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凯帕斯汀作为当代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他对古典技法与爵士元素熔于一炉的创作风格尤为突出。笔者以《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为例,对包括古典主义的曲式技法与现代爵士的和声特点等音乐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借此希望使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知晓凯帕斯汀这位出色的作曲家,也幫助演奏者更直观地体会凯帕斯汀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凯帕斯汀;古典主义;爵士;《练习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94-03
【本文著录格式】林雨诗,林靖.焕发新生的古典爵士风格——以凯帕斯汀《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1):94-96.
尼古拉·凯帕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是一位出生于乌克兰的俄罗斯籍作曲家与钢琴家,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虽然凯帕斯汀自小接受古典音乐教育,但是现代爵士乐却尤为吸引他。《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 40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充分展现出古典与爵士风格的别样融合。
诸多爵士乐钢琴家通过学习古典钢琴曲,开启了音乐道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便是一位受到古典钢琴教育的爵士钢琴家,他于1924年创作了的《蓝色狂想曲》,巧妙地把古典和爵士元素相融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达律斯·米约,代表作《世界的创造》将爵士元素展示地淋漓尽致。相较于众多作曲家前辈,凯帕斯汀对古典与爵士风格的融合可谓是独一无二。他善于在使用古典曲式结构与技法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爵士和声的同时,亦保持音乐的调性特征。著名的英国钢琴家斯蒂芬·奥斯本(Steven Osborne)在第一次听凯帕斯汀的作品时,曾感慨道:“我一直喜爱爵士乐,但我从未听过能把古典与爵士风格融合得如此恰当的音乐作品。通常来说,古典作曲家使用爵士风格往往呈现出‘嫁接’之感,而爵士作曲家倘若想融汇两种风格,他们的作品结构经常都无法清晰地划分。”[1]
一、不朽的古典风格
基于凯帕斯汀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使得他获取了有关古典曲式与技法方面的知识。根据客观实际来说,凯帕斯汀不喜欢爵士乐的曲式结构。他曾说:“对于我来说,古典元素的部分更加重要,爵士风格只能为音乐增加色彩。因为爵士乐的曲式结构难以描述,所以我不喜欢把它运用到我的作品中,这也就是我要使用古典曲式结构的原因。”[2]
凯帕斯汀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了古典曲式结构。从他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确实把这些古典曲式结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早期音乐风格组曲》Op. 28。组曲由五首舞曲构成,舞曲风格和曲式结构均来自J.S.巴赫的键盘组曲与帕蒂塔,全都使用了二部曲式。《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2为凯帕斯汀的另一代表作,曲式结构与所展现的复调写作技巧都体现了巴洛克音乐对他的影响。尽管凯帕斯汀使用了多种古典曲式,但是他格外钟爱奏鸣曲式。迄今为止,他已写了20首钢琴奏鸣曲,大部份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使用了快板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除了采用古典主义的体裁和曲式结构,浪漫主义的钢琴技巧写作也被凯帕斯汀运用在他的作品中。在《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中着重凸显了浪漫主义作曲家对他的影响,包括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技巧写作。在肖邦和李斯特的练习曲中,他们所使用的钢琴技巧和ABA曲式结构均出现在卡帕斯汀的练习曲和前奏曲中。与肖邦练习曲仅着重强调一个技巧难点不同,凯帕斯汀喜爱将多种不同的技巧难点运用在同一首练习曲中。以Op. 40中的第二首为例,该曲采用的是传统练习曲的ABA曲式结构,既体现了肖邦练习曲的技巧写作手法,又展现了肖邦音乐的抒情性特征(见谱例1)。在这首练习曲中,凯帕斯汀使用了持续的双音织体,这可能是来自肖邦练习曲Op.10 No.7的启发。类似的三度织体写作还被运用在Op.40的第七首中。除肖邦以外,拉赫玛尼诺夫也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交替双音织体这一难度较高的钢琴技巧。他的《前奏曲》Op.23 No.9可能对凯帕斯汀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在成长的道路中,凯帕斯汀深受古典音乐教育的洗涤,自然在他的音乐中难免呈现出古典作曲家的韵味。凯帕斯汀善于利用传统的写作手法为音乐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他又结合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色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世界。
