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A)—0056—01
人们常说: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一个素质高的民族。一个人如果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他就会不断地进步。因为,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所以在读书的同时人们也就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认识,优化了素质。为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以趣引读
1. 以教师示范激发兴趣。小学生“向师性”很强,如果老师时常跟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那将会引起学生效仿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学得其法,就可大大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进行大胆尝试,大胆实践。
2. 以教材拓展激发兴趣。教材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大多具有典范性和可读性,如能很好地利用教材资源,加以适当拓展,必可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学完《孔子和学生》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了《论语》一书,鼓励他们下去查阅并摘录孔子的名言。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主动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授法深读
学生对某一有益的活动产生了兴趣,那是可喜的,但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为此,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选读法。这种方法指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飞向月球》一课后,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月球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去借阅相关的资料,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认识,并培养他们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中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所说的“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就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课本中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从而逐渐使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三、展示促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深入化,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展示、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也可是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具体方法有:
1. 课前演讲法。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时间,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学生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台。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以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
2. 书面内容展示法。在班级的黑板报中,可开辟一个“阅读效果展示窗”,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教师要定期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上“展示窗”。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展示窗”的内容不断更新。这扇“窗”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
3. 讲故事能手、朗读能手评选法。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可以不定期地举行“讲故事能手”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短故事以便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在活动中获胜或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A)—0056—01
人们常说: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一个素质高的民族。一个人如果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他就会不断地进步。因为,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所以在读书的同时人们也就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认识,优化了素质。为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以趣引读
1. 以教师示范激发兴趣。小学生“向师性”很强,如果老师时常跟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那将会引起学生效仿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学得其法,就可大大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进行大胆尝试,大胆实践。
2. 以教材拓展激发兴趣。教材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大多具有典范性和可读性,如能很好地利用教材资源,加以适当拓展,必可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学完《孔子和学生》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了《论语》一书,鼓励他们下去查阅并摘录孔子的名言。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主动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授法深读
学生对某一有益的活动产生了兴趣,那是可喜的,但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为此,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选读法。这种方法指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飞向月球》一课后,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月球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去借阅相关的资料,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认识,并培养他们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中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所说的“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就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课本中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从而逐渐使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三、展示促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深入化,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展示、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也可是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具体方法有:
1. 课前演讲法。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时间,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学生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台。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以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
2. 书面内容展示法。在班级的黑板报中,可开辟一个“阅读效果展示窗”,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教师要定期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上“展示窗”。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展示窗”的内容不断更新。这扇“窗”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
3. 讲故事能手、朗读能手评选法。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可以不定期地举行“讲故事能手”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短故事以便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在活动中获胜或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