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这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创新和尝试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实现学生阅读能力质的飞跃。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近几年,人们对实行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些人对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考察表示强烈不满。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人们要求加入更多主观的因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学生个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高中语文阅读试题也加入了许多主观性试题,学生做题时可以加入更多的主观意识,被动因素大大减少,自主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主观性的试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一些现代文阅读中,会有一些试题从文章中摘取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仿照这些句子的特点,尽情发挥想象。例如:“当斗牛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姿,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跟前。”题目是:当____,那____,便是____,仿佛____。在这样的阅读试题中,学生能够在一定的限制下,尽情地发挥想象,投入更多的创造性意识。因此,在培养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多做类似的主观性试题,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读尽所有现代文,即使在考试中遇到同样的文章,命题思路和要求也会发生改变,仅靠阅读量提高阅读分数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在语文阅读中是很少考到的,但并不是说学习语文课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语文课本中学习的阅读技巧和知识运用到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中,也就是迁移能力。比如,学生在高中语文课文中学习的“象征”“先扬后抑”等手法,对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有很大帮助。学生要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学会将课本中学习的技巧与实际做题的技巧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做题效率。此外,除了知识的迁移外,学生还要学会在做题中创新,在不离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将问题充分地展开。
  三、深化熟读精思
  学生对一篇学过的课文,毕竟是初步的比较肤浅的读,如果回头再多读多思,收获更是深入的,感受更是无穷的,掌握的知识应该说是更全面、准确的,所以对学过的课文再熟读精思是难言可贵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说:“书不厌百回读”,就是很值得借鉴的。一篇文章熟读精思,对其情节就会了如指掌,对文中的人物有栩栩如生的感觉,这就说明对课文读得多、读得熟,学得好,掌握得比较牢。书读得多,读得熟,就能在读中潜思体味,领会精义,感受文采,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匠心,就会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美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因此,熟读精思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积累,对语感的增强,对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教师引导美文阅读
  高中生对于某些事物、某些人、某些文章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判断和鉴赏能力,已经开始懂得辨别美丑、善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主要来自于文学文字,老师在带领阅读时,可以将优美的词句、有深度的内容专门标记出来,并且把文章的意境告知学生,让学生反复诵读,“温故而知新”,逐渐体会其中的思想和味道。
  五、激发学生对阅读审美的追求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面,引导学生发现阅读对象的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阅读兴趣。如在欣赏《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发美点,可以欣赏文章外观形态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可以欣赏内在意象美,可以欣赏文化意蕴美,从多方面体会它的意境美。使学生从感知层、体会层不断递进,力求运用“激情”、“热情”,让学生数次出入于美文之中,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
  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每一篇课文选入课本,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对学生起着教育意义。过去因为考试需要对课文重点进行考察,我们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对篇目课本知识、课文重点的掌握上,而忽略了课文本身也是一篇很好的阅读材料。如果从其他地方找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那么既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现在,新的考试方案去掉了语文学习上的枷锁,让学生认识到了一篇课文就是一篇好的阅读文段,在学习一篇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积累阅读文段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学会一篇课文,懂得一篇课文,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学会读书时,才能自觉地发现文章在遣词造句、写作手法、中心结构等方面的巧妙所在,进而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品读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中,有些简单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圈点批注。
  参考文献:
  [1]郑树民.浅谈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2]卢祥.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高中教育模式中,语文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对高中语文的深度阅读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高中语文学习之中。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深度阅读 探索实践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心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供教学用的教学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指向和参照,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应该有一个重新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理
摘 要: 阅读教学处理教材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可根据课文不同特点,从其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内容丰富处、手法巧妙处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挖掘。其原则是口子要小,角度要巧。  关键词: 教材处理 感知 突破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提高质量的突破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形成的。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主观阅读,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因此,在阅读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语文教师重在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探索问题,读出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摘 要: “导学案”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思考和开展其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导学案”在编写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 导学案 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摘 要: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音乐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色,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同时,使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丰富、提高,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音乐的美。  关键词: 兴趣 音乐教学 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应把音乐教学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位置。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渠道,不论教坛上提出什么新课题,启发式仍然是值得提倡和坚持的。启发式的实质在于,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导”的作用不容置疑,而“导”自然涉及“问”。如何“导”?怎样“问”?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这便是笔者在此与同行们切磋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导”的前提,精心设计问题是“导”的关键。  教师课前应有哪些考虑?怎样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仅有助于初中生情感的发育,培养高尚的情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学,既是加强教育的发展目的,又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用情感教育彰显初中语文的人文特色,以情教人,以情感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