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人们的印象是: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教与不教一个样,谁来教都一样。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越来越感到索然无味,历史课堂死气沉沉。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保证课堂充满生机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要基于问题,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创设教学情景,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导言激发。在讲《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我用了记者采访的导入方式。学生担当小记者采访其他同学:用什么交通工具来校?答案五花八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小汽车。我接着问:那么100多年前人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时,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2.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主要由五个战役组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战争的进程,我精心制作了一张动态的战争形势图,学生可以看到战争由丰岛——平壤——大东沟——旅顺——威海卫,从而自己总结出战火正在从朝鲜一步步燃烧到中国,可以看出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然后,我又选取了一段黄海海战的视频,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活动可以使课堂更有活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活起来。
1.扮演历史人物。在《伟大的开端》中,我选取了五四运动中被捕学生和前来迎接的同学以及附近居民的一张合影。然后,选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被捕学生、迎接的同学以及记者,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来一个答记者问。结果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加入进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2.课上手工劳动。学习雕版印刷时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20遍,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再让学生在橡皮上刻出姓名,自制印章,蘸上墨水印在纸上,多印几遍。与前一个实验比较,从中体会雕版印刷的方法和好处。
3.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上讲台讲,老师坐下面听,可以提问。这种方法我们偶尔可以在讲评试卷时使用。事实证明,有的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讲解都非常到位,他们从自己审题做题的思路讲起,更符合学生的观点,也更容易被其他同学所接受。
4.学唱相关歌曲。在《历史的回响》一课,我组织了一场“抗日歌曲比赛”。比赛分为两部分:文化比赛和歌唱比赛。文化比赛考的是歌曲的背景、词作者、曲作者等基础知识;歌唱比赛则看哪个组能脱稿演唱、声音洪亮。结果,学生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了那一段历史。
5.组织辩论比赛。辩论不仅能激发人的主动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辩论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课堂中根据教学情境随机创设的。如辩论“我眼中的秦始皇”,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还是功过参半?这些问题都是启发性的,答案也是多样性的。通过“碰撞”,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会更加广阔,这种“唇枪舌战”中产生的知识也是最不容易遗忘的。
三、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
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他们感知、记忆、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回答应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四、整合各学科知识点,触类旁通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那么,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整合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讲《秦帝国的兴亡》时,涉及的成语故事特别多,讲到“巨鹿之战”时,可以补充讲解“破釜沉舟”;讲“楚汉之争”时可以给学生补充“霸王别姬”、“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这些都需要语文知识。再如,讲都江堰需要运用地理知识,讲祖冲之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等等。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味而且很亲切。
要把每一节课都作为一次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探索活动,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赋于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保证课堂充满生机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要基于问题,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创设教学情景,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导言激发。在讲《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我用了记者采访的导入方式。学生担当小记者采访其他同学:用什么交通工具来校?答案五花八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小汽车。我接着问:那么100多年前人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时,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2.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主要由五个战役组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战争的进程,我精心制作了一张动态的战争形势图,学生可以看到战争由丰岛——平壤——大东沟——旅顺——威海卫,从而自己总结出战火正在从朝鲜一步步燃烧到中国,可以看出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然后,我又选取了一段黄海海战的视频,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活动可以使课堂更有活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活起来。
1.扮演历史人物。在《伟大的开端》中,我选取了五四运动中被捕学生和前来迎接的同学以及附近居民的一张合影。然后,选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被捕学生、迎接的同学以及记者,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来一个答记者问。结果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加入进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2.课上手工劳动。学习雕版印刷时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20遍,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再让学生在橡皮上刻出姓名,自制印章,蘸上墨水印在纸上,多印几遍。与前一个实验比较,从中体会雕版印刷的方法和好处。
3.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上讲台讲,老师坐下面听,可以提问。这种方法我们偶尔可以在讲评试卷时使用。事实证明,有的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讲解都非常到位,他们从自己审题做题的思路讲起,更符合学生的观点,也更容易被其他同学所接受。
4.学唱相关歌曲。在《历史的回响》一课,我组织了一场“抗日歌曲比赛”。比赛分为两部分:文化比赛和歌唱比赛。文化比赛考的是歌曲的背景、词作者、曲作者等基础知识;歌唱比赛则看哪个组能脱稿演唱、声音洪亮。结果,学生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了那一段历史。
5.组织辩论比赛。辩论不仅能激发人的主动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辩论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课堂中根据教学情境随机创设的。如辩论“我眼中的秦始皇”,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还是功过参半?这些问题都是启发性的,答案也是多样性的。通过“碰撞”,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会更加广阔,这种“唇枪舌战”中产生的知识也是最不容易遗忘的。
三、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
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他们感知、记忆、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回答应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四、整合各学科知识点,触类旁通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那么,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整合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讲《秦帝国的兴亡》时,涉及的成语故事特别多,讲到“巨鹿之战”时,可以补充讲解“破釜沉舟”;讲“楚汉之争”时可以给学生补充“霸王别姬”、“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这些都需要语文知识。再如,讲都江堰需要运用地理知识,讲祖冲之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等等。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味而且很亲切。
要把每一节课都作为一次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探索活动,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赋于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