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是面向大众的“平民化”教育,在教育扶贫中更是发挥着“排头兵”功能。加拿大国际援助项目中,职业教育帮扶充分发挥了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技能、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以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口扶持巴西弱势妇女的合作项目为例,以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实施框架为出发点,对职业教育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援助能够以技能提升为重心,以实际就业结果为目的,因地制宜地开发培训项目。
关键词 职业教育扶贫;加拿大;社区学院;国际援助;“千强女性”计划
中图分类号 G719.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3-0075-05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扶贫工作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如何充分发挥好职业教育门槛低、教育范围广、教育效率高等优势,对帮助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的职业教育国际援助计划以消除贫困为宗旨,在职业教育培训的框架内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指导和提升。本文以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口扶持巴西弱势妇女的合作项目为例,以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实施框架为出发点,对职业教育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实施框架
加拿大宪法明确规定教育归各州裁量,因此,加拿大并没有一套国家教育体系,也没有设立联邦教育部,或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目标及国家标准[1]。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联邦政府与各省政府沟通达成劳动力市场发展协议(Labour Market Development Agreements, LMDA)和劳动力市场协议(Labour Market Agreements,LMA),根据LMDA的要求,联邦政府向各省和直辖区提供资助,支持加拿大失业人群的技能培训及就业计划的开发和管理[2]。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国际援助通常由加拿大大学和学院协会(Colleges and Institutes Canada, CICan)推动执行,其前身是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ACCC)。社区学院和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国际项目均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ana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资助设立,并由下属的加拿大伙伴关系处负责具体事务。例如加拿大学院伙伴关系项目,就是通过这类机制对加拿大与发展中国家教育和培训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进行资助。该项目由ACCC根据与CIDA签署的捐赠协议进行管理,由大学及学院进行资金资助[3]。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CICan的职业教育援助国遍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巴西、越南、智利、突尼斯、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
(一)实施技能培训帮助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2008年6月28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发布《官方发展援助问责法》,目的是确保所有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活动都致力于减少贫困,并符合援助效率原则和加拿大的价值观,法案适用于所有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联邦部门和机构。援助活动必须符合法案第4.1节提出的三项标准,即为减少贫困做出贡献,考虑到穷困人群的视角,以及与国际人权标准保持一致[4]。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援助始终履行法案的要求,主要通过对弱势群体,如妇女、少数族裔、残疾人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来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改善生活环境。2017年6月9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全球事务部发布《女性国际援助政策》,旨在促进妇女与女童获得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所必需的平等资源,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行动领域:性别平等和赋予妇女及女童权力;人格尊严;适合每个人的发展;环境和气候行动;包容性政府;和平和安全[5]。CICan一直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在全球推动《女性国际援助政策》目标的实现,帮助发展中国家贫困妇女和女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改进职业技能评估方式,注重结果而不是活动
ACCC是加拿大最早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基于结果的管理的非政府组织。加拿大国际事务部也编发了《加拿大国际事务国际援助项目基于结果的管理:一份指南》,指出“基于结果的管理旨在通过一个项目或项目生命周期来提高管理:从初始(分析、计划规划和设计),到实施(基于结果的监测、调整和报告),最后到闭合(最终评估和报告,并将课程学习融入未来项目中)。”[6]加拿大国内的学院培训都偏向于以就业为目标对加拿大的学生进行技能及知识训练。学习(一种活动)以及毕业(一项结果)并不是必要的维度。CIDA认可了这一评估管理方式,资助职业教育培训聚焦于中长期的教育结果的规划和评估,而不是项目活动或即时产出。ACCC国际服务局为参与国际发展的国际专家专门开发了职业培训指导手册,并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对加拿大境内各学院的参与人员进行了培训。CIDA同样也邀请ACCC对其提供职业培训的员工进行了培训和案例指导[7]。ACCC还通过在加拿大或其他国家组织研讨会促进基于结果的管理方式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三)在培训项目中融入环境因素,关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世界议题,加拿大国际援助同样对可持续发展保持长久关注,确保所有的职业提升项目都能够以环境保护为优先,不以破坏环境为前提。加拿大所有的大学及学院都将环境安全与保护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并帮助中小企业实施回收和废物处理的相关方案。早在20世纪90年代,ACCC就开始在全加拿大实施环境公民项目,支持成员校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环境教育计划也表明了加拿大各学院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一计划源自于印度纳奇木图理工学院、北大西洋学院和寒武纪学院合作的成果,由17名训练有素的教師编写了3个环境工程新课程,在纳奇木图理工学院所有12个课程中引入环境意识模块,帮助企业培养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提高社区对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加拿大帮扶巴西职教项目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开展背景
