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苏式课堂”实践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式课堂根植于苏州的历史,其独有的语文教学情怀,能让学生在真实、灵动、精致、创生的教学中浸润诗意,塑造品格,获得生命和智慧的成长。
  【关键词】苏式课堂;真实;灵动;精致;创生
  “苏式”课堂,有着鲜明的吴文化印记,它生长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传承着苏州教育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一种独具苏州味道、呈现苏州风貌和苏州教育精神的教学流派。延续“苏式”课堂的印记,“苏式语文”课堂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追求,以全面发展好每一位学生为根本目的。它根植于苏州的历史和人文,其独有的语文教学情怀,能让学生在真实、灵动、精致、创新的教学中浸润诗意,塑造品格,获得生命和智慧的成长。
  一、真实—让课堂“有滋有味”
  (一)课堂源于生活
  唯有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纳知识。如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但学生却很难真正走进文本,领悟阿炳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究其原因,发现文章中阿炳这一形象,学生很难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在课之初,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所见所闻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像阿炳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身残志坚的人呢?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对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对阿炳这一热爱音乐、追求理想的人物形象理解得也更透彻。
  (二)课堂基于学生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能力的发展则应建立在学生真实的需求上。如今,在很多公开课、比赛课中,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视了扎扎实实识字、写字、朗读、复述等环节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被弱化,留给学生的是充斥着浓烈人文性色彩的课堂。真实的语文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和情感需求,从学生角度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课堂指向发展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提到:“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不谋而合。言下之意,语文课堂所在意的不是文章的固定内涵和外延,而是在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启发和发展。苏式课堂,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才能最终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之能力。
  二、灵动—让课堂自然生長
  苏州水脉众多,四通八达,可谓“上善若水”。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为语文教学更增添了一份独有的韵味和灵气。这一份灵气弥漫在课堂学生浓厚的探究过程中,弥漫在老师灵动的点拨和激疑中,弥漫在智慧自然生长的生命拔节中。
  (一)引入活水
  在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笔者通过歌曲《童年》导入课文学习,围绕“趣”让学生学习感悟:“从哪些地方看出童趣?”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词句,设置问题:“这句话有趣在哪?”“哪个词能看出有趣?”“你能读出他的趣吗?”……学生从一开始的热情发言,渐渐产生了疲倦,是什么遮蔽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萧红,走出了课堂,戴着草帽,拿着锄头,来到了这园子里,看见那蜻蜓、蜂子、倭瓜、黄瓜,你最想干什么?”同学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课堂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动感。这自由灵巧的“活水”,让如水的苏式课堂成了学生智慧自然生长的源泉。
  (二)融会贯通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园子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围绕“自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词语、句式最能体现出这种“自由”。学生抓住“愿意……就……”“想……就……”等词句进行交流,感受花、鸟、倭瓜、黄瓜等动植物的“自由”。只有学生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教师才能顺水推舟,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随后设置疑问:“作者为什么会从花、鸟、倭瓜中感受到自由?”学生思考,从“大自然的自由”联系到“人的自由”,教师需要打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障碍,才能让学生沉浸在阅读和感悟的美好体验中。
  三、精致—让课堂生机勃勃
  以苏州为代表的吴文化清雅明慧,精细玲珑,体现在园林造景中,则表现为匠心独运,情景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早已深入苏州人的生活,园林文化渗透进了苏州教育的骨髓。苏州园林的地位除了体现在其独创的艺术性外,更在于它对民族意识、情感表达、思想和文化呈现的一种价值追求。精致而高效的苏式语文课堂,正是秉承着这一思想理念,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做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对每一次教学活动做精细打磨、潜心营建,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汉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审美因素和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
  (一)精彩过渡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写道:“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由此而感,苏式的语文课堂更像是一首诗,或一幅画。教师要做到“胸中有丘壑”,巧妙地运用过渡语,为各个环节引路搭桥。特级教师的课堂为何独具魅力,很大程度上便是源于他们幽默机智、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过渡语言,行云流水般的过渡语把学生带入了文本的情境中,令他们感受到文本的魅力,营造出了吴门派的“人在画中游”水墨般的感受和意境,令学生受到诗意般的教化,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一种“润物无声”般的濡染。
  (二)精致评价
  课堂上教师生动、丰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苏式语文”课堂独具诗味、韵味的个性特征,主张教师通过精致、精心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苏式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就在于丰富的人文性内涵。为更充分地展现课堂评价的魅力,苏式课堂中的教师应避免传统课堂中单一、盲目的评价方式,利用多样化、科学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幽默、诗意、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学习的信心,使课堂妙趣横生。课堂评价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苏式”评价不仅锁定在学生知识技能的表现上,更应把评价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上,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呼吸、共成长。   四、创生—让课堂生生不息
  (一)实践创新