二、多元的爵士风格
凯帕斯汀的音乐创作受到多位爵士音乐家的影响,但是至关重要的影响来自于两位爵士音乐家——加拿大音乐家奥斯卡·彼得森(1925-2007)和美国音乐家亚特·泰特(1925-1956)。彼得森被认为是最杰出的爵士钢琴家之一,他以卓越的钢琴技巧和爵士摇摆而闻名。凯帕斯汀曾高度评价过,“对于我来说,彼得森在爵士乐领域是第一。”至于彼得森,他的爵士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音乐家泰特的影响。
纵览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从雷格泰姆音乐(ragtime)转变至爵士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变因素便是自由感的增多,其中左手逐渐被用来演奏横向的旋律线,[3]右手则倾向于更为自由地即兴演奏而不是只弹奏既定的雷格泰姆旋律。这种新的音乐趋势使得作曲家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音乐摇摆,表现为摇摆的八分音符与自由的节奏相结合。钢琴家们也更为不受拘束地去探索音乐的节奏变化,比如弹奏早于或晚于既定的节拍,且该节奏变化经常出现在低音的旋律中并用左手或者低音乐器来演奏。凯帕斯汀把这些爵士元素融合运用在他的音乐会练习曲中,为作品增添色彩。
(一)ii–V级的和声进行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轻歌舞剧与百老汇流行歌曲的和声影响了爵士乐基本的曲式与和声的形成。这种基本爵士和声的音效通常都较和谐悦耳,其中就包括了ii-V级的和声进行。和声进行的功能既能够建立或明确主调,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转调的媒介。在调式音乐中,ii-V级的和声进行经常被用在和声五度循环的进行中,目的是为了逐步靠近调式的中心。凯帕斯汀利用该爵士和声进行在他的第二首练习曲中,从而让音乐走向其主调——降A大调(见谱例2)。
除了利用ii-V级的和声进行去建立主调,凯帕斯汀亦使用它去促进调式的转移,该使用功能可以在第八首练习曲中发现。在第33-40小节中,凯帕斯汀运用ii-V的和声进行去完成调式的转移,从降A大调转移至B大调。在第33小节中,降B小三和弦和降E大三和弦分别作为降A大调的二级及五级和弦,调性保持进行到第36小节的降D和弦上。在第37小节中,凯帕斯汀巧妙地运用等音升C替换降D。升C小三和弦作为B大调的第二级和弦,通过ii – V级的和声进行使得调式转移至第39小节的B大调。
(二)三全音替代和弦
在爵士和声中,三全音替代和弦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和声写作,其被用于替换属七和弦,且该属七和弦的根音与替代和弦的根音需形成一个增四减五度的音高距离关系。这一和声进行的音效流畅是因为保留了先前的增四减五度音程。三全音替代和弦的首次运用与之后的广泛使用都来自于美国的爵士音乐家迪兹·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时间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4]。凯帕斯汀在八首音乐会练习曲中多次使用这一和声写作。
以第一首练习曲的第二主题为例(见谱例3),凯帕斯汀选择用降D大三和弦去替代G大三和弦,而不是常规地使用属七G和弦去进一步明确主调C大调,因为这首练习曲不是由主调开始。凯帕斯汀利用三全音替代和弦的特殊音效让观众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
(三)切分节奏与摇摆节奏
爵士乐的基本节奏由切分节奏与摇摆节奏构成。爵士中的切分节奏被广为人知,把重音放在既定的重音节拍之间而不是直接放在重拍上。打破了原先节奏的自然强弱规律,从而给音乐带来特殊的音效感觉。
在Op.40的第一首练习曲中,切分节奏的音效在双手共同演奏的织体中产生。例如在第4小节的第四拍上,右手弹奏的重音降B大三和弦与左手弹奏的G音共同构成了一个切分节奏。而在第六首练习曲中,凯帕斯汀则运用交叉节奏去创造切分的感觉。在第15小节中,右手演奏的织体以三个音为一组,这与该曲的节拍4/4拍相矛盾,因为4/4拍的音值组合需以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凯帕斯汀巧妙地利用该矛盾制造了三個音与四个音相对位的假象,由此,一种切分的音效感觉就在两个声部所构成的交叉节奏中产生。