“千强女性”计划(Mulheres Mil Project)是加拿大海外职业教育援助项目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直译为“一千个坚强的女性”,计划专门针对巴西贫困女性,旨在通过巴西联邦职业技术学院为巴西最贫困地区之一的无技能妇女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巴西政府看中加拿大的教育经验,希望借助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合作支持,为巴西北部的边缘女性群体提供教育培训和支持,她们通常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社会和经济能力,备受劳动力市场的排斥[8]。最初,加拿大尼亚加拉学院与巴西联邦教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过一些小型合作项目,为“千强女性项目”的正式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7年,“千强女性项目”正式实施。巴西联邦学院(联邦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达成双边合作协议,由加拿大7所社区学院扶持13所巴西联邦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主要对口扶持见表1[9]。
“千强女性”项目获得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200万美元以及巴西政府400万美元的联合资助,为项目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使各利益相关方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项目最初的目标是向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1000名妇女提供职业培训,以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摆脱贫困的生活处境。据调查,这些妇女主要是40岁以上女性,46.5%的女性没有完成小学教育,39.7%的妇女来自最低收入家庭。在项目后续开展中,还将目标人群扩展至残疾女性[10]。到2011年,项目已扩展至巴西全国范围,截至2014年,已毕业1万名女性[11]。项目通过实践证明,向无技能的劳动力提供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减少财政赤字,拉动就业,并最终帮助家庭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二)项目的实施路径
1.灵活高效,以开放包容为核心的实施策略
项目首先由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学院与巴西中央联邦教育中心共同开发,重点针对旅游业,目的是帮助处境不利妇女在旅游业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在此项目实施之前,巴西联邦教育中心的项目通常关注高收入人群的教育需求,缺乏针对非传统学习者的提升课程,就业援助也很少。通过与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合作,巴西政府迅速意识到开放学习的好处,很快便建立了一套对外合作办学的支持体系,包括在研究中心大楼最显眼处设立招生办公室,专款专项的资金投入,开发基本技能和实地培训课程、职业咨询、就业安置服务、后续体系,以及与本地雇主和社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持续跟进[12]。
“千强女性项目”的运作核心基于加拿大社区学院已经成熟运用了数十年的“先前学习评估和认可”(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PLAR)方法,PLAR方法将学分与具体结果相挂钩,学员的生活技能、志愿工作和其他非学术成就都可以兑换学分,例如根据学员雇佣情况、生活经验的提升、培训内容、正规学习、志愿工作等情况分配学分。学分也可适用于多种途径,包括高等教育、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13]。PLAR方法灵活易操作,应用范围广泛,当正规教育条件有限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不强制规定课堂教学和实践,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教育开支等。
2.因地制宜,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实施内容
加拿大社区学院与巴西的合作,以帮助职教体系建设为主,并不会在巴西直接移植加拿大职业技术培训的体系,而是由巴西政府派遣教师和政府官员到加拿大,在加拿大亲身体验、实地参观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教学和培训。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国际项目负责人保罗·布伦南认为,虽然有些国家将自己的制度移植至其他国家,但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相比之下,加拿大采取更加软性的推销策略,“为潜在的合作者提供选择,将他们带到加拿大,为他们展示4~5所学院,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希望合作的学院。”[14] 这种方式也受到了巴西政府的赞同,巴西政府愿意与加拿大进行合作,因为两国从地理、人口分布上有相似之处,都有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教育、少数族裔教育和性别教育等问题。基于PLAR的评估方法更适合巴西政府设计出有利于处境不利妇女的入学、就学方式,培训内容以改善生活、提高就业的技能培训为主,为妇女取得有利的学业成果提供了便利。
例如,尼亚加拉学院在巴西萨尔瓦多市、福塔莱萨市和玛瑙斯市开办的“指导师培训”工作坊,帮助开发针对贫民窟妇女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是生活技能训练,以及旅游业和护理业培训[15]。这些项目主要根据巴西政府所需,激发推动技能培训的进一步发展。虽然项目开始之初受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一些妇女提出上课对她们的家庭责任带来了一定的负担,课程难度较高等原因,导致一些妇女没有坚持完成课程。但总的来说,项目依旧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加拿大-巴西国际合作推进职教扶贫的成效
通过与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合作,“千强女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功,不仅帮助巴西数千名妇女脱贫,为她们的家庭带去生活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巴西政府的观念,惠及国内众多弱势群体。
第一,促成处境不利学生入学的合法化,这也是合作项目的最成功之处。在巴西,从法律上来说,只有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巴西公立大学。为了配合“千强女性项目”的顺利实施,巴西政府为学员特别修订出台了政策:只要经过公证,由学院董事会批准,并且申请者能够通过“青年和成人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体化国家项目——初级和继续培训”项目,就可以被录取入学。截至目前,大多数联邦教育机构都已经正式将这些申请者纳入联邦技术职业教育网络的综合系统。
