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听讲座、听听报告、观摩参观,这是当前很多教师培训的方式。很多参加过培训的教师直呼这样的培训“时间短、内容杂,理论多、实效少”。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低成本、有实效的培训方式被很多学校采用。
但问题是,当前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学科骨干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学校。而且不同学校的校本培训方式和手段不一,培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农村教学点,校本培训几乎难以开展。另外,农村小学缺少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让非专业教师兼课。在这样的情况下,谈校本培训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学科结构性矛盾,只靠学校层面的培训不现实,也很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面对这种现状,张掖市甘州区创新性地提出局本培训,提升培训层级,统筹安排当地教师培训工作,依靠本土学科骨干教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何提出局本培训
“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储备少、专业知识面窄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秦福伟表示:在农村学校,一些“民转公”教师专业底子薄、年龄大,自主提升的意识淡薄,一些中青年教师忙于教学,疏于学习,全靠老底子,特别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虽通过自学、函授方式提升了学历,但学非所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是,教师的专业素质离新课改的要求差得很远。秦福伟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与教师打交道最广,对现状认识最为清楚和深刻。他不无担忧地说:虽然实施了新课程,但有些教师对教材涉及的内容、编排的意图等认识模糊,教学技能还停留在“教”教材、抄教案等形式层面。近几年,当地省聘教师中非教育专业教师占有相当比重,他们的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
秦福伟认为,当前,课堂教学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空间,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要有智慧和艺术。比如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智慧,这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在秦福伟看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是可以提高的。但让人担忧的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教师中间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价值追求偏离教育信念的轨迹,理想和信念滑坡。这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没有耐心,对培训没有兴趣。
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怎样才能改变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怎样让一部分 “功成名就”就“马放南山”、开始“休养生息”的老教师动起来?如何让职业倦怠的教师拥有专业情怀,树立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保持“阳光”从业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才能使当地教育均衡发展?
既然校本培训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选择了局本培训。”秦福伟自信地说,“这并不是否定校本培训,而是让培训提高层次,在更高层面上统筹安排,为教育均衡发展找到一个抓手。”
“构建局本培训框架思路,是区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要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教师平均学历低,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学历进修,专业意识也比较朦胧,培训形式是“以课代培”。后来,一些教改经验纷纷进入学校,局级层面的教育科研提上日程,对教师主要通过看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培训。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理念、新观点不断出现,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这个阶段,主要采用通识培训,专家引领成为新思想输入的主要渠道。通识培训结束,校本培训登上“舞台”。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意识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学科“骨干群”。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城乡学校教师资源越来越不均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出现了择校等问题。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甘州区提出,教育发展重点要从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变,从追求外部支持走向内部驱动,建立新的培训方式,盘活资源存量,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共建”。
培训什么
实施局本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利用好资源。甘州区教育局为教师“唱戏”搭台,“以教师培训教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开了一扇新的培训之门。
秦福伟说,由于受文化、经济等条件限制,农村小学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教师工作量大,接受区级以上培训的机会少,对新课程的把握比较“肤浅”。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师对教材理解有偏颇,对学生就会产生误导。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课堂教学水平首先应均衡化。
在这一背景下,几经酝酿,甘州区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以“单元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秦福伟介绍说,甘州区把局本培训时间确定为六年,每月一次。培训以“单元教材教法”为重点,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按学科、分年级、划学校”的对口培训。
“按学科”就是培训内容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年级”就是把农村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段教师分别安排在城区7所小学;“划学校”就是教育局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确定了7个培训点,一个培训点负责一个年级的培训任务。
培训均由城区小学学科带头人,省、市级学科骨干教师承担,机关工作人员分校参与管理,农村中心学校校长跟踪服务,教育局年底综合评估。
“这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培训工程。”秦福伟说,在培训过程中,甘州区集中了小学阶段所有的优质资源,虽然培训对象是农村教师,而事实上,在培训过程中城区小学大部分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培训工作。
在培训中,甘州区创新性地提出“让教师培训教师”。秦福伟认为,让教师培训教师,没有权威式的指令,在某种意义上说,培训过程是城乡教师双赢的过程:农村教师获得了同行的经验和智慧,对教材涉及的内容、编排意图的认识与理解由模糊走向清晰,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担任培训的教师,在贡献自己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碰撞,从而实现了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
在甘州区的局本培训中,与“教师培训教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启动了“学校培训学校”计划,形成了从“点”到“面”的培训模式。所谓“点”,就是城区初中“一对一”服务农村初中,城区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作为辐射点拉动同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所谓“面”,就是教育局组织的连片教研活动。教研室围绕城区学校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组织名师名校长送课、送教活动。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甘州区在局本培训中专门为校长备了一份“套餐”。秦福伟介绍说, 2008年,甘州区组织了一批有造诣、有思想、有管理经验的优秀校长,分片培训农村校长,针对农村校长办学理念、方略等进行诊断式培训。2009年暑假,甘州区一次性组织44名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学习了20天,同时选派校长到省外教育先进学校挂职学习。大规模、高规格、长时间的培训,创造了甘州教育的先例。
在大规模培训后,2010年甘州区通过公开竞聘方式招聘了100名农村小学校长,原来的74名校长落聘,新聘任57人。
怎样培训
培训是一门大学问,做不好就会吃力不讨好,费时费力不说,还会让老师觉得这是“瞎折腾”。
甘州区是怎么做的呢?
