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地理学习,不仅需要获得相应的知识学习,而且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成功运用,服务于现实需要.在新的教育环境面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就围绕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策略分析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理是一门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之间关系的学科,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的学习能力,成功应用于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教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地位,提高课堂质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联系生活实践,构建人地协调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人地关系需要处在一种平衡可持续的状态,才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在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问题,需要中学生正视环境问题,树立全面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学生这种素养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理论的灌输和要求,而是应该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力.
比如在讲到亚马逊森利时,教师可以把森林的生态价值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明白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地球之肺”的重要性.同时把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天然的山火对雨林造成的破坏展现给学生,对气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全面的认识.
二、借助教学案例,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需要学生能够用科学、全面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同时综合思维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区域系统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现象或事物是有联系的,讲解某个知识点时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释地理现象或事物,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自然规律,运用综合思维来实现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发展。
例如,学习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创设情境,假设学生自己准备开工厂,需要考虑哪些条件,怎么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分析,展示学习思路,然后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原料、燃料、科技、政策和环境等因素,不同工业的主导型因素不一样。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维的能力。
三、利用教具网络, 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人类生存的环境形式多样,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需要具备区域分析的方法,才能高效率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由于学生都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生活学习,缺乏实践的经验和丰富的认知视野,而多媒体技术和地球仪等教具把整个地球缩小化和模型化。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或者各种教具模型,指导学生提取对应的地理知识,认知区位环境,总结区域特点。
比如在对北美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区位图,学生找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等基本信息,并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对基本的地形和气温条件进行认识。同时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环境的发展和走向,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推测,运用联系的方法对整体的区域环境形成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自己的地理认知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课外实践,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根本实现地理学习的目的。人们在进行行为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品质和能力,这需要有意識的培养,在实践练习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业基地进行参观,加深对农作物生长条件的认识,在对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分析下,能够深刻体会对因地制宜理念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一定机会下学生还可以动手参与实践,这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之收获成功的喜悦。总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感悟,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感受地理世界的无穷魅力。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科学全面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认真专研地理教材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实现学科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探赜[J]. 丁晔.成才之路.2018(14)
[2]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邓海林.课程教育研究.2019(40)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J].蔡玮.名师在线.2019(27)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策略分析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理是一门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之间关系的学科,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的学习能力,成功应用于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教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地位,提高课堂质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联系生活实践,构建人地协调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人地关系需要处在一种平衡可持续的状态,才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在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问题,需要中学生正视环境问题,树立全面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学生这种素养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理论的灌输和要求,而是应该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力.
比如在讲到亚马逊森利时,教师可以把森林的生态价值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明白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地球之肺”的重要性.同时把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天然的山火对雨林造成的破坏展现给学生,对气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全面的认识.
二、借助教学案例,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需要学生能够用科学、全面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同时综合思维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区域系统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现象或事物是有联系的,讲解某个知识点时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释地理现象或事物,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自然规律,运用综合思维来实现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发展。
例如,学习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创设情境,假设学生自己准备开工厂,需要考虑哪些条件,怎么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分析,展示学习思路,然后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原料、燃料、科技、政策和环境等因素,不同工业的主导型因素不一样。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维的能力。
三、利用教具网络, 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人类生存的环境形式多样,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需要具备区域分析的方法,才能高效率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由于学生都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生活学习,缺乏实践的经验和丰富的认知视野,而多媒体技术和地球仪等教具把整个地球缩小化和模型化。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或者各种教具模型,指导学生提取对应的地理知识,认知区位环境,总结区域特点。
比如在对北美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区位图,学生找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等基本信息,并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对基本的地形和气温条件进行认识。同时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环境的发展和走向,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推测,运用联系的方法对整体的区域环境形成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自己的地理认知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课外实践,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根本实现地理学习的目的。人们在进行行为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品质和能力,这需要有意識的培养,在实践练习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业基地进行参观,加深对农作物生长条件的认识,在对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分析下,能够深刻体会对因地制宜理念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一定机会下学生还可以动手参与实践,这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之收获成功的喜悦。总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感悟,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感受地理世界的无穷魅力。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科学全面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认真专研地理教材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实现学科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探赜[J]. 丁晔.成才之路.2018(14)
[2]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邓海林.课程教育研究.2019(40)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J].蔡玮.名师在线.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