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将芜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油马路在烈日下吱吱地作响,好像冒着缕缕轻烟,从窗口望出去没有一丝的风影,我躲在空调房内不敢出门半步,又一个炎夏到来了。如今,我已不能离开所在的小城去乡村分享老父丰收的喜悦,感受那如火的夏日,我已远离了田地,那饱含阳光、泛着新鲜、混杂土腥味的稻谷,已经不是我的丰收果实。
  七月骄阳似火,直催得路旁绿油油稻田没有几日便发黄,稻子发黄了,整个田野都连成了一片,满眼金黄。那几日,父亲身后跟着条狗,往田里走得勤了,开沟放水。母亲也开始翻出麻袋,拾掇出一块晒场,家里请来了簟匠,打箩补簟,将去年秋后搁到楼栅上积满尘土和蛛网的破箩和烂簟都请了下来。没有几天,新米即刻登场了,平时里省点好的奶奶,量米煮饭的升箩也满了许多,全家都悄然地加快了节奏,仿佛都在准备着迎接新人似的。
  在乡间,我们这一辈都是亦耕亦读,放下书包就不再是读书人,而是耕田人。很早,早得月亮还没有全部下山,父亲就来叫醒我们,而此时我尚在梦境,正在小溪的水潭里摸鱼,父亲一叫将刚要摸到手的鱼跑了,真懊恼。瞌睡都没醒,扒了几口饭觉得实在咽不下去,碗一推,便晕乎乎地跟着父亲出了畈。
  今年的稻长得好,走进田里,一大块稻田很快地将我们几个人淹没在里面。父亲在路人的夸奖下率先开镰,像欣赏作品一样显然有些洋洋自得。割了一小块,太阳出来了,天上几乎没有一丝云彩来遮挡太阳,风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一股闷热直逼上来,起先还带着些许新鲜的我和弟弟,时不时直起身子,挥挥汗,看看身后,又看看前面,望着这大片稻田实在是令人缺乏信心。弟弟干脆放下镰刀捉青蛙、捉蜻蜓玩去了。太阳威逼下,口越来越渴,我不停地去田边喝水,开始还省得点喝,最后实在忍不住,干脆把早晨带来的一竹筒茶水一下子都喝光了。
  我腿酸、我腰疼,我快支撑不下去,我尽量想着往日空闲时候的快乐时光。坐在樟树底下,下下军棋,或者更无聊,弄一个死苍蝇引来成群的蚂蚁,然后用火烧水淹歼敌数百,实在热不过,干脆跳入清凉的河水里,踩着软绵绵的细沙,玩厌了,拣个荫凉处酣睡。田边不远处就是小河,河水哗哗地响着,我甚至感受到了河水的凉爽。
  我甚至于埋怨起今年这稻子长得太好了,一直割不完。父亲佝偻着背,他的背似乎已经习惯性弯曲,伏在闷热的稻田里,像是一架收割机,很少直起腰来,沙沙地身后割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稻子。父亲也不来骂我们,只说:换一样生计换副骨头,要是叫他每天坐在课堂里读书他也会坐煞。望着父亲前面时隐时现的花白头发,父亲的不弃不懈,使得我们兄弟俩也不好意思吃闲饭。兄弟俩来个比赛,镰刀一指:到前面,谁快。日头越来越高了,天也越来越热,晒得头皮火烫,汗水顺着发际不时渗入眼中,火辣火辣,这时候,真是怀念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教ABC的辰光,就算叫我留校背之乎者也,我也情愿。
  这样傻傻地想着,那样麻木地割着,临近中午我们父子三人总算围歼了这一丘该死的稻。当最后一棵稻被割,弟弟禁不住举起了镰刀,高喊:我们胜利了。喜气顿时弥漫在我们三人脸上,那一刻,父亲仿佛是艺术家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作品。而我们兄弟俩恰好像是刚完成了一道久思不得其解的数学难题。在这炎热的夏季里,季节不等人,天天烈日、天天出工,割稻、施肥、插秧,待我们将一汪汪水田布满绿色,我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农人,浑身上下也好像长了不少的劲,抛却了烦人的功课,劳累了肢体却放松了心情。
  白居易《观刈麦》诗如此描述农家收割:“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如今,自己已多年不事稼穑。有时,酒足饭饱、忆苦思甜,有友笑称自己为何身体矮小,实是身体刚生长发育阶段,没有充足的营养不去说,而是被割稻、插秧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压缩了生长空间。
  天底下还有比农事更辛劳的吗?想想,今生足矣。
其他文献
半吊子,老家的方言,意思是说这人不成熟,或者说这人做的某件事缺乏考虑。用老家的这句方言,比喻我的高考,似乎风马牛,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但就是这样的高考,让我跳出了农门。而之所以说是个“半吊子”,緣于我的两次半“高考”:一次是高中毕业时高考预选,一次是考项委培的选拔。还有半次,是考农技中学。  我是1981年高中毕业的。那个年代,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高考之前要预选,类似现在高考前的“一模”、“二模”
期刊