秦福伟介绍说,一方面实施名师培训计划,让名师更“亮”。通过外派挂职学习,“师德标兵、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为名师“唱戏”搭建舞台,再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下乡支教、“课堂比武”等活动让名师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带动受训老师共同提高。
在传统的面对面培训之外,甘州区打出了网络培训这张牌。2009年,甘州区教育局积极与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合作,安排了209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
培训主管部门通过网络建立了“班级单元”、“模块选修”、“累计学分”为主的研修管理模式和教研室、班主任、学校三级服务体系。
这三级服务体系各有所指,都有服务的重点。
一级是局级层面的纵向服务。教育局规定教研员建立“工作室”, 及时反馈各个“班级”学习情况,定期对指导教师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二级是班主任层面的平行服务。将参与研修的教师按学科模块划归不同班级,并选派一名班主任和一名学科名师,管理、指导班级学员学习,点评批改作业。第三级是学校层面的服务。
这一低成本的培训手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科学便捷的通道。
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室”教研员定期制作简报,及时发布培训动态,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通过网络交流群,发布信息,推广经验,以学科交流群为辐射点,进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各学校也通过网络给家长、学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网上交流平台。
培训体现以人为本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并不是培训的全部,甘州区把局本培训定在了更高层次上。秦福伟表示,甘州区实施的局本培训虽然是为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找到了一个抓手,具有“制度性”。但它并不是给教师压力,而是为了教师的幸福,培训体现了“以人为本”。
教师发展,路径交错。一脉归宗,成就幸福,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
秦福伟说,他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工作很累,每天不是上课,就是批改作业,学校、教室、家庭三点一线,很平淡。有些中年教师说学生太调皮,越教越不会教书了。
老师们把工作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和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了负担。这就是教师为什么不幸福的原因。一个有了职业倦怠的教师如何教书育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如何成就孩子的幸福?
人在职场,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幸福的“关照”。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中小学教师“幸福成长”应该成为重大研究课题,而幸福成长首先基于自身的文化涵养。
因此,甘州区一方面创造平台,通过培训等外力驱动,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拓宽自我发展空间,加强阅读,提升文化涵养。2007年初,甘州区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丰富内涵、促进发展、成就幸福”为主题的教师阅读活动,让习惯了忙忙忙碌碌的老师们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对的。”谈到甘州区的这一创新举措时秦福伟说:教师阅读就是一种休息,也是给自己“充电”。教师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把复杂的事做简单,就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感悟生命的厚实和工作的乐趣;读的书多了,幸福指数就高了。
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要过一种“追求教育理想、追求教育信念”的职业生活。教师的职业幸福,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富足,否则就无法理解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在物质条件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中还依然无私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是农村学校,老师工作量大,吃住在学校,有时连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上;教学点的老师为了十几个或几十个孩子始终坚守,既要教学,又得看护学校,但是始终没有怨言;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生活。
教师有了幸福感,教学就有了动力,也乐于奉献。
为此,甘州区连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组织巡回演讲。让他们的事迹感动更多老师。虽然是一件件小事,可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情怀,折射出的是一种精神。
为此,甘州区提炼出“敬业笃行、厚德若水”这一甘州教师精神。把师德建设提升到精神修炼的层面,避免了纯道德教育的枯燥和呆板。
“甘州教师精神”为教师树立了一个精神航标,这是甘州教育人追求卓越、不断改革创新的强大支柱。
责任编辑:陈富祥
但问题是,当前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学科骨干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学校。而且不同学校的校本培训方式和手段不一,培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农村教学点,校本培训几乎难以开展。另外,农村小学缺少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让非专业教师兼课。在这样的情况下,谈校本培训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学科结构性矛盾,只靠学校层面的培训不现实,也很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面对这种现状,张掖市甘州区创新性地提出局本培训,提升培训层级,统筹安排当地教师培训工作,依靠本土学科骨干教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何提出局本培训
“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储备少、专业知识面窄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秦福伟表示:在农村学校,一些“民转公”教师专业底子薄、年龄大,自主提升的意识淡薄,一些中青年教师忙于教学,疏于学习,全靠老底子,特别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虽通过自学、函授方式提升了学历,但学非所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是,教师的专业素质离新课改的要求差得很远。秦福伟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与教师打交道最广,对现状认识最为清楚和深刻。他不无担忧地说:虽然实施了新课程,但有些教师对教材涉及的内容、编排的意图等认识模糊,教学技能还停留在“教”教材、抄教案等形式层面。近几年,当地省聘教师中非教育专业教师占有相当比重,他们的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
