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风俗知多少?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因此,就连一些节气,也是与龙相关的。如二月二这一天,从农历的节气上说,本来是春分,即使这一天不是春分,前后也不差一两天。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二月二除了是春分的节气之外,还有一个说法,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过去,中华民族是以农业为主要营生的,因此,中国人与岁时节气的关系就十分密切,甚至密切到须臾不可忘记的地步。试想,有哪一位庄稼人,不让自己的子女将一年的24个节气背得滚瓜烂熟?又有哪一位庄稼人不参考它来播种、培土、施肥、锄草、灌溉、收割、仓储呢?这一点不要说在靠天吃饭的过去,即便是讲究科学种田的今天,也不能将24个节气忘得一干二净。
  既然人们的农耕离不开节气,因此,人们对影响自己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节气,都要给以十分必要的重视,对二月二亦复如此。
  中国人的传统哲学,承认“天地人”为一体的,是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十分注意“天”的作用(这里说的“天”不是指皇帝嘴里所说的“天”,而是指自然界里的天)。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表明人们是以太阳作为自己行动准绳的。太阳不仅是人们行动的准绳,而且,也给大地(包括人类)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每年阴历二月初,阳历的三月六日前后,太阳运行至东经34.5度时,其节气正赶上惊蛰。从这一天起,天气渐暖,地气上升,春雷滚动。故此,一些人,也包括满族,对二月一日这一天很重视,有的视作中和节,也有的谓太阳节。但到了二月二这一天,满族人则视为“龙抬头日”了,因此,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其一,烀猪头。
  人们经过一个正月的闹腾,该拜的拜了,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年“嚼咕”所剩不多,还有的只是一些头蹄下水了。正赶上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因此,烀上猪头,供给龙王,也是对龙抬头的一点敬意。
  其二,打虫。
  二月二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拿着一根长杆子,敲打着房屋的过梁、门窗,名谓打虫,保一年平安,不受虫灾的干扰。同时,还要点燃香火,对四角旮旯熏一熏,名曰熏虫。这还不算,晚间,还要点燃蜡烛,四处照耀,此谓照虫蜡。
  其三,剃龙头。
  二月二这一天,男人们都要剃龙头。因为龙抬头时,要干净,清爽,特别是男孩子,更是这样。有时头发虽然长了一些,但是,一定要等到二月二这一天才剃掉,这样能大吉大利。龙的传人,龙头就是要有些讲究的。
  其四,洒灰囤。
  所谓洒灰囤,就是从家里的水缸处开始,以草木灰淋洒出梯形的龙道,延伸到庭院后,变成又大又圆的粮食囤子。然后,再从粮食囤子引洒到水井边上,此谓龙道,既可以引来福水,保一年的丰收。因此,只能在太阳出来时,才能从井里打水挑到家里。有言道,“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就是说人们期望着这一年里凭借龙王的庇佑,要过的顺顺当当,丰丰满满的。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要将母亲用秫秸或是布条穿成的龙尾,戴在自己的胸前,以说明抬了头的龙,还要摆尾。不只这样,男人“冬不推,夏不捣,二月二不铡草”,女人这一天也不能动针线,其目的,无非是不要扎乱了龙的眼睛。
  人们所以对“二月二”这样重视,有这么多的说道,也与一些传说有关。
  传说,过去有一位青年,见到有人要损害一条蛇。这位青年赶上前去,加以制止,并让这条蛇自由地走开了。后来,这位青年又用自己做工得来的钱,买了一条鱼,放到河里去了。蛇与鱼,都是天上龙王的女儿,青年人救了自己女儿的命,龙王当然很是感激,因此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善良的年轻人。又因为二月天气和暖,万物复苏,休眠了一个冬天的龙,也开始活动了。所以,二月二这一天,龙王的女婿与女儿,就要铺洒出龙道,恭请龙王前来,以保证这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既然龙王的女婿女儿这样做了,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国各民族差不多也是要这样做的。
  “二月二,龙抬头”,满族人有这种说法,汉族与其他民族也有这一说法,这也说明节气文化在中华民族中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美好的期望。其实,人们祈望着龙抬头,就是期望着风调雨顺,期望着安定祥和。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水的重视。
  水,不只对中国人说来是重要的,对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们来说,也都是重要的。因此,对水利资源的爱护,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一件大事。假如人们不希望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那么,就应当保护自己的水的资源。
