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教师营造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发挥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教师怎样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课外多和学生交流勾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对学生在课堂、作业、考试上出现的每一点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疏导,对症下药;对周末、节假日的学生家庭生活要定期进行电话或家访了解,给予科学的指导。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处理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不能一棍子打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运用生动恰当的比喻,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在一种熟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在《气体摩尔体积》一节中,教学的难点是:在相同状态下,为什么1mol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而气态物质的体积却几乎相同呢?原因是:物质的体积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1)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2)微粒的大小;(3)微粒间的距离。而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抽象的知识,我拿出八个乒乓球,学生看到乒乓球,立即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球上。我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把篮球和乒乓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首先大家告诉我四个乒乓球放一起体积大,还是八个乒乓球放一起体积大?”答案显而易见。再问:“现在把八个乒乓球放一起体积大,还是八个篮球放一起体积大呢?”答案又是显而易见。最后我说:“同学们,现在抬头看看教室的八个角,如果我们将八个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然后再将八个篮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你们认为会对教室的体积有无影响呢?”答案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乒乓球及篮球分别代表不同气体的微粒,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数量,以及微粒间的距离决定了其体积。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识进行了直观的描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理解、接受新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比喻进行教学,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正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该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快。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正催化剂。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今天的教师好好去深思、去体味。
四、巧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强化记忆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要求学生机械地、乏味地死记硬背,必会使学生消极对待,甚至厌恶学习,产生不良后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的方法等,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化学教学中,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熟悉的背景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是历年来高考热点之一,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该元素被氧化,这种物质是还原剂,可运用口诀“升失氧还原剂”。在讲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顺口溜为:“化学式子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须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要找不足来计算;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是捷径。”在讲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时,可以将原子核比喻成太阳,把核外电子比喻成地球,这样可以形象生动地讲解微观的世界。
五、采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型”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渗透“教一得一,学一会一”的教育理念,激活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如《有机推断专题——结构简式》一节课的设计属于“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的分析型习题课,此节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1.个别辅导,领其“悟”。给出例题,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仔细地抓住学生的症结所在,在关键之处反问学生,或加以引导,领其所悟,对自己思维方式不妥之处加以改正,使其走出误区。这样做可使学生主动去动脑,积极思维,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并领会和掌握所涉及到的知识。
2.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运用的方式。对练习题的处理方式大胆放手,即全部由学生完成。先让某位学生说出其思维方式与所用的知识点,再由其余的学生给出评价,集思广议,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出最佳方案。这样做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且不受限制,达到一题多解,从而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完成教学任务。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教师怎样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课外多和学生交流勾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对学生在课堂、作业、考试上出现的每一点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疏导,对症下药;对周末、节假日的学生家庭生活要定期进行电话或家访了解,给予科学的指导。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处理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不能一棍子打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运用生动恰当的比喻,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在一种熟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在《气体摩尔体积》一节中,教学的难点是:在相同状态下,为什么1mol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而气态物质的体积却几乎相同呢?原因是:物质的体积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1)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2)微粒的大小;(3)微粒间的距离。而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抽象的知识,我拿出八个乒乓球,学生看到乒乓球,立即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球上。我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把篮球和乒乓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首先大家告诉我四个乒乓球放一起体积大,还是八个乒乓球放一起体积大?”答案显而易见。再问:“现在把八个乒乓球放一起体积大,还是八个篮球放一起体积大呢?”答案又是显而易见。最后我说:“同学们,现在抬头看看教室的八个角,如果我们将八个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然后再将八个篮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你们认为会对教室的体积有无影响呢?”答案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乒乓球及篮球分别代表不同气体的微粒,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数量,以及微粒间的距离决定了其体积。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识进行了直观的描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理解、接受新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比喻进行教学,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正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该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快。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正催化剂。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今天的教师好好去深思、去体味。
四、巧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强化记忆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要求学生机械地、乏味地死记硬背,必会使学生消极对待,甚至厌恶学习,产生不良后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的方法等,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化学教学中,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熟悉的背景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是历年来高考热点之一,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该元素被氧化,这种物质是还原剂,可运用口诀“升失氧还原剂”。在讲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顺口溜为:“化学式子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须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要找不足来计算;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是捷径。”在讲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时,可以将原子核比喻成太阳,把核外电子比喻成地球,这样可以形象生动地讲解微观的世界。
五、采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型”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渗透“教一得一,学一会一”的教育理念,激活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如《有机推断专题——结构简式》一节课的设计属于“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的分析型习题课,此节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1.个别辅导,领其“悟”。给出例题,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仔细地抓住学生的症结所在,在关键之处反问学生,或加以引导,领其所悟,对自己思维方式不妥之处加以改正,使其走出误区。这样做可使学生主动去动脑,积极思维,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并领会和掌握所涉及到的知识。
2.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运用的方式。对练习题的处理方式大胆放手,即全部由学生完成。先让某位学生说出其思维方式与所用的知识点,再由其余的学生给出评价,集思广议,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出最佳方案。这样做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且不受限制,达到一题多解,从而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