老中医高龄耳背,低着头认真地把脉,探询的眼睛从黑色镜框上面向我投来,浑浊中带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智慧。他眼睛里的白色眼球体远远多过黑色,据说这样的人诚信坦荡。他已经很老了,眼前这双干枯的手,替无数人抓掉过身上的病。  他按脉象问询我的症状,我点头或是摇头,花了很大力气才让他明了我身上的问题。他低头认真开处方,一本叫《杏林集》的药书也认真地躺在他的桌上,外面是络绎来问诊的人。  老中医的家在巷子深处,要
期刊
我,生在农村。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使我走出了农村,这一出来竟是30多年。  那是1984年9月的一天,刚刚读完高中的我正在犹豫着是继续复习参加高考还是从事父辈们的职业——在家务农时,大队的民兵排长从我们身边走过,顺便问我们:“你们当中有没有想去当兵的?”听到这话,我急忙说:“我想去。”民兵排长说:“可以,我给你先登记上,你回家再给大人商量商量。”我说:“行。”报完名后,我回家后也没敢给家里的大人说,
期刊
在我家乡,走人家的意思就是走亲戚。  “走亲走亲,不走不亲。”大人们常常这样说。因而,逢年过节走人家就成了亲戚互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小孩子翘首以盼的大好事——意味着新衣服加身、几大碗上桌、糖果包到手,可以不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可以不做那本也不多的作业,还有干不完的家务事,想起来心里那个美啊!  记忆中,我们家里走亲戚似乎是父亲和我的专利。母亲和姐姐就像毫无疑问要待在家里一样;哥哥是劳动力,农活绑住
期刊
“王卉去世了,昨天。” 2016年10月9日晚,我得到消息,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可爱的老顽童,走了。  我当即从书架上取下他的画集,九十四岁刘海粟题签的《王卉书画诗词选集》。扉页,有他用自来水笔挥写的字迹:二零一零初夏兒童節王卉藤翁八十八歲贈於杭州。“節”字的末笔,毫不客气,一竖直下,占了大半篇幅。“州”字连环草书,最后一点,顺势一拖,干脆利落,戛然而止,他啪地放下笔……他题字的那种情形,历历在目
期刊
在网上看到对当红男星孙红雷的一段采访,说他是个“眼镜控”,拥有几百个形态各异、颜色纷呈、价格不等的眼镜,用在各个不同的影剧情景、陪他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又一次听到“控”字,一问女儿,才明白“控”就是对一件事、一个东西或一类物品非常喜爱、特别专注、达到极致的人。真佩服现在的网络语言,什么“囧”、什么“控”,还有什么“萌”……总是言简意赅,一两个字就能说清事情根本。  感慨之余我又联想,我们这几个人是
期刊
大学毕业的那年冬天,寒风刺骨,冰冻三尺,天冷得出不了门。  老查也冷得死去活来。我和老查皆来自安徽农村,又机缘巧合成了同事,三言两语间,情投意合,旋即成了死党。只是公司宿舍的被子太过单薄,每晚睡到夜半,突然就冻醒了,只好各自睁着眼睛,蜷成一团,哆哆嗦嗦地等待天明。  囊中羞涩的窘迫,让我和老查摸遍了港下镇的每个旮旯角落,以期搜寻到最经济实惠的餐馆。约莫一周后,老查满脸通红地向我宣布,经他地毯式的摸
期刊
一  四十二年前的那个少年,走在崇山峻岭中。  他由父亲领着,在蜿蜒起伏的石板路上,从日出走到日落,为了购买一双解放鞋。明天少年就要出山去上中学,父亲决定给他添置双解放鞋。对于赤脚少年来说,能穿上解放鞋,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就像上中学这件事一样。那时上中学,不凭成绩凭推荐,生产队就一个名额,队长理所当然推荐自家小孩。父亲却不罢休,天天跑大队部,终于磨来一个名额。父子两个人,跑遍了周边分属两个公社
期刊
秋风伸出手将满山遍野的枫叶抽打得面红耳赤时,石田山岗上的毛栗球都笑开了嘴,露出褐色的一排牙齿,有的笑劲太猛,竟然蹦出牙床落满一地。湿漉漉的土地上横七竖八躺着毛栗子,它们将脸皮贴在温暖的大地上,像婴儿睡在床上,一肚子的满足与惬意。  毛栗也算是板栗的一种,是土生土长的灌木,身材矮小,一个树蔸要丛生出四五个枝干,像一把把撑开了的绿伞接风接雨喂养自己。它枝干纤瘦,一副三餐呷不饱,发育不良长不高的样子,叶
期刊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妈的厉害就是出了名的,我语文考试没合格,英语老师就告诉语文老师:“你把他妈叫来,特管用。”我妈就来了,很激动地和老师对话,其实是“喊话”,说的无外乎就是那几句:“老师你不用客气,我家孩子你该怎么管就怎么管,该打打该骂骂,我绝不反对……”她喊话的时候眼睛睁得很大,声音也很大,手上会伴有很多动作,她看起来挺凶的,老師同学也都这么以为。  但其实是恐惧。  恐惧不是为别的,是为了掩盖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