摇摆节奏也被称为摇摆八分音符,这是由于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常被不均匀地演奏。有时,摇摆节奏不仅以八分音符的形态展现,还可以显示为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形态。作曲家们鲜少在曲谱上直接标注八分音符需要节奏摇摆的字样,但是通常他们标明摇摆节奏的地方都出现在八分音符上。凯帕斯汀在他的前奏曲中直接标明了“Swinging(摇摆)”,但是他却没有在他的八首练习曲中使用这样的标记。值得关注的是,但凡在他的前奏曲中标注过“Swinging”一词的音符,三连音的音型皆写作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形式。由于摇摆与切分节奏都是用来强调弱拍的节奏型,所以它们通常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凯帕斯汀在第七首练习曲中同时使用了该两种节奏型。
在第七首练习曲中(见谱例4),右手在第1小节的第2拍上弹奏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所组成的三连音节奏,此时左手则演奏被延音线打破节奏规律的三连音。凯帕斯汀在高声部的第3拍上使用了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音型。摇摆节奏的特点在以上写作中都得以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凯帕斯汀在弱拍上标注重音记号的写法为他惯用的切分节奏写作方法。
三、结语
通过对凯帕斯汀音乐风格的探究,可以发现他将古典技法与爵士风格融于一炉。古典主义的曲式结构与技法创作贯穿了他的每一首练习曲,与此同时,大量地使用爵士和声与节奏使他的音乐从音效上传输给观众的第一感觉就是爵士乐的声效。然而,尽管凯帕斯汀偏爱地使用爵士和声,他的音乐却依旧保持着古典主义的主调调性特征,这恰巧也是他把古典音乐与现代爵士相融合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Roberts,Jonathan Eugene.Classical Jazz:The Life and Musical Innovations of Nikolai Kapustin[D]. 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2013:3.
[2]Smith,Harriet.Bridging the Divide:An Interview with Kapustin[J].International Piano Quarterly,2000(1):55.
[3]Kernfeld,Barr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M].London:Macmillan,2002:282.
[4]Wang,Ruby.Fusion of classical virtuosity and jazz techniques in the etudes of Nikolai Kapustin:Eight Concert Etudes,Op.40 and Five Etudes in Different Intervals,Op.68[D].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14:37.
作者简介:林雨诗(1991—),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林靖(1972—),女,汉族,福建厦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
【关键词】凯帕斯汀;古典主义;爵士;《练习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94-03
【本文著录格式】林雨诗,林靖.焕发新生的古典爵士风格——以凯帕斯汀《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1):94-96.
尼古拉·凯帕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是一位出生于乌克兰的俄罗斯籍作曲家与钢琴家,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虽然凯帕斯汀自小接受古典音乐教育,但是现代爵士乐却尤为吸引他。《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 40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充分展现出古典与爵士风格的别样融合。
诸多爵士乐钢琴家通过学习古典钢琴曲,开启了音乐道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便是一位受到古典钢琴教育的爵士钢琴家,他于1924年创作了的《蓝色狂想曲》,巧妙地把古典和爵士元素相融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达律斯·米约,代表作《世界的创造》将爵士元素展示地淋漓尽致。相较于众多作曲家前辈,凯帕斯汀对古典与爵士风格的融合可谓是独一无二。他善于在使用古典曲式结构与技法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爵士和声的同时,亦保持音乐的调性特征。著名的英国钢琴家斯蒂芬·奥斯本(Steven Osborne)在第一次听凯帕斯汀的作品时,曾感慨道:“我一直喜爱爵士乐,但我从未听过能把古典与爵士风格融合得如此恰当的音乐作品。通常来说,古典作曲家使用爵士风格往往呈现出‘嫁接’之感,而爵士作曲家倘若想融汇两种风格,他们的作品结构经常都无法清晰地划分。”[1]
一、不朽的古典风格
基于凯帕斯汀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使得他获取了有关古典曲式与技法方面的知识。根据客观实际来说,凯帕斯汀不喜欢爵士乐的曲式结构。他曾说:“对于我来说,古典元素的部分更加重要,爵士风格只能为音乐增加色彩。因为爵士乐的曲式结构难以描述,所以我不喜欢把它运用到我的作品中,这也就是我要使用古典曲式结构的原因。”[2]