第二,确保弱势群体和女性能够获得更多教育机会。在与加拿大合作办学过程中,所有参与合作的巴西职业教育机构都开发出了帮助处境不利学生的方法,提供必要的奖学金,幫助学员取得学业成功,从项目出发,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针对弱势女性群体,也可以扩展到其他边缘人群,帮助他们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追求更好的生活。 第三,完善项目体系的建构,使项目更具可推广性和操作性。巴西政府专门成立了“千强女性参考中心”,集中推广项目中所使用的方法,跟进项目实施的进展,培训网络资源工作人员,监督研究进程,设计教材等。中心还制定了项目评估的标准方法,将学员满意度纳入了项目评估过程。同时,考虑到培训学员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中心还为学员支付公共交通费用,确保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此外,选择学院熟悉的社区环境和社区组织人员来实施培训,为学员讲解项目的情况和培训内容[16]。
至今,“千强女性”项目已扩大至巴西数百万贫困女性,为她们带来了切实而有益的改变,项目最终也纳入巴西官方公共政策的一部分。2012年,项目正式结束时,巴西时任总统宣布将项目扩展为全国项目,覆盖10万名妇女。巴西政府意识到劳动力技能和素质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三、加拿大帮扶巴西推进职教扶贫的启示
(一)以技能发展为重心推进职教扶贫
加拿大社区学院首要目标是服务所在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职业和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因地制宜,深植于本地实际,侧重于应用知识转换、技能培训。加拿大社区学院产生之初正是加拿大由农业社会向制造业转型时期,快速工业化进程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而传统大学教育并不能满足这类需求,社区学院顺势而为,填补了技能发展的空白,与学院所在社区积极构筑密切合作关系,与所在地工商业界达成长期互动协议。
在对外职业教育援助中,加拿大十分注重结合合作国和地区的实际现状,并不全盘输出加拿大教育体制或社区学院体系。大量实例证明,简单移植他国教育体制并不会真正帮助到本国教育发展,文化霸权一旦参与到教育体系建设中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外合作项目的宗旨是为了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技术发展项目应当注重知识的转化和适应性。“千强女性项目”中,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协助巴西联邦教育学院开发一系列工具、方法和课程,构建出完备的成人技能培訓框架、模式和体系。实际上基本技能培训正是加拿大-巴西合作的核心,从巴西弱势女性的现状出发,提供可供学习的机会,掌握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帮助处境不利的群体有机会突破现有生活环境,拥有了自由择业和改善生活条件的职业技能。所以,最终项目的成功不仅显示了教育对低技能弱势群体的帮助可以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也显示了一条职业教育和技能发展对外合作的可取之路。
(二)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
灵活的办学形式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是社区学院对外援助项目的基础,加拿大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类型广泛,形式多样,并根据科目、上课时长、上课时间(白天或晚上)、学习方式、学习地点(线上和线下)、学习强度(全职或兼职)以及学生类型(青少年、老年、在职、失业、无业或退休人群)而灵活多变,并能够积极为有需要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所需课程。开放包容原则也是加拿大社区学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多数国家公立教育都面向所有人,但在确保弱势群体、少数族裔和边缘人群的教育权利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与巴西的合作项目中,巴西借助加拿大的协作,引进新的职业技术培养方法和管理方式,并以此发展为全国性项目。2011年,“千强女性项目”成功实施之后,巴西颁布了“全国技术教育和就业机会计划”,全面提高巴西工人和青年人的劳动力资源水平,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修改了职业院校入学政策,扩大招生范围,不仅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所有巴西人民入学的权利,也从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全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更是从国际标准层面推动了巴西职业教育与世界的接轨。
(三)国际援助推进职教扶贫为中国职教改革带来的启示
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外合作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完备的社区学院体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灵活的办学体制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提升了社区学院的国际吸引力。对比之下,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之下,经过数十年的“引进来”政策,我国职业教育已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高水平院校,如何“走出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增强对外合作办学的吸引力,对我国职业教育未来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为主,给予职业院校必要的自主权。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但拥有一定自主权的职业院校可以灵活应对行业技能要求,独立自主地制定对外合作办学模式,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管理模式与国际标准接轨。
其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的基础在于“引进来”,在我国已有的职业院校培养基础上,继续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大引入国外先进设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备全球化理念和国际化思维的教师和人才,大力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办学过程中,扎根当地发展,从服务实践中总结摸索可供推广的方法途径。注重实效,保持对工商业界和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开发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满足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既回应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又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有力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 考 文 献
[1]Paul Gallagher, John D. Dennison. Canada’s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s: A Study of Diversity[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1995(19):382.
