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教授治疗瘿病验案一则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yd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娟教授根据瘿病的发病特点,认为情志不畅为瘿病的始动因素,其进展大致可分为肝郁气滞期、痰凝血瘀期、气阴两虚期三个阶段,并分别予以逍遥散加减,温胆汤加减,生脉散或玉屏风散加减治之,同时强调情绪的调节需贯彻该病治疗的始终。
  【关键词】瘿病;辨证施治;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33-02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书中亦有瘿、瘿瘤、瘿气、瘿囊等名。张娟教授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特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该病迁延进展的主要三个阶段及其治法,临床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瘿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做瘿病,动气增患”。《济生方》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说明古代医家已认识到瘿病的发生与情志、水土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外科正宗·瘿瘤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治以“行气、化痰、活血”为原则,书中所载海藻玉壶汤等名方,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1]。张娟教授认为“百病皆从气生”,情志不畅为该病的始动因素,长此以往肝气不得疏泄,全身气机不得条达,气血运行不畅,凝滞搏结于颈前而发为此病。
  2辨证施治
  2.1肝郁气滞期《类经·疾病类》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顺逆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2]。气机郁滞多由情志不遂而肝气不舒所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若情绪不能得到及时宣泄,日久则可“发愤生瘿”,此阶段患者多表现为颈部肿胀、质软不痛、善叹息、或兼胁肋胀痛、每因情志变化增减、苔薄白、脉弦等,此时治疗上当以调畅气机为主,方选逍遥散加减,以助肝之疏泄,使气机条达,遏制诸郁之渐[3]。若气郁日久,化生火热,气火上逆,影响清窍,出现急躁易怒、怕热、多汗、心慌、手抖、目赤等症状,予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栀子善清肝火,并可导热下行;若肝郁日久,横乘脾土,脾虚则运化失司,积湿化热,出现口苦口黏、纳呆、身目黄染、小便黄等症状,此时治疗上当先祛湿热之邪,可予三仁汤加减,既能清利湿热,又可宣通三焦气机,待湿化热去大半后,方可酌量配伍补益之品以辅助正气驱邪外出,以防“虚虚实实”之弊。
  2.2痰凝血瘀期此期为疾病的进一步进展,肝郁日久,横乘脾土,故病位在脾;脾主运化,人体津液的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津凝则为痰,血滞则为瘀”,脾气亏虚,运化失司,则体内津液停聚,酿生痰浊,气滞痰凝,深入血分,则血行不畅,最终形成痰凝血瘀之候。此时患者多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质硬、咽中异物感、胸闷、纳差、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涩等表现。张娟教授认为当以理气化痰原则,兼以活血化瘀,选用温胆汤加减,配以三棱、莪术、丹参等活血化瘀药。《金匮要略》有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4],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全方药性以温为主[5],切中病机。此外,可同时配伍山药、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2.3气阴两虚期瘿病日久化火,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之证,此时疾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患者多表现为倦怠乏力、心悸、心烦少寐、多汗、舌红苔白、脉弦细等症状,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为法,方选生脉散加减,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为治气阴两虚之要方;若以气虚为主,则可选玉屏风散加减;若以阴虚为主,则心、肝、肾阴虚最为常见,可在生脉散基础上加百合、生地黄以坚心阴、滋肾水,女贞子、墨旱莲以养肝阴;另外,此时人体正气虚,补益需循序渐进,切莫操之过急,以防犯“虚不受补”之忌。
  3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40岁,因“甲状腺肿大4年余”于2015年08月02日初诊,患者2011年因发现颈前肿大,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甲功五项:FT3:9.01pmol/ml(3.1~6.8),FT4:23.54 pmol/ml(12~22),TSH:0.017mIU/ml,TgAb:136.40IU/ml(2.1~115),TPOAb:208.90IU/ml(0~34),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弥漫损害,诊断为桥本甲亢;平素口服赛治1片bid,心得安1片bid,期间复查甲功患者出现甲亢和甲减交替,2015年08月02日复查甲功三项示:FT3:2.3pmol/ml(3.1~6.8),FT4:10.03 pmol/ml(12~22),TSH:9.2 mIU/ml(0.27~4.2),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甲状腺II度肿大,颈前憋闷感,无按压痛,体倦乏力,怕冷,多汗,易感冒,急躁心烦,稍有手抖,无口干,饮水偏少,纳可,眠差,夜间易醒,大便偏干,小便调,月经规律,量可,色偏暗,偶有血块,舌红苔白微腻,脉弦细滑;否认其他病史,否认过敏史。西医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断:瘿病(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为法,方药:黄芪21g,白术12g,防风9g,夏枯草12g,浙贝15g,青皮12g,牡蛎15g,百合15g,生地12g,炒酸枣仁30g,生甘草6g。7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日一剂。嘱患者调节情绪,忌食辛辣刺激及海鲜类高碘食物。
  2015年08月09日二诊:患者诉颈前仍憋闷感,体倦乏力稍减,心烦减,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加竹茹9g、蛇舌草21g、桔梗12g、莪术12g、三棱9g、郁金12g,7剂。2015年08月16日三诊:患者颈前憋闷感减,气力增,稍怕冷,纳可,眠可,大便偏干,2日未行,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去竹茹,改三棱12g、蛇舌草15g、加瓜蒌15g,14剂,嘱患者下次复诊前查甲功三项。2015年09月01号四诊:患者颈部仍肿大,余诸症较前明显减轻,舌淡红苔白,脉弦滑;甲功三项示:FT3:3.64pmol/ml(3.1~6.8),FT4:11.87pmol/ml(12~22),TSH:2.83mIU/L(0.27~4.2),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去炒酸枣仁、蛇舌草、郁金,改黄芪30g,加仙灵脾12g、炙鳖甲12g,21剂,嘱患者下次复诊查甲功。2015年09月25日五诊,患者颈前肿大较前明显缩小,精神佳,甲功三项:FT3:5.86pmol/L(3.1~6.8)FT4:16.45pmol/L(12~22)TSH:3.12mIU/L(0.27~4.2),方药:柴胡12g,白芍12g,茯苓15g,当归12g,白术12g,生黄芪21g,防风9g,夏枯草12g,浙贝15g,元胡15g,山慈菇9g,莪术12g,桂枝12g,豆蔻9g,陈皮12g。14剂,嘱患者服完中药后,继服中成药百令胶囊3粒每天2次、散结片6粒每天2次,定期复查甲功,不适随诊。