秦福伟认为,当前,课堂教学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空间,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要有智慧和艺术。比如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智慧,这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在秦福伟看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是可以提高的。但让人担忧的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教师中间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价值追求偏离教育信念的轨迹,理想和信念滑坡。这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没有耐心,对培训没有兴趣。
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怎样才能改变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怎样让一部分 “功成名就”就“马放南山”、开始“休养生息”的老教师动起来?如何让职业倦怠的教师拥有专业情怀,树立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保持“阳光”从业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才能使当地教育均衡发展?
既然校本培训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选择了局本培训。”秦福伟自信地说,“这并不是否定校本培训,而是让培训提高层次,在更高层面上统筹安排,为教育均衡发展找到一个抓手。”
“构建局本培训框架思路,是区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要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教师平均学历低,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学历进修,专业意识也比较朦胧,培训形式是“以课代培”。后来,一些教改经验纷纷进入学校,局级层面的教育科研提上日程,对教师主要通过看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培训。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理念、新观点不断出现,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这个阶段,主要采用通识培训,专家引领成为新思想输入的主要渠道。通识培训结束,校本培训登上“舞台”。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意识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学科“骨干群”。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城乡学校教师资源越来越不均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出现了择校等问题。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甘州区提出,教育发展重点要从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变,从追求外部支持走向内部驱动,建立新的培训方式,盘活资源存量,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共建”。
培训什么
实施局本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利用好资源。甘州区教育局为教师“唱戏”搭台,“以教师培训教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开了一扇新的培训之门。
秦福伟说,由于受文化、经济等条件限制,农村小学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教师工作量大,接受区级以上培训的机会少,对新课程的把握比较“肤浅”。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师对教材理解有偏颇,对学生就会产生误导。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课堂教学水平首先应均衡化。
在这一背景下,几经酝酿,甘州区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以“单元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秦福伟介绍说,甘州区把局本培训时间确定为六年,每月一次。培训以“单元教材教法”为重点,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按学科、分年级、划学校”的对口培训。
“按学科”就是培训内容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年级”就是把农村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段教师分别安排在城区7所小学;“划学校”就是教育局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确定了7个培训点,一个培训点负责一个年级的培训任务。
培训均由城区小学学科带头人,省、市级学科骨干教师承担,机关工作人员分校参与管理,农村中心学校校长跟踪服务,教育局年底综合评估。
“这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培训工程。”秦福伟说,在培训过程中,甘州区集中了小学阶段所有的优质资源,虽然培训对象是农村教师,而事实上,在培训过程中城区小学大部分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培训工作。
在培训中,甘州区创新性地提出“让教师培训教师”。秦福伟认为,让教师培训教师,没有权威式的指令,在某种意义上说,培训过程是城乡教师双赢的过程:农村教师获得了同行的经验和智慧,对教材涉及的内容、编排意图的认识与理解由模糊走向清晰,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担任培训的教师,在贡献自己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碰撞,从而实现了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
在甘州区的局本培训中,与“教师培训教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启动了“学校培训学校”计划,形成了从“点”到“面”的培训模式。所谓“点”,就是城区初中“一对一”服务农村初中,城区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作为辐射点拉动同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所谓“面”,就是教育局组织的连片教研活动。教研室围绕城区学校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组织名师名校长送课、送教活动。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甘州区在局本培训中专门为校长备了一份“套餐”。秦福伟介绍说, 2008年,甘州区组织了一批有造诣、有思想、有管理经验的优秀校长,分片培训农村校长,针对农村校长办学理念、方略等进行诊断式培训。2009年暑假,甘州区一次性组织44名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学习了20天,同时选派校长到省外教育先进学校挂职学习。大规模、高规格、长时间的培训,创造了甘州教育的先例。
在大规模培训后,2010年甘州区通过公开竞聘方式招聘了100名农村小学校长,原来的74名校长落聘,新聘任57人。
怎样培训
培训是一门大学问,做不好就会吃力不讨好,费时费力不说,还会让老师觉得这是“瞎折腾”。
甘州区是怎么做的呢?