[2][3][12][18]Asian Development Bank. The Role of Community Colleges in Skills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for Developing Asia[R]. Mandaluyong City, Philippine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5. [4]Government of Canada. The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ccountability Act[EB/OL].[2018-11-23].https://international.gc.ca/gac-amc/publications/odaaa-lrmado/index.aspx?lang=eng.
[5]Government of Canada. Feminist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Policy[EB/OL].[2017-06-09].https://international.gc.ca/world-monde/assets/pdfs/iap2-eng.pdf.
[6]Global Affairs Canada.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for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Programming at Global Affairs Canada: A How-to Guide (Second Edition)[EB/OL].[2018-08-21].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world-monde/assets/pdfs/funding-financement/results_based_management-gestion_axee_resultats-guide-en.pdf.
[7]ACCC. Education for Employment: A 40 Year History of ACCC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EB/OL].[2015-11-04].https://www.collegesinstitutes.ca/file/education-for-employment-a-40-year-history-of-accc-international-partnerships/.
[8]Juliana De Souza Augustin Pereira. Programa Mulheres Mil : uma ana?lise no campo das poli?ticas de
关键词 职业教育扶贫;加拿大;社区学院;国际援助;“千强女性”计划
中图分类号 G719.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3-0075-05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扶贫工作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如何充分发挥好职业教育门槛低、教育范围广、教育效率高等优势,对帮助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的职业教育国际援助计划以消除贫困为宗旨,在职业教育培训的框架内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指导和提升。本文以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口扶持巴西弱势妇女的合作项目为例,以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实施框架为出发点,对职业教育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援助的实施框架
加拿大宪法明确规定教育归各州裁量,因此,加拿大并没有一套国家教育体系,也没有设立联邦教育部,或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目标及国家标准[1]。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联邦政府与各省政府沟通达成劳动力市场发展协议(Labour Market Development Agreements, LMDA)和劳动力市场协议(Labour Market Agreements,LMA),根据LMDA的要求,联邦政府向各省和直辖区提供资助,支持加拿大失业人群的技能培训及就业计划的开发和管理[2]。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国际援助通常由加拿大大学和学院协会(Colleges and Institutes Canada, CICan)推动执行,其前身是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ACCC)。社区学院和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国际项目均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ana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资助设立,并由下属的加拿大伙伴关系处负责具体事务。例如加拿大学院伙伴关系项目,就是通过这类机制对加拿大与发展中国家教育和培训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进行资助。该项目由ACCC根据与CIDA签署的捐赠协议进行管理,由大学及学院进行资金资助[3]。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CICan的职业教育援助国遍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巴西、越南、智利、突尼斯、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
(一)实施技能培训帮助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2008年6月28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发布《官方发展援助问责法》,目的是确保所有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活动都致力于减少贫困,并符合援助效率原则和加拿大的价值观,法案适用于所有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联邦部门和机构。援助活动必须符合法案第4.1节提出的三项标准,即为减少贫困做出贡献,考虑到穷困人群的视角,以及与国际人权标准保持一致[4]。加拿大职业教育国际援助始终履行法案的要求,主要通过对弱势群体,如妇女、少数族裔、残疾人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来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改善生活环境。2017年6月9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全球事务部发布《女性国际援助政策》,旨在促进妇女与女童获得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所必需的平等资源,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行动领域:性别平等和赋予妇女及女童权力;人格尊严;适合每个人的发展;环境和气候行动;包容性政府;和平和安全[5]。CICan一直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在全球推动《女性国际援助政策》目标的实现,帮助发展中国家贫困妇女和女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改进职业技能评估方式,注重结果而不是活动
