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韩愈说:“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即身体各部分不齐备,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他以此作比喻,又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说明要写好文章,在思维正确和清晰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那么,怎样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呢?多读多写,别无他途。 多读指阅读量大,名篇名段还要背诵。词语用得好不好,要从整体上去看,把绣在衣服上的花剪下来,还能称之为好吗?《荷塘月色》中写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说:“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即身体各部分不齐备,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他以此作比喻,又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说明要写好文章,在思维正确和清晰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那么,怎样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呢?多读多写,别无他途。
多读指阅读量大,名篇名段还要背诵。词语用得好不好,要从整体上去看,把绣在衣服上的花剪下来,还能称之为好吗?《荷塘月色》中写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加重点的四个动词就用得很好,但是单独摘抄下来还怎么说好呢?
读是为写做准备的。读是积累,写是运用,总是读而不写,读就失去了一大半意义。这就是宋代朱熹提倡的“吃”(学习)是为了“吐”(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就是多练。苏轼教他的侄儿作文,要“三先三后”:先奔放而后收敛,先绚烂而后平淡,先平和而后奇怪。这三条不就是自己在写作实踐中自我咂摸、感悟、提高而来的吗?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时间仿佛细沙般在指尖流走,迎着风飞,带走的不仅仅是时光,更多的是我们对小时候的情怀,那份稚嫩的情怀,曾经陪伴我们走过多少个春秋。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被迫外出打工,去很远的宝应,当时我都是由奶奶照顾的,奶奶总是用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牵着我这双稚嫩的小手到处看看,记得当时奶奶的大手是我最依赖的地方,这样的时光仿佛很短暂,又仿佛很漫长,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那天,父亲和
在豫北,烩面馆比比皆是,很多人家都能自做自吃。可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乡下人吃一顿羊肉烩面,却是一件奢侈的事。 那一年,張林在新乡读中专。 秋后爹从老家寄信过来,说今年柿子丰收了,家里卖八分钱一斤,问张林新乡的价钱贵不贵。张林一打听,漤好的柿子可卖到两毛五,便赶紧写信告诉了爹。 过了一周,张林正和同学们做课间操,有人喊他说校门口有人找。张林跑去一看,爹笑眯眯地站在那里,还是那件对襟布衫
从2015年开始狂奔的中国综艺市场,走到今天,终于如同一头疲惫的猛兽,进入了调整重启期。 过去一年,政策调整的顶层设计始终左右着综艺人的神经,亲子和音乐这两大门类真人秀持续在上线和下架之间游走,被耗尽的韩国模式也不再能为电视综艺提供新的收视驱动,综艺还能玩什么、还能怎么玩,始终消耗并杀死了无数熬夜综艺人的脑细胞。 在吐槽电视综艺的“综N代”困局之际,其实还应看到依然有人在坚守。“一出手就与众不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诵的对象。在诗人们的笔下,月亮被比喻成了许多有趣的事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笔下的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李贺笔下的月;“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这是五代词人牛希济笔下的月……这些诗句,比喻新奇,令人过目不忘。 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爸爸对月亮的比喻:“月亮是一张老唱片,总在你望月的时候
我在大街小巷里不顾一切地奔跑着,寻找着,只为见他一面。 ——题 记 黄昏时分,我穿梭在街道里,夕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着,很难显现出它的面容。 落叶满地,踏上去吱吱作响,凉爽的风吹拂着我的额头,令我的头发随风飘扬。奔跑的途中,我的心中乱成一团。 来到鱼塘前张望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漂亮的涟漪。假山上的乌龟探出头来,四处眺望,随后又缩入壳中。水面上,淡粉色的莲花在浓
【导语】 我们在电影和戏剧中,经常会在结尾处看到反转。反转是一种在叙事中制造波澜的写作技法。这种技法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吸引力,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技法解析】 反转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情节突然发生反方向转变。反转技法的关键在于故事的结尾要对开头实现反转,因此在故事的前半部分要“铺平垫稳”,把事件发展的过程写得清楚生动。既不能让读者猜到结尾,又不能让反转显得突兀。
从未有什么人规定过,所有的角落都是阴暗的。自然,在阳光所及之处,连角落都可以是明媚的。 角落是明媚的,只是落满灰尘。我在书桌一角留下过涂鸦,很简单的小犬,藏在角落里,遗忘了很久,但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下子有了那么一种老友再逢之感,角落自然明媚了许多。 卧室阳台上,我总是给一个阳光最充足的地方留个空位。有时写作业,透过玻璃窗往外看,总是恍惚看见那最阳光的阳台一角,仿佛有一团咖啡色的毛茸茸之物,总是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
“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成一摊泥的样子。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詞,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 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南宋人吴曾对“醉如泥”中的“泥”作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确指出,“泥”不是泥土,而是一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面简洁明了,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只要扣住“月亮”进行写作就行。具体写作时,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精选写作方向。“月亮”这一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描写美妙的月景,可借月抒发心中的真情,可由月亮展开浪漫的想象,甚至还可在描写月亮的古典诗词中遨游。动笔之前,同学们不妨静下心来,对自己素材库中的“月亮”进行一番检索,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如果你曾经认真观察过“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