  按语: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发病四年,病程偏长,综合脉证,四诊合参,辨证为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方拟玉屏风散加减,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以扶助人体正气,浙贝、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以消瘿肿,百合、生地清心除烦兼以养阴,青皮疏肝理气,炒酸枣仁养心安神;复诊察其舌苔薄黄,浮现热象,遂加蛇舌草、竹茹清热之品,同时观其舌质暗,有瘀血之象,复加三棱、莪术、郁金以活血化瘀,桔梗为“诸药舟楫”载药上行兼以利咽;三诊患者症状改善,热象消退大半,故中药去竹茹,减蛇舌草至15g,仍有瘀血之象,增三棱至12g以增活血之效,因大便偏干,故加瓜蒌15g,润肠通便的同时又可清利余热;四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热象已去,且复查甲功指标已接近正常,中药去酸枣仁、蛇舌草、郁金,颈前仍有肿大,故加炙鳖甲以增软坚散结之功,据患者生理特点,加仙灵脾以温阳补肾,久病耗伤正气,故增黄芪至30g;五诊患者精神佳,情绪畅,颈前肿大较前明显缩小,复查甲功已正常,因情志为本病的始动因素,故予玉屏风散合逍遥散加减,14剂,后续服中成药散结片以巩固治疗,百令胶囊以扶正固本。嘱两月后复查甲功,2015年11月20日患者复查甲功正常,现随访中。
  4小结
  张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在治疗瘿病上灵活辨证,认为情志不畅为该病的始动因素,其进展大致分为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气阴两虚三个阶段,并分别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益气养阴为治疗原则,同时活用经方、药对,如:二至丸、百合地黄汤、夏枯草配浙贝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5.
  [2] 裘沛然,邓铁涛,王永炎,等.中华医典(中文版)[DB/CD].湖南: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0.
  [3] 谢晓丽,米烈汉.米烈汉临证验案选粹[J].光明中医,2012,27(1):157-158.
  [4]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
  [5] 邓中甲.方剂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12-313.
  (收稿日期:2016.02.20)
其他文献
【摘 要】 王中琳教授运用自拟经验方眩晕宁方治疗眩晕病风痰上扰证,疗效显著,现举治验医案一则,以利于通道论治此病有所参考。  【关键词】 眩晕宁方;眩晕;风痰上扰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0-01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1],属于神经内科常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养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邓悦教授对收治的1例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采用养心汤加减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养心汤加减方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房性早搏显著好转。结论:采用养心汤加减方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进行治疗,可取得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PCI术后;养心汤  【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碱滴定法在紫菀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并考察方法学。方法:采用碱滴定法测定紫菀二氧化硫残留量,通过重复性、线性等因素的考察建立符合紫菀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的方法。结果:采用碱滴定法测定紫菀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中Y=1.4055X+0.0221,R2=0.9998,回收率在92.16%~102.36%之间,重现性良好(RSD=2.8%, n=6),检测限为12.5mg/k
期刊
【摘 要】 总结吴佩衡及其传承人治疗痹证的经验。体现在重视辨证基础上的分期分型施治,更加重视对扶阳学术思想的运用,尤其对附子在治疗痹证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吴佩衡;扶阳思想;痹证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5-01  吴佩衡(1888~1971)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其临床精辨寒热
期刊
【摘 要】 肝属木,内寄相火,外应风木,性喜调达而恶抑郁。对肝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从清肝、泻肝论治,纵然言补,亦多滋补肝肾。孙建光教授认为,西医的肝病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的肝病,并学中医经典在临床治疗肝病不能见肝治肝,当遵循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理论,补益脾气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驱邪外出。  【关键词】 孙建光;归脾汤;慢性乙型肝炎;补益脾气  【中图分类号】R7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天黄猴枣散中胆红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PAK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0)(13∶50∶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51nm。结果:胆红素在001931~1930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03% ,RSD=25%(n=9)。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简便快速,精密度良好。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小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需经桡动脉采血患儿120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采血法,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明显较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8.3%高,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较对照组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的症状明显减轻,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较多。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控制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14.
期刊
【摘要】老年淋证病因病机总以肾虚为本,同时可兼加湿、热、瘀、火等因素,病理多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故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补虚益肾为主,辨证处理兼症。滋水清肝饮是由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散加减而成,两方合用具有滋阴养血,清热疏肝的功效。  【关键词】淋证;滋水清肝饮;老年人;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31-01  淋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从实地考察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苗医中关于肌肉关节疼痛类疾病的发病原理、诊断及治疗原则。以期为今后苗医治疗肌肉关节类疼痛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苗医;肌肉关节痛;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01-01  Abstract:Western miao medicine about m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