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浙江中部的东阳自古就有“状元之乡”之美称,及至现代,教育事业依然蓬勃发展,“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共故乡”是其教育成绩的集中体现,被誉为“教育之乡”。东阳教育的发展与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博士菜”文化即东阳教育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东阳人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文化与教育的定义及其关系出发,探讨了文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东阳“博士菜”文化的渊源并给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分析“博士菜”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形式下所应具有的新品质。
一、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文化?文化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可指同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故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大而化之,文化则可以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别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什么是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对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以至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它们连在一起统称为“文教事业”。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既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又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1]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着迥异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流变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其次,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蕴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2]
二、东阳的“博士菜”文化
东阳,地处浙江中部,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博士菜”,俗称霉干菜,流行与江浙一带的一种腌制菜,在东阳之所以称之为“博士菜”,是因为贫穷的东阳学子靠吃霉干菜而造就了大量的国家栋梁。
一个区域的教育价值文化是区域社会价值文化的概括和体现。东阳教育以“霉干菜”为代表,所要展现的是一种刻苦和向上的价值文化,并且是有东阳社会价值文化渊源和内容的。首先,东阳古属越地,古越卧薪尝胆精神是东阳人价值观念的历史渊源,也是东阳教育“霉干菜”刻苦和向上价值文化的源头,这种价值文化观念世代相传,继而成为东阳教育的核心理念。其次,东阳美誉“三乡之地”,教育之乡、建筑之乡、百工之乡一方面是社会对东阳文化内涵的认可,而另一方面“三乡”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东阳人功用性的文化内涵。古之东阳四周环山,交通闭塞,农业和手工业并存于社会,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是东阳社会进步的象征。木雕作为东阳手工业的精髓,是最具东阳人价值观念特征的产业。历史的东阳木雕既是审美更是功用的,同样,历史的东阳建筑也同时包含木雕、砖雕等一些工艺在内。东阳人审美总是建立在功用基础上,因此东阳木雕、建筑的发展都是向外性的。与此同时,东阳读书人的发展也是外向性的。东阳人读书,不追求文人休闲,多求功用之学,而功用之学必须是经过苦读才能有所建树。因此东阳人大多寄希望发奋苦读谋出路,以至于在理工学科方向成绩显著,这也是同时期东阳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必然反映。传统的东阳人的价值观是有一种刻苦向上求光彩的面子成分在里面的。而现在,这种价值观往往在造房子和子女读书两件事上表现出来。
“博士菜”文化,亦即“霉干菜”精神,普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种吃苦耐劳、勤俭奋斗的精神,是一种在逆境中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理想、永无止境的精神。这是一种区域文化精神,是对东阳精神文明发展成果的总结。
作为东阳的一种本土文化,“博士菜”文化与东阳经济的腾飞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东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方面,高考恢复初期,国家急需各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才的短缺促进了全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却也促使教育的实用化和功用化,这种教育的实用性和东阳“博士菜”文化中的功用性基础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必然使东阳教育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培養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因此推动了东阳经济走上了高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这种优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东阳人普遍具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在学业上,能够刻苦学习,挑战自我,寻找突破;在工作上,能够勤恳耕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出一个科学的“博士菜”文化的定义?笔者尝试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博士菜”文化是在东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东阳人所认同并推崇的、带有东阳本土特色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存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总和。“博士菜”文化是东阳文化的灵魂,是推动东阳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东阳的吃苦精神和功用性价值观。
“博士菜”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区域本土文化,在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进去新时期之际,应该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传统“博士菜”文化中勤奋刻苦的精髓,注重优质教育方法的培养和良好教育习惯的养成,使“博士菜”文化能够在日新月异的新情景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
三、参考文献
[1]吴松:教育与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11月第23卷第6期,P16~P20
[2]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P1~P6
一、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文化?文化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可指同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故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大而化之,文化则可以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别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什么是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对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以至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它们连在一起统称为“文教事业”。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既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又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1]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着迥异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流变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其次,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蕴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2]
二、东阳的“博士菜”文化
东阳,地处浙江中部,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博士菜”,俗称霉干菜,流行与江浙一带的一种腌制菜,在东阳之所以称之为“博士菜”,是因为贫穷的东阳学子靠吃霉干菜而造就了大量的国家栋梁。
一个区域的教育价值文化是区域社会价值文化的概括和体现。东阳教育以“霉干菜”为代表,所要展现的是一种刻苦和向上的价值文化,并且是有东阳社会价值文化渊源和内容的。首先,东阳古属越地,古越卧薪尝胆精神是东阳人价值观念的历史渊源,也是东阳教育“霉干菜”刻苦和向上价值文化的源头,这种价值文化观念世代相传,继而成为东阳教育的核心理念。其次,东阳美誉“三乡之地”,教育之乡、建筑之乡、百工之乡一方面是社会对东阳文化内涵的认可,而另一方面“三乡”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东阳人功用性的文化内涵。古之东阳四周环山,交通闭塞,农业和手工业并存于社会,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是东阳社会进步的象征。木雕作为东阳手工业的精髓,是最具东阳人价值观念特征的产业。历史的东阳木雕既是审美更是功用的,同样,历史的东阳建筑也同时包含木雕、砖雕等一些工艺在内。东阳人审美总是建立在功用基础上,因此东阳木雕、建筑的发展都是向外性的。与此同时,东阳读书人的发展也是外向性的。东阳人读书,不追求文人休闲,多求功用之学,而功用之学必须是经过苦读才能有所建树。因此东阳人大多寄希望发奋苦读谋出路,以至于在理工学科方向成绩显著,这也是同时期东阳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必然反映。传统的东阳人的价值观是有一种刻苦向上求光彩的面子成分在里面的。而现在,这种价值观往往在造房子和子女读书两件事上表现出来。
“博士菜”文化,亦即“霉干菜”精神,普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种吃苦耐劳、勤俭奋斗的精神,是一种在逆境中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理想、永无止境的精神。这是一种区域文化精神,是对东阳精神文明发展成果的总结。
作为东阳的一种本土文化,“博士菜”文化与东阳经济的腾飞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东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方面,高考恢复初期,国家急需各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才的短缺促进了全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却也促使教育的实用化和功用化,这种教育的实用性和东阳“博士菜”文化中的功用性基础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必然使东阳教育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培養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因此推动了东阳经济走上了高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这种优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东阳人普遍具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在学业上,能够刻苦学习,挑战自我,寻找突破;在工作上,能够勤恳耕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出一个科学的“博士菜”文化的定义?笔者尝试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博士菜”文化是在东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东阳人所认同并推崇的、带有东阳本土特色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存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总和。“博士菜”文化是东阳文化的灵魂,是推动东阳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东阳的吃苦精神和功用性价值观。
“博士菜”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区域本土文化,在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进去新时期之际,应该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传统“博士菜”文化中勤奋刻苦的精髓,注重优质教育方法的培养和良好教育习惯的养成,使“博士菜”文化能够在日新月异的新情景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
三、参考文献
[1]吴松:教育与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11月第23卷第6期,P16~P20
[2]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P1~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