ACCC是加拿大最早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基于结果的管理的非政府组织。加拿大国际事务部也编发了《加拿大国际事务国际援助项目基于结果的管理:一份指南》,指出“基于结果的管理旨在通过一个项目或项目生命周期来提高管理:从初始(分析、计划规划和设计),到实施(基于结果的监测、调整和报告),最后到闭合(最终评估和报告,并将课程学习融入未来项目中)。”[6]加拿大国内的学院培训都偏向于以就业为目标对加拿大的学生进行技能及知识训练。学习(一种活动)以及毕业(一项结果)并不是必要的维度。CIDA认可了这一评估管理方式,资助职业教育培训聚焦于中长期的教育结果的规划和评估,而不是项目活动或即时产出。ACCC国际服务局为参与国际发展的国际专家专门开发了职业培训指导手册,并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对加拿大境内各学院的参与人员进行了培训。CIDA同样也邀请ACCC对其提供职业培训的员工进行了培训和案例指导[7]。ACCC还通过在加拿大或其他国家组织研讨会促进基于结果的管理方式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三)在培训项目中融入环境因素,关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世界议题,加拿大国际援助同样对可持续发展保持长久关注,确保所有的职业提升项目都能够以环境保护为优先,不以破坏环境为前提。加拿大所有的大学及学院都将环境安全与保护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并帮助中小企业实施回收和废物处理的相关方案。早在20世纪90年代,ACCC就开始在全加拿大实施环境公民项目,支持成员校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环境教育计划也表明了加拿大各学院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一计划源自于印度纳奇木图理工学院、北大西洋学院和寒武纪学院合作的成果,由17名训练有素的教師编写了3个环境工程新课程,在纳奇木图理工学院所有12个课程中引入环境意识模块,帮助企业培养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提高社区对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加拿大帮扶巴西职教项目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开展背景
“千强女性”计划(Mulheres Mil Project)是加拿大海外职业教育援助项目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直译为“一千个坚强的女性”,计划专门针对巴西贫困女性,旨在通过巴西联邦职业技术学院为巴西最贫困地区之一的无技能妇女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巴西政府看中加拿大的教育经验,希望借助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合作支持,为巴西北部的边缘女性群体提供教育培训和支持,她们通常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社会和经济能力,备受劳动力市场的排斥[8]。最初,加拿大尼亚加拉学院与巴西联邦教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过一些小型合作项目,为“千强女性项目”的正式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7年,“千强女性项目”正式实施。巴西联邦学院(联邦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达成双边合作协议,由加拿大7所社区学院扶持13所巴西联邦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主要对口扶持见表1[9]。
“千强女性”项目获得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200万美元以及巴西政府400万美元的联合资助,为项目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使各利益相关方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项目最初的目标是向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1000名妇女提供职业培训,以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摆脱贫困的生活处境。据调查,这些妇女主要是40岁以上女性,46.5%的女性没有完成小学教育,39.7%的妇女来自最低收入家庭。在项目后续开展中,还将目标人群扩展至残疾女性[10]。到2011年,项目已扩展至巴西全国范围,截至2014年,已毕业1万名女性[11]。项目通过实践证明,向无技能的劳动力提供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减少财政赤字,拉动就业,并最终帮助家庭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二)项目的实施路径
1.灵活高效,以开放包容为核心的实施策略
项目首先由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学院与巴西中央联邦教育中心共同开发,重点针对旅游业,目的是帮助处境不利妇女在旅游业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在此项目实施之前,巴西联邦教育中心的项目通常关注高收入人群的教育需求,缺乏针对非传统学习者的提升课程,就业援助也很少。通过与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合作,巴西政府迅速意识到开放学习的好处,很快便建立了一套对外合作办学的支持体系,包括在研究中心大楼最显眼处设立招生办公室,专款专项的资金投入,开发基本技能和实地培训课程、职业咨询、就业安置服务、后续体系,以及与本地雇主和社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持续跟进[12]。
“千强女性项目”的运作核心基于加拿大社区学院已经成熟运用了数十年的“先前学习评估和认可”(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PLAR)方法,PLAR方法将学分与具体结果相挂钩,学员的生活技能、志愿工作和其他非学术成就都可以兑换学分,例如根据学员雇佣情况、生活经验的提升、培训内容、正规学习、志愿工作等情况分配学分。学分也可适用于多种途径,包括高等教育、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13]。PLAR方法灵活易操作,应用范围广泛,当正规教育条件有限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不强制规定课堂教学和实践,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教育开支等。