秦福伟介绍说,一方面实施名师培训计划,让名师更“亮”。通过外派挂职学习,“师德标兵、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为名师“唱戏”搭建舞台,再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下乡支教、“课堂比武”等活动让名师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带动受训老师共同提高。
在传统的面对面培训之外,甘州区打出了网络培训这张牌。2009年,甘州区教育局积极与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合作,安排了209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
培训主管部门通过网络建立了“班级单元”、“模块选修”、“累计学分”为主的研修管理模式和教研室、班主任、学校三级服务体系。
这三级服务体系各有所指,都有服务的重点。
一级是局级层面的纵向服务。教育局规定教研员建立“工作室”, 及时反馈各个“班级”学习情况,定期对指导教师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二级是班主任层面的平行服务。将参与研修的教师按学科模块划归不同班级,并选派一名班主任和一名学科名师,管理、指导班级学员学习,点评批改作业。第三级是学校层面的服务。
这一低成本的培训手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科学便捷的通道。
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室”教研员定期制作简报,及时发布培训动态,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通过网络交流群,发布信息,推广经验,以学科交流群为辐射点,进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各学校也通过网络给家长、学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网上交流平台。
培训体现以人为本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并不是培训的全部,甘州区把局本培训定在了更高层次上。秦福伟表示,甘州区实施的局本培训虽然是为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找到了一个抓手,具有“制度性”。但它并不是给教师压力,而是为了教师的幸福,培训体现了“以人为本”。
教师发展,路径交错。一脉归宗,成就幸福,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
秦福伟说,他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工作很累,每天不是上课,就是批改作业,学校、教室、家庭三点一线,很平淡。有些中年教师说学生太调皮,越教越不会教书了。
老师们把工作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和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了负担。这就是教师为什么不幸福的原因。一个有了职业倦怠的教师如何教书育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如何成就孩子的幸福?
人在职场,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幸福的“关照”。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中小学教师“幸福成长”应该成为重大研究课题,而幸福成长首先基于自身的文化涵养。
因此,甘州区一方面创造平台,通过培训等外力驱动,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拓宽自我发展空间,加强阅读,提升文化涵养。2007年初,甘州区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丰富内涵、促进发展、成就幸福”为主题的教师阅读活动,让习惯了忙忙忙碌碌的老师们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对的。”谈到甘州区的这一创新举措时秦福伟说:教师阅读就是一种休息,也是给自己“充电”。教师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把复杂的事做简单,就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感悟生命的厚实和工作的乐趣;读的书多了,幸福指数就高了。
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要过一种“追求教育理想、追求教育信念”的职业生活。教师的职业幸福,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富足,否则就无法理解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在物质条件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中还依然无私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是农村学校,老师工作量大,吃住在学校,有时连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上;教学点的老师为了十几个或几十个孩子始终坚守,既要教学,又得看护学校,但是始终没有怨言;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生活。
教师有了幸福感,教学就有了动力,也乐于奉献。
为此,甘州区连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组织巡回演讲。让他们的事迹感动更多老师。虽然是一件件小事,可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情怀,折射出的是一种精神。
为此,甘州区提炼出“敬业笃行、厚德若水”这一甘州教师精神。把师德建设提升到精神修炼的层面,避免了纯道德教育的枯燥和呆板。
“甘州教师精神”为教师树立了一个精神航标,这是甘州教育人追求卓越、不断改革创新的强大支柱。
责任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