  苏式教育根植于苏州的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份优势体现在苏式的课堂中,是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以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为个性特征的教学形态。以阅读教学为例,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上《爱之链》这篇课文后有感而言:“阅读教学并不仅仅要学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写法,‘悟’如何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薛老师善于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寻找并创设读写的结合点。《爱之链》一课中,老师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明白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心情、凸显主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结尾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设置环境描写的训练点,并引导学生根据小说发展的情感基调,选取恰当的景物进行写话。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有了语言潜能的迸发,不但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领悟,又锻炼了学生在模仿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探究生成
  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以学为核心”,这与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别无二致。“苏式语文”傳承叶圣陶教育思想,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探究精神,克服阅读障碍,习得方法和技巧,则领悟之源广开。“苏式语文”课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通过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催生灵感,精彩生成。在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时,笔者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母亲在夏夜月光下为作者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美妙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温柔、善良、美丽的形象,当课堂接近尾声时,出示了一张作者孙友田母亲满脸沧桑的照片,并告知学生母亲已患上老年痴呆这一无情的事实,“此时,作者多么想再听母亲唱歌谣、讲故事啊!”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妈妈,你可曾记得……”,学生安静地盯着黑板,有人红了眼眶,有人低头捂眼,有人几度哽咽……课堂上这样的生成不是老师能预设的,也不是任何语言能代替的,学生最真的体验、最深的感受定是来自于真实的探究学习。精彩的“苏式课堂”是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经历实践并获得体验,让他们在语文独有的教学情怀中自由、灵动、真实的发展生命个体,获得生命、智慧的成长。
  从知识走向素养,是对语文教学价值的重新认识,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诠释。苏式语文课堂应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努力走科学途径,在实践与反思中总结经验,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追求,以全面发展好每一位学生为根本目的,成为守望和提升语文教育精神,呵护和滋润每一颗心灵在教育中理性、诗意地成长的栖息地。
  【参考文献】
  [1]林春曹.重新审视语文双基教学[J].江苏教育,2007(02).
  [2]周永沛.苏州教育的一张名片[J].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02).
  [3]刘珊.苏州园林(中文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郑海英.课堂评价,一种被忽视的教学行为[J].小学科学,2018(03).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focused on biosimilars and shared decision-making among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various rheumatic
To describe the main aspects of back-table surgery in pancreatic graft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poor technique.Back-table surgery for pancreatic graft is a
The aim of the work was to analyze and expose the donor and recipient riskfactors in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In the following paper, we exposed the 2018Spanis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我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外作业的设计方面有些手足无措,不仅引发学生反感,教师自己也深受困扰。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大多数农村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有了一些创造性的意识,也达到了有效性的目的。但由于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课外作业缺少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布置需要家长督促和帮助方面的作业就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  【关键词】作业;个性体验;阅读;自主  一
【摘要】数学概念的描述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有效掌握,直接关系到他们计算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利用比较法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找到数学概念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辨识度,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概念知识,帮助学生玩转数学新概念。  【关键词】比较法;数学;概念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当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思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再加上实验教学,小学生的思维便能够得到培养。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可引导其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意在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借助;实验教学;发展;小学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围绕图形的核心概念,选择合适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区分概念的非本质和本质特征,加深学生
In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complications can arise at each step of the process,from the initial selection of donors and recipients through the surgical techni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普遍实施,如何开展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本文以项目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新知识来动手解
【摘要】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的基石。作为班主任,要以校训来引领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重视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育人功能。“忠信笃敬”是笔者学校的校训,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与新时期的立德树人一脉相承。“忠”指“忠诚、无私”,“信”指“诚实、不欺”,“笃”指“真诚、专一”,“敬”指“尊重、谨慎”。明显的,校训强调知行的统一,强调精神建设,这也是班级管理的精髓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