2.因地制宜,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实施内容
加拿大社区学院与巴西的合作,以帮助职教体系建设为主,并不会在巴西直接移植加拿大职业技术培训的体系,而是由巴西政府派遣教师和政府官员到加拿大,在加拿大亲身体验、实地参观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教学和培训。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国际项目负责人保罗·布伦南认为,虽然有些国家将自己的制度移植至其他国家,但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相比之下,加拿大采取更加软性的推销策略,“为潜在的合作者提供选择,将他们带到加拿大,为他们展示4~5所学院,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希望合作的学院。”[14] 这种方式也受到了巴西政府的赞同,巴西政府愿意与加拿大进行合作,因为两国从地理、人口分布上有相似之处,都有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教育、少数族裔教育和性别教育等问题。基于PLAR的评估方法更适合巴西政府设计出有利于处境不利妇女的入学、就学方式,培训内容以改善生活、提高就业的技能培训为主,为妇女取得有利的学业成果提供了便利。
例如,尼亚加拉学院在巴西萨尔瓦多市、福塔莱萨市和玛瑙斯市开办的“指导师培训”工作坊,帮助开发针对贫民窟妇女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是生活技能训练,以及旅游业和护理业培训[15]。这些项目主要根据巴西政府所需,激发推动技能培训的进一步发展。虽然项目开始之初受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一些妇女提出上课对她们的家庭责任带来了一定的负担,课程难度较高等原因,导致一些妇女没有坚持完成课程。但总的来说,项目依旧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加拿大-巴西国际合作推进职教扶贫的成效
通过与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合作,“千强女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功,不仅帮助巴西数千名妇女脱贫,为她们的家庭带去生活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巴西政府的观念,惠及国内众多弱势群体。
第一,促成处境不利学生入学的合法化,这也是合作项目的最成功之处。在巴西,从法律上来说,只有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巴西公立大学。为了配合“千强女性项目”的顺利实施,巴西政府为学员特别修订出台了政策:只要经过公证,由学院董事会批准,并且申请者能够通过“青年和成人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体化国家项目——初级和继续培训”项目,就可以被录取入学。截至目前,大多数联邦教育机构都已经正式将这些申请者纳入联邦技术职业教育网络的综合系统。
第二,确保弱势群体和女性能够获得更多教育机会。在与加拿大合作办学过程中,所有参与合作的巴西职业教育机构都开发出了帮助处境不利学生的方法,提供必要的奖学金,幫助学员取得学业成功,从项目出发,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针对弱势女性群体,也可以扩展到其他边缘人群,帮助他们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追求更好的生活。 第三,完善项目体系的建构,使项目更具可推广性和操作性。巴西政府专门成立了“千强女性参考中心”,集中推广项目中所使用的方法,跟进项目实施的进展,培训网络资源工作人员,监督研究进程,设计教材等。中心还制定了项目评估的标准方法,将学员满意度纳入了项目评估过程。同时,考虑到培训学员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中心还为学员支付公共交通费用,确保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此外,选择学院熟悉的社区环境和社区组织人员来实施培训,为学员讲解项目的情况和培训内容[16]。
至今,“千强女性”项目已扩大至巴西数百万贫困女性,为她们带来了切实而有益的改变,项目最终也纳入巴西官方公共政策的一部分。2012年,项目正式结束时,巴西时任总统宣布将项目扩展为全国项目,覆盖10万名妇女。巴西政府意识到劳动力技能和素质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三、加拿大帮扶巴西推进职教扶贫的启示
(一)以技能发展为重心推进职教扶贫
加拿大社区学院首要目标是服务所在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职业和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因地制宜,深植于本地实际,侧重于应用知识转换、技能培训。加拿大社区学院产生之初正是加拿大由农业社会向制造业转型时期,快速工业化进程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而传统大学教育并不能满足这类需求,社区学院顺势而为,填补了技能发展的空白,与学院所在社区积极构筑密切合作关系,与所在地工商业界达成长期互动协议。
在对外职业教育援助中,加拿大十分注重结合合作国和地区的实际现状,并不全盘输出加拿大教育体制或社区学院体系。大量实例证明,简单移植他国教育体制并不会真正帮助到本国教育发展,文化霸权一旦参与到教育体系建设中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外合作项目的宗旨是为了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技术发展项目应当注重知识的转化和适应性。“千强女性项目”中,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协助巴西联邦教育学院开发一系列工具、方法和课程,构建出完备的成人技能培訓框架、模式和体系。实际上基本技能培训正是加拿大-巴西合作的核心,从巴西弱势女性的现状出发,提供可供学习的机会,掌握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帮助处境不利的群体有机会突破现有生活环境,拥有了自由择业和改善生活条件的职业技能。所以,最终项目的成功不仅显示了教育对低技能弱势群体的帮助可以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也显示了一条职业教育和技能发展对外合作的可取之路。
(二)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
