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实操水平的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到青睐。本文梳理了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的影响,并对其操作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6-0256-0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但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用人单位注重的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更多是对于实践中操作层面的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可以注重技能竞赛的价值,笔者也将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技能大赛能折射出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目标都应具有职业性要求,就是为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某一专业的技术人才而打下基础,它的培养的方式要具备该职业岗位的技术特点和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岗位内涵,而眼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目标与普通学校的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重视理论的培养,忽略专业与具体工作的紧密结合,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难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
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换句话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提供实用的知识和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职业教育课程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将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能和理论结合,注重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但是,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脱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造成与实际市场需求背离。在技能大赛中,有的选手得不到好成绩,不是因为知识准备不足,而是动手能力差,对机器的操作不熟练。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到位所致。
二、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所面临困难的制约,一直存在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无论是组装维护、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还是动漫多媒体设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工业产品设计CAD、电子商务技术、动态网站建设等项目无不是在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锻炼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实现了从以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考试为重点的考评体系。
全国各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大赛要求选手既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又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而且与未来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以往的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以大赛为引领,学校确定了“文化基础够用、专业基础厚实、专业技术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三结合、四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将课堂与机房、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结合,完成职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核心能力学习、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训学习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技能竞赛的要求,我们制定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把行业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学生在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奖后根据成绩分别获得了由山东省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中级工或高级工证书,走出学校后可以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单位直接持证上岗工作。通过参与技能竞赛,既能检验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能与社会相结合,走开放式教学的道路,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一)社会的进步正在使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在强调“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的把握,更好体现教育的本质是服务社会、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和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建立以实验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不仅容易使学生困乏、厌烦,而且也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计算机的理论与实践需要紧密结合,如果课堂上学生所学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和练习,那么很快就会遗忘,因此,要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方便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因此视频化和操作性的结合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以网络为系统的教学模式。网络飞速发展,也影响着教学模式的转变,例如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已经产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在计算机课程方面增加网上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网上选修课,可扩大课程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選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模式不受人数和地点限制,学校可以集中资源,将学生喜欢学的课程放在网上供大家反复观看,固定时间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随时随地分享到知识。
三、小结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地区的职业发展水平的体现。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中职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衔接,不仅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也减少了企业对学生进行再培训时间,降低的企业成本。这就实现了职业教育意义,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也能鼓励更多优秀初中生进入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二栋. 技能大赛对中职网络专业教学的影响浅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4(1):1-1.
[2] 高志云. 浅议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2(8):57-57.
关键词: 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6-0256-0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但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用人单位注重的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更多是对于实践中操作层面的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可以注重技能竞赛的价值,笔者也将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技能大赛能折射出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目标都应具有职业性要求,就是为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某一专业的技术人才而打下基础,它的培养的方式要具备该职业岗位的技术特点和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岗位内涵,而眼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目标与普通学校的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重视理论的培养,忽略专业与具体工作的紧密结合,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难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
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换句话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提供实用的知识和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职业教育课程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将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能和理论结合,注重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但是,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脱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造成与实际市场需求背离。在技能大赛中,有的选手得不到好成绩,不是因为知识准备不足,而是动手能力差,对机器的操作不熟练。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到位所致。
二、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所面临困难的制约,一直存在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无论是组装维护、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还是动漫多媒体设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工业产品设计CAD、电子商务技术、动态网站建设等项目无不是在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锻炼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实现了从以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考试为重点的考评体系。
全国各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大赛要求选手既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又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而且与未来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以往的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以大赛为引领,学校确定了“文化基础够用、专业基础厚实、专业技术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三结合、四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将课堂与机房、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结合,完成职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核心能力学习、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训学习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技能竞赛的要求,我们制定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把行业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学生在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奖后根据成绩分别获得了由山东省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中级工或高级工证书,走出学校后可以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单位直接持证上岗工作。通过参与技能竞赛,既能检验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能与社会相结合,走开放式教学的道路,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一)社会的进步正在使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在强调“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的把握,更好体现教育的本质是服务社会、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和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建立以实验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不仅容易使学生困乏、厌烦,而且也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计算机的理论与实践需要紧密结合,如果课堂上学生所学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和练习,那么很快就会遗忘,因此,要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方便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因此视频化和操作性的结合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以网络为系统的教学模式。网络飞速发展,也影响着教学模式的转变,例如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已经产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在计算机课程方面增加网上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网上选修课,可扩大课程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選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模式不受人数和地点限制,学校可以集中资源,将学生喜欢学的课程放在网上供大家反复观看,固定时间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随时随地分享到知识。
三、小结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地区的职业发展水平的体现。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中职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衔接,不仅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也减少了企业对学生进行再培训时间,降低的企业成本。这就实现了职业教育意义,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也能鼓励更多优秀初中生进入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二栋. 技能大赛对中职网络专业教学的影响浅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4(1):1-1.
[2] 高志云. 浅议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2(8):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