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调查背景及方法
“空巢学生”,即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家中的在读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年轻的父母迫于生计、离乡背井外出务工,或是天灾人祸意外造成,或是夫妻离异,成为新单亲家庭……但不管怎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流通的加快,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而由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也显现在教育之中。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七年义务教育,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
2011年学年初,笔者以问卷方式对所任教的一所农村小学三个年级共计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父母状况、现监护人情况,学生本人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座谈、访问等,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求教于同仁探讨。
二、 现状分析
1.各年级学生父母状况
上表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总数占总学生数的16.6%;一方外出的占总数的41.4%;其它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1.3%;空巢学生总数占总学生数的51.3%。家庭关爱的缺失,父母监护的放任,使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模糊阶段的小学生缺乏情感,迷失方向,失去奋斗的动力。
2.学生性格现状:根据性格类型测量表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60%的学生有内倾、外倾两重性格。通过谈话、家访,我们发现这类学生很少与其监护者进行交流。在家中,显得较孤独、任性,常与监护者发生冲突。在学校则显得活泼、好动,男生喜欢到处闲逛,但对集体活动不够热心,较自由散漫;女生则乐于交流,显示出良的合作态度。
3.“空巢学生”的学习状况,总体上讲较差,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女生优于男生。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校上课还是在家庭学习,这类学生最突出的感受是不自觉,不认真,贪玩,课外活动贫乏,其内容不健康。
三、 行动策略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构建全方位的空巢学生管理网络,正确对待和处理空巢学生出现的问题,不仅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现实,也应是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一个课题。学校要构建科学的管理网络,成立空巢学生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拟订计划、宏观调控;政教处要检查、监督和协助班主任及时保质做好学生工作,抓计划的落实、反馈和改进;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联系家长(或监护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还可以建立定期家访和随访制度,开设爱学校和班主任的空巢学生问题联系热线。
2.开设空巢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个性心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根据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使他们在“心理断乳期”顺利度过这段远离双亲的日子。
3.建立和健全空巢学生档案,全程追踪空巢学生成长
每学年初,学校应周密部署、班主任配合,对全校学生进行拉网或调查登记,内容包括空巢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要存入《班主任工作手册》。同时,各班还应建立空巢学生成长档案,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生活方式和爱好、违规违纪行为及处理,成功进步和奖励,教师评语和学生自评等。利用学生成长档案,教师可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解决空巢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学生则可以借此全程地评判、监督和激励自己。
4.严爱相加,春风化雨,让校、班成为学生之“家”
在对待空巢学生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晓之有理,更要动之以情,爱字为先。学校、教师、班集体在处理空巢学生的问题上不能鄙视,不要坐观,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和改造他们,如生日时的一个祝福,病难时的一个问候,孤独时的一个聚会。班级间、同学间可以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师生间可以开展节假日“临时家庭”活动,课外活动时加一个小派对,班级里开设温馨提示栏,增设家庭(师生信箱)等,努力给空巢学生营造充满温馨、充满爱心、充满希望的家庭氛围,让他们不再孤僻,不再叛逆,不再沉沦。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才能切实解决空巢学生存在的问题,保障学生健康持续成长。
(作者单位:332603江西省都昌县大树中心小学)
“空巢学生”,即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家中的在读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年轻的父母迫于生计、离乡背井外出务工,或是天灾人祸意外造成,或是夫妻离异,成为新单亲家庭……但不管怎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流通的加快,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而由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也显现在教育之中。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七年义务教育,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
2011年学年初,笔者以问卷方式对所任教的一所农村小学三个年级共计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父母状况、现监护人情况,学生本人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座谈、访问等,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求教于同仁探讨。
二、 现状分析
1.各年级学生父母状况
上表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总数占总学生数的16.6%;一方外出的占总数的41.4%;其它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1.3%;空巢学生总数占总学生数的51.3%。家庭关爱的缺失,父母监护的放任,使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模糊阶段的小学生缺乏情感,迷失方向,失去奋斗的动力。
2.学生性格现状:根据性格类型测量表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60%的学生有内倾、外倾两重性格。通过谈话、家访,我们发现这类学生很少与其监护者进行交流。在家中,显得较孤独、任性,常与监护者发生冲突。在学校则显得活泼、好动,男生喜欢到处闲逛,但对集体活动不够热心,较自由散漫;女生则乐于交流,显示出良的合作态度。
3.“空巢学生”的学习状况,总体上讲较差,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女生优于男生。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校上课还是在家庭学习,这类学生最突出的感受是不自觉,不认真,贪玩,课外活动贫乏,其内容不健康。
三、 行动策略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构建全方位的空巢学生管理网络,正确对待和处理空巢学生出现的问题,不仅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现实,也应是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一个课题。学校要构建科学的管理网络,成立空巢学生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拟订计划、宏观调控;政教处要检查、监督和协助班主任及时保质做好学生工作,抓计划的落实、反馈和改进;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联系家长(或监护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还可以建立定期家访和随访制度,开设爱学校和班主任的空巢学生问题联系热线。
2.开设空巢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个性心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根据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使他们在“心理断乳期”顺利度过这段远离双亲的日子。
3.建立和健全空巢学生档案,全程追踪空巢学生成长
每学年初,学校应周密部署、班主任配合,对全校学生进行拉网或调查登记,内容包括空巢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要存入《班主任工作手册》。同时,各班还应建立空巢学生成长档案,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生活方式和爱好、违规违纪行为及处理,成功进步和奖励,教师评语和学生自评等。利用学生成长档案,教师可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解决空巢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学生则可以借此全程地评判、监督和激励自己。
4.严爱相加,春风化雨,让校、班成为学生之“家”
在对待空巢学生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晓之有理,更要动之以情,爱字为先。学校、教师、班集体在处理空巢学生的问题上不能鄙视,不要坐观,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和改造他们,如生日时的一个祝福,病难时的一个问候,孤独时的一个聚会。班级间、同学间可以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师生间可以开展节假日“临时家庭”活动,课外活动时加一个小派对,班级里开设温馨提示栏,增设家庭(师生信箱)等,努力给空巢学生营造充满温馨、充满爱心、充满希望的家庭氛围,让他们不再孤僻,不再叛逆,不再沉沦。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才能切实解决空巢学生存在的问题,保障学生健康持续成长。
(作者单位:332603江西省都昌县大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