灵活的办学形式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是社区学院对外援助项目的基础,加拿大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类型广泛,形式多样,并根据科目、上课时长、上课时间(白天或晚上)、学习方式、学习地点(线上和线下)、学习强度(全职或兼职)以及学生类型(青少年、老年、在职、失业、无业或退休人群)而灵活多变,并能够积极为有需要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所需课程。开放包容原则也是加拿大社区学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多数国家公立教育都面向所有人,但在确保弱势群体、少数族裔和边缘人群的教育权利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与巴西的合作项目中,巴西借助加拿大的协作,引进新的职业技术培养方法和管理方式,并以此发展为全国性项目。2011年,“千强女性项目”成功实施之后,巴西颁布了“全国技术教育和就业机会计划”,全面提高巴西工人和青年人的劳动力资源水平,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修改了职业院校入学政策,扩大招生范围,不仅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所有巴西人民入学的权利,也从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全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更是从国际标准层面推动了巴西职业教育与世界的接轨。
(三)国际援助推进职教扶贫为中国职教改革带来的启示
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外合作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完备的社区学院体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灵活的办学体制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提升了社区学院的国际吸引力。对比之下,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之下,经过数十年的“引进来”政策,我国职业教育已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高水平院校,如何“走出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增强对外合作办学的吸引力,对我国职业教育未来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为主,给予职业院校必要的自主权。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但拥有一定自主权的职业院校可以灵活应对行业技能要求,独立自主地制定对外合作办学模式,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管理模式与国际标准接轨。
其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的基础在于“引进来”,在我国已有的职业院校培养基础上,继续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大引入国外先进设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备全球化理念和国际化思维的教师和人才,大力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办学过程中,扎根当地发展,从服务实践中总结摸索可供推广的方法途径。注重实效,保持对工商业界和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开发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满足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既回应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又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有力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 考 文 献
[1]Paul Gallagher, John D. Dennison. Canada’s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s: A Study of Diversity[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1995(19):382.
[2][3][12][18]Asian Development Bank. The Role of Community Colleges in Skills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for Developing Asia[R]. Mandaluyong City, Philippine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5. [4]Government of Canada. The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ccountability Act[EB/OL].[2018-11-23].https://international.gc.ca/gac-amc/publications/odaaa-lrmado/index.aspx?lang=eng.
[5]Government of Canada. Feminist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Policy[EB/OL].[2017-06-09].https://international.gc.ca/world-monde/assets/pdfs/iap2-eng.pdf.
[6]Global Affairs Canada.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for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Programming at Global Affairs Canada: A How-to Guide (Second Edition)[EB/OL].[2018-08-21].https://www.international.gc.ca/world-monde/assets/pdfs/funding-financement/results_based_management-gestion_axee_resultats-guide-en.pdf.
[7]ACCC. Education for Employment: A 40 Year History of ACCC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EB/OL].[2015-11-04].https://www.collegesinstitutes.ca/file/education-for-employment-a-40-year-history-of-accc-international-partnerships/.
[8]Juliana De Souza Augustin Pereira. Programa Mulheres Mil : uma ana?lise no campo das poli?ticas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