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为全面贯彻与响应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已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则是重要的一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技巧,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与语文科学教学目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所发挥出的作用显著,下面对其展开实践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前言: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从情感教育在初中课堂实践与应用的状况来看,凭借良好的教学实效受到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数以情感表现为主,情感教育则是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挥出教学实效。
1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也是关乎于学生升学的重要学科。想要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强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互动结果,在完成情感交流之后达到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去接受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实效。可见,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辅助语文教师完成教学整体目标与教学任务。情感教育的融入,教师与学生彼此亲近,在鼓励中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1]。
其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分界明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通常处于一种传授与被传授的单向知识输出环境。长此以往,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语文学科丧失兴趣,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出现负面心理与反感情绪,最终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基础平台,通过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和谐的氛围环境当中。
其三,双向互动完成课堂拓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个性发展,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作为重点学科,语文的知识点需要通过语言上的交流互动具体完成,实现语文知识点的深化与拓展。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良好的情感交流互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信任与理解,从而与语文教师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将教学效果与教学状况更好地完成反馈,形成良性的语文教学机制。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为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2.1 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契合点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以情感为主要目标,在情感教育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是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时,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完成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时,对课文进行详细拆分,找准其中重点刻画童趣的语句,即“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种词汇一方面是描写课文当中孩子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与初中生的状态保持一致,同龄孩子之间的乐趣具有较高一致性,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情感为主线带动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徐徐渐进,使得学生能够在课文当中感受到相同的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为课文进一步讲解做好铺垫工作。找准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课文全面掌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受,通过整理文章、安排课程进度计划、情感导入等多种方法,找准情感契合点[2]。
2.2 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交流环境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为教学实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课堂环境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显著。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的方法通常会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展开自主学习,以层层设疑的方式设置悬念。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教师设下疑问:“迷路了,会遇到怎样的场景与事情”。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深度感受文章的内容,并开展分组讨论。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果之后,教师设置下一个悬念,“桃花林是怎样的,在桃花林的深处又会是什么呢?”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去加深对于整个课文的理解。这种情境引导,能够保证问题的由浅入深,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完成碰撞,以此来达到情感心理层面的满足与愉悦[3]。
2.3 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与创设
情感教育的应用必将需要与课堂教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境。初中语文课文多数是以传递情感为前提,这些情感的产生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文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并学会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春》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春的特征,通过动态的方式将春的特色表现出来,配合文章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深刻感受春的美丽,在字里行间感受愉悦;第二,文章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依据自身对于课文的理解,结合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完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加深学生理解。如《海燕》教学,对于其中铿锵有力的内容教师应该用激昂的情绪阅读,控制节奏、大小、重点词,让学生可以立刻进入到情境之中,完成情感互动与传递;第三,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如《我的母亲》教学则可以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4]。
结论: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既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样也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情感教育所能够展现出的教学重要性,需要从多角度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推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体系,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国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01:90-91.
[2]莫全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31-132.
[3]宋霞祖,安英发.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20-121.
[4]张鹊.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5,11:65-69.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前言: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当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从情感教育在初中课堂实践与应用的状况来看,凭借良好的教学实效受到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数以情感表现为主,情感教育则是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挥出教学实效。
1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也是关乎于学生升学的重要学科。想要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强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互动结果,在完成情感交流之后达到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去接受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实效。可见,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辅助语文教师完成教学整体目标与教学任务。情感教育的融入,教师与学生彼此亲近,在鼓励中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1]。
其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分界明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通常处于一种传授与被传授的单向知识输出环境。长此以往,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语文学科丧失兴趣,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出现负面心理与反感情绪,最终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基础平台,通过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和谐的氛围环境当中。
其三,双向互动完成课堂拓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个性发展,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作为重点学科,语文的知识点需要通过语言上的交流互动具体完成,实现语文知识点的深化与拓展。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良好的情感交流互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信任与理解,从而与语文教师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将教学效果与教学状况更好地完成反馈,形成良性的语文教学机制。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为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2.1 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契合点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以情感为主要目标,在情感教育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是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时,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完成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时,对课文进行详细拆分,找准其中重点刻画童趣的语句,即“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种词汇一方面是描写课文当中孩子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与初中生的状态保持一致,同龄孩子之间的乐趣具有较高一致性,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情感为主线带动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徐徐渐进,使得学生能够在课文当中感受到相同的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为课文进一步讲解做好铺垫工作。找准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课文全面掌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受,通过整理文章、安排课程进度计划、情感导入等多种方法,找准情感契合点[2]。
2.2 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交流环境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为教学实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课堂环境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显著。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的方法通常会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展开自主学习,以层层设疑的方式设置悬念。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教师设下疑问:“迷路了,会遇到怎样的场景与事情”。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深度感受文章的内容,并开展分组讨论。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果之后,教师设置下一个悬念,“桃花林是怎样的,在桃花林的深处又会是什么呢?”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去加深对于整个课文的理解。这种情境引导,能够保证问题的由浅入深,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完成碰撞,以此来达到情感心理层面的满足与愉悦[3]。
2.3 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与创设
情感教育的应用必将需要与课堂教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刻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境。初中语文课文多数是以传递情感为前提,这些情感的产生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文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并学会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春》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春的特征,通过动态的方式将春的特色表现出来,配合文章优美的句子,让学生深刻感受春的美丽,在字里行间感受愉悦;第二,文章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依据自身对于课文的理解,结合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完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加深学生理解。如《海燕》教学,对于其中铿锵有力的内容教师应该用激昂的情绪阅读,控制节奏、大小、重点词,让学生可以立刻进入到情境之中,完成情感互动与传递;第三,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如《我的母亲》教学则可以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4]。
结论: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既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样也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情感教育所能够展现出的教学重要性,需要从多角度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推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体系,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国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01:90-91.
[2]莫全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31-132.
[3]宋霞祖,安英发.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20-121.
[4]张鹊.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5,1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