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最有利的因素,通过创设愉悦情境、目的理想教育、操作与实践、鼓励赞赏、讨论、游戏、体验成功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高;途径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小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最有利的因素。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直接兴趣,提高原有兴趣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应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2、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3、创设学中有玩的情境;4、创设愉悦和谐的情境。例如,在教一年级数学《比多少》一课时,老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碌着,这是小猪在帮小白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白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我们小朋友也去看看吧!”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高尔基曾谆谆告诫我们:“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智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数学家沈元在中学教课时,给他的学生说过:“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二百年来,难住了所有的数学家”。正是这些启人心扉的话语,在少年陈景润的心田播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激励他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去夺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及与自己的关系,认识到学习某一知识对整个知识学习的作用,
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三、操作实践,拓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于是,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例如:在讲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活动角。在课堂上,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拉一拉、拼一拼、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参与实践的全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学生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赞赏,调动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赏识教学法”,用欣赏的眼光,用赞美的语言表扬与鼓励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游戏、讨论,保持兴趣
游戏是活跃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兴奋剂,而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把“找朋友”、“送鸡毛信”、“开火车”、“放电影”“夺红旗”等游戏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的主动,学得开心,从而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更加喜欢数学。另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保持兴趣很有意义。巴班斯基说过“学习的争论就成为刺激学生兴趣的方法”。为此,我们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不但保持原有兴趣,还能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的兴趣。
六、体会成功,升华兴趣
给学生劳动的快乐、学习成绩的快乐,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和个人荣誉感。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折出你想要的分数(几分之几),并用你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就贴到黑板上来。几分钟后,黑板上粘贴了许多孩子的作品。,花花绿绿,老师一一肯定。孩子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劳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再有,对于学习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授予他们为“小博士”。
由于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体会到快乐,他就会特别喜欢这一学科。这对于今后的学习,产生更强烈的愿望,这将使他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高;途径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小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最有利的因素。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直接兴趣,提高原有兴趣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应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2、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3、创设学中有玩的情境;4、创设愉悦和谐的情境。例如,在教一年级数学《比多少》一课时,老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碌着,这是小猪在帮小白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白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我们小朋友也去看看吧!”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高尔基曾谆谆告诫我们:“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智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数学家沈元在中学教课时,给他的学生说过:“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二百年来,难住了所有的数学家”。正是这些启人心扉的话语,在少年陈景润的心田播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激励他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去夺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及与自己的关系,认识到学习某一知识对整个知识学习的作用,
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三、操作实践,拓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于是,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例如:在讲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活动角。在课堂上,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拉一拉、拼一拼、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参与实践的全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学生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赞赏,调动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赏识教学法”,用欣赏的眼光,用赞美的语言表扬与鼓励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游戏、讨论,保持兴趣
游戏是活跃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兴奋剂,而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把“找朋友”、“送鸡毛信”、“开火车”、“放电影”“夺红旗”等游戏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的主动,学得开心,从而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更加喜欢数学。另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保持兴趣很有意义。巴班斯基说过“学习的争论就成为刺激学生兴趣的方法”。为此,我们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不但保持原有兴趣,还能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的兴趣。
六、体会成功,升华兴趣
给学生劳动的快乐、学习成绩的快乐,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和个人荣誉感。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折出你想要的分数(几分之几),并用你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就贴到黑板上来。几分钟后,黑板上粘贴了许多孩子的作品。,花花绿绿,老师一一肯定。孩子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劳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再有,对于学习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授予他们为“小博士”。
由于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体会到快乐,他就会特别喜欢这一学科。这对于今后的学习,产生更强烈的愿望,这将使他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