凯帕斯汀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了古典曲式结构。从他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确实把这些古典曲式结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早期音乐风格组曲》Op. 28。组曲由五首舞曲构成,舞曲风格和曲式结构均来自J.S.巴赫的键盘组曲与帕蒂塔,全都使用了二部曲式。《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2为凯帕斯汀的另一代表作,曲式结构与所展现的复调写作技巧都体现了巴洛克音乐对他的影响。尽管凯帕斯汀使用了多种古典曲式,但是他格外钟爱奏鸣曲式。迄今为止,他已写了20首钢琴奏鸣曲,大部份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使用了快板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除了采用古典主义的体裁和曲式结构,浪漫主义的钢琴技巧写作也被凯帕斯汀运用在他的作品中。在《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中着重凸显了浪漫主义作曲家对他的影响,包括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技巧写作。在肖邦和李斯特的练习曲中,他们所使用的钢琴技巧和ABA曲式结构均出现在卡帕斯汀的练习曲和前奏曲中。与肖邦练习曲仅着重强调一个技巧难点不同,凯帕斯汀喜爱将多种不同的技巧难点运用在同一首练习曲中。以Op. 40中的第二首为例,该曲采用的是传统练习曲的ABA曲式结构,既体现了肖邦练习曲的技巧写作手法,又展现了肖邦音乐的抒情性特征(见谱例1)。在这首练习曲中,凯帕斯汀使用了持续的双音织体,这可能是来自肖邦练习曲Op.10 No.7的启发。类似的三度织体写作还被运用在Op.40的第七首中。除肖邦以外,拉赫玛尼诺夫也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交替双音织体这一难度较高的钢琴技巧。他的《前奏曲》Op.23 No.9可能对凯帕斯汀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在成长的道路中,凯帕斯汀深受古典音乐教育的洗涤,自然在他的音乐中难免呈现出古典作曲家的韵味。凯帕斯汀善于利用传统的写作手法为音乐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他又结合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色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世界。
二、多元的爵士风格
凯帕斯汀的音乐创作受到多位爵士音乐家的影响,但是至关重要的影响来自于两位爵士音乐家——加拿大音乐家奥斯卡·彼得森(1925-2007)和美国音乐家亚特·泰特(1925-1956)。彼得森被认为是最杰出的爵士钢琴家之一,他以卓越的钢琴技巧和爵士摇摆而闻名。凯帕斯汀曾高度评价过,“对于我来说,彼得森在爵士乐领域是第一。”至于彼得森,他的爵士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音乐家泰特的影响。
纵览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从雷格泰姆音乐(ragtime)转变至爵士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变因素便是自由感的增多,其中左手逐渐被用来演奏横向的旋律线,[3]右手则倾向于更为自由地即兴演奏而不是只弹奏既定的雷格泰姆旋律。这种新的音乐趋势使得作曲家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音乐摇摆,表现为摇摆的八分音符与自由的节奏相结合。钢琴家们也更为不受拘束地去探索音乐的节奏变化,比如弹奏早于或晚于既定的节拍,且该节奏变化经常出现在低音的旋律中并用左手或者低音乐器来演奏。凯帕斯汀把这些爵士元素融合运用在他的音乐会练习曲中,为作品增添色彩。
(一)ii–V级的和声进行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轻歌舞剧与百老汇流行歌曲的和声影响了爵士乐基本的曲式与和声的形成。这种基本爵士和声的音效通常都较和谐悦耳,其中就包括了ii-V级的和声进行。和声进行的功能既能够建立或明确主调,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转调的媒介。在调式音乐中,ii-V级的和声进行经常被用在和声五度循环的进行中,目的是为了逐步靠近调式的中心。凯帕斯汀利用该爵士和声进行在他的第二首练习曲中,从而让音乐走向其主调——降A大调(见谱例2)。
除了利用ii-V级的和声进行去建立主调,凯帕斯汀亦使用它去促进调式的转移,该使用功能可以在第八首练习曲中发现。在第33-40小节中,凯帕斯汀运用ii-V的和声进行去完成调式的转移,从降A大调转移至B大调。在第33小节中,降B小三和弦和降E大三和弦分别作为降A大调的二级及五级和弦,调性保持进行到第36小节的降D和弦上。在第37小节中,凯帕斯汀巧妙地运用等音升C替换降D。升C小三和弦作为B大调的第二级和弦,通过ii – V级的和声进行使得调式转移至第39小节的B大调。
(二)三全音替代和弦