其他文献
龙潭村的娘玛信仰,还有个不同凡响的来由。传说是数百年前,龙潭河涌上出现了一块特别的浮木,每天都不漂走,引起村民聚观。大家越看越觉得这像一个女人的模样,便纷纷猜想,会不会是上苍送给我们龙潭村的神圣之物?村中父老决定将浮木捞起,问卜之后,得到这是天后娘娘化身的启示。村民于是大喜,聘请工匠毕恭毕敬雕成天后神像。  不久,神像雕成,但天后庙选址的合适地点却迟迟不决,最后村民们觉得天后娘娘可能不愿劳烦大家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124-01    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正在上一堂公开课在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超市,里面有琳琅满目的食物,有hot dogs, sweets, chocolate, humburgers等,老师就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在学生回答的同时, 就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购物篮,
期刊
龙潭传统的每年三月廿三天后诞会非常隆重。用酸枝木制作一座精美的龙轿,上刻“天后宫”安放娘玛圣像。诞日巡游,八名大汉抬着龙轿,仪仗、护卫队伍由各姓氏充备,还依姓氏各出若干色板(飘色),到指定地方集中。吉时一到,一声令下,鸣锣开道,仪仗、护卫、飘色簇拥着“龙轿”,浩浩荡荡巡游全村。同时,各祠、各家均敬备金猪、香花、果品、香烛、洒茶等祭品迎神。晚上则在搭起的戏台上唱戏酬神。这天,全村及远近亲友纷纷赶来参
期刊
4月将至,传承两千多年的清明节也快到来。清明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鉴于往年扫墓的拥挤,部分百姓甚至在三月就开始进行,即便行动不易,也要排除万难,可见礼不可废,国人之重视了。那么大家在祭拜祖先的同时,可曾注意过一些禁忌和避讳呢?要知道有些规矩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原本祈福求运的活动,成为挥之不去的烦恼。所以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出几条扫墓的原则,以供大家扫
期刊
在广州龙潭村,每年阴历三月廿三,都会举行天后诞庆典。天后,也就是妈祖,为中国四大海神之一。许许多多沿海乡村,世代将天后奉为保护神祇,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且奉为“村主”。  天后诞,在龙潭当地被称为娘妈诞。娘妈,乡人俗称娘玛(ma,第三声),与福建莆田妈祖诞生地称呼一致。每年阴历三月廿三娘玛生日,娘玛诞出色巡游盛大隆重,十分热闹。  “虎穴”龙潭:百年村名,千年历史  万亩果园,郁郁葱葱,广州
期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也相当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那么清明节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呢?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
期刊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陇东,春的脚步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节气毕竟是挡不住的。刚刚过罢二月二的“龙抬头”,转眼间就到了阳春三月的清明天。或许是清明节大都是在农历三月初前后,所以陇东乡民,多是把清明节与农历三月初前后的日子联系在一起,统统称为“清明天”。  三月天,清明天  陇东人所说的清明天,是陇东黄土塬上一年四季气候风光最为宜人的时候。古老苍茫的黄土塬上,麦苗已掩住了地里觅食的喜鹊乌鸦的身躯,盛开的杏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已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资助体系随着经济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已不能再满足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需要。本文旨在探索和完善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新机制,从而促进学院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助困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18-02    制定和实行对贫困生的帮扶政
期刊
及至傍晚,村民乡邻及远近亲朋好友相聚路旁树下及各姓祠堂早已摆开的席座,共享村宴“阿公饭”,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露天的大餐厅。我们这些摄影的外乡人也加入进去,在广绣基地罗氏祠堂,与广绣传人唐老师一同围餐,欢声笑语相伴醇酒佳肴,不禁醺然欲醉,恍惚感觉自己也融入了黄埔古村的浓浓乡情……
期刊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等等,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  “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容经》:“胻不差而足不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