在爵士和声中,三全音替代和弦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和声写作,其被用于替换属七和弦,且该属七和弦的根音与替代和弦的根音需形成一个增四减五度的音高距离关系。这一和声进行的音效流畅是因为保留了先前的增四减五度音程。三全音替代和弦的首次运用与之后的广泛使用都来自于美国的爵士音乐家迪兹·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时间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4]。凯帕斯汀在八首音乐会练习曲中多次使用这一和声写作。
以第一首练习曲的第二主题为例(见谱例3),凯帕斯汀选择用降D大三和弦去替代G大三和弦,而不是常规地使用属七G和弦去进一步明确主调C大调,因为这首练习曲不是由主调开始。凯帕斯汀利用三全音替代和弦的特殊音效让观众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
(三)切分节奏与摇摆节奏
爵士乐的基本节奏由切分节奏与摇摆节奏构成。爵士中的切分节奏被广为人知,把重音放在既定的重音节拍之间而不是直接放在重拍上。打破了原先节奏的自然强弱规律,从而给音乐带来特殊的音效感觉。
在Op.40的第一首练习曲中,切分节奏的音效在双手共同演奏的织体中产生。例如在第4小节的第四拍上,右手弹奏的重音降B大三和弦与左手弹奏的G音共同构成了一个切分节奏。而在第六首练习曲中,凯帕斯汀则运用交叉节奏去创造切分的感觉。在第15小节中,右手演奏的织体以三个音为一组,这与该曲的节拍4/4拍相矛盾,因为4/4拍的音值组合需以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凯帕斯汀巧妙地利用该矛盾制造了三個音与四个音相对位的假象,由此,一种切分的音效感觉就在两个声部所构成的交叉节奏中产生。
摇摆节奏也被称为摇摆八分音符,这是由于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常被不均匀地演奏。有时,摇摆节奏不仅以八分音符的形态展现,还可以显示为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形态。作曲家们鲜少在曲谱上直接标注八分音符需要节奏摇摆的字样,但是通常他们标明摇摆节奏的地方都出现在八分音符上。凯帕斯汀在他的前奏曲中直接标明了“Swinging(摇摆)”,但是他却没有在他的八首练习曲中使用这样的标记。值得关注的是,但凡在他的前奏曲中标注过“Swinging”一词的音符,三连音的音型皆写作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形式。由于摇摆与切分节奏都是用来强调弱拍的节奏型,所以它们通常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凯帕斯汀在第七首练习曲中同时使用了该两种节奏型。
在第七首练习曲中(见谱例4),右手在第1小节的第2拍上弹奏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所组成的三连音节奏,此时左手则演奏被延音线打破节奏规律的三连音。凯帕斯汀在高声部的第3拍上使用了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音型。摇摆节奏的特点在以上写作中都得以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凯帕斯汀在弱拍上标注重音记号的写法为他惯用的切分节奏写作方法。
三、结语
通过对凯帕斯汀音乐风格的探究,可以发现他将古典技法与爵士风格融于一炉。古典主义的曲式结构与技法创作贯穿了他的每一首练习曲,与此同时,大量地使用爵士和声与节奏使他的音乐从音效上传输给观众的第一感觉就是爵士乐的声效。然而,尽管凯帕斯汀偏爱地使用爵士和声,他的音乐却依旧保持着古典主义的主调调性特征,这恰巧也是他把古典音乐与现代爵士相融合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Roberts,Jonathan Eugene.Classical Jazz:The Life and Musical Innovations of Nikolai Kapustin[D]. 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2013:3.
[2]Smith,Harriet.Bridging the Divide:An Interview with Kapustin[J].International Piano Quarterly,2000(1):55.
[3]Kernfeld,Barr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M].London:Macmillan,2002:282.
[4]Wang,Ruby.Fusion of classical virtuosity and jazz techniques in the etudes of Nikolai Kapustin:Eight Concert Etudes,Op.40 and Five Etudes in Different Intervals,Op.68[D].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14:37.
作者简介:林雨诗(1991—),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林靖(1972—),女,汉族,福建厦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