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学新教材的面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每个化学教师必须承担的主要任务。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地获取知识,要求教师精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变“学会”为“会学”,因此,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愈显得重要了。
  那么如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开展教学呢?结合本地实际及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善于思考,巧设提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由此可知,通过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学会提出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总之,教师要勤于提问,善于提问,特别是从一些学生觉得很浅显、很理所当然的现象或结论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积极提出问题。
  
  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一单元课题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屑一顾,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实验很简单,没什么可以探究。针对这种情况,我马上提出一系列问题:1、蜡烛燃烧过程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2、吹灭蜡烛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3、吹灭蜡烛后观察到的物质能否燃烧,是什么物质?4、如果用一根玻璃管插入焰心,在玻璃管另一端可观察到什么现象?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因为学生都认为自己对蜡烛燃烧比较熟悉,但谁也没有想过,也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么寻常的“蜡烛燃烧”中竟然有这么多的问题,会出现这么多奇妙的现象。通过这些引导性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启发,学生也都纷纷地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还能大胆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对学生的回答我还及时给予评价,并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其探究欲望、探究意识不断增加。我还教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想问题,从而变被动的回答为主动的思考,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大胆猜测,敢于假设
  
  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后,已经能切合生产、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推断和假设。在这个环节中,要特别对学生猜测的依据严格把关,要求学生从教材的知识点出发,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而为,一定要符合化学原理和规律。
  在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我首先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要求他们不仅从质量方面猜想,而且从反应现象上猜测可能发生什么。表面已生锈的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还有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我先划燃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上,然后又划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下,引导学生观察,前者很快熄灭,而火柴头朝下能持续燃烧。学生看了,交头接耳,好奇心立刻变成强烈的探究动力。最后,我提出假设,如果划燃火柴后横放可观察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和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精心设计、勇于探究
  
  在教材改革的今天,化学教法也不断变化,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探究的重要手段。有了一定的猜测和假设,就应该精心设计实验来对所作的假设和猜测进行验证。为使学生能独立设计出思路严谨的具体实验,我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内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改进设计的实验。这样做能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去分析和探究实验。新教材中的“碱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活动探究并没有安排实验。我则先让学生回忆教材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里,在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消耗气体产生了容器内外的压强差。为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我让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设计不同的实验进行探究,他们设计的部分方案如图1
  所示。
  这些方案充分利用理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特点,真是出乎意料。虽然有的设计方案不一定很完善,但我还是给予鼓励和肯定,以保护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相互学习、比较、分析,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亲自操作,动手实践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亲自操作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有了一个完整又严谨的实验方案,学生就可以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和假设。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在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先让他们阅读、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操作的规范等有关资料,以启发学生认真操作,大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规范的实验操作能正确地、直观地揭示自然科学现象,验证科学假设和科学定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应对意外的应变能力等。为了证实这点,有时我在教学中故意制造实验失败或异常现象,让学生领悟正确操作的必要性。例如,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完毕后,我没移开导管就先停止加热。片刻,学生惊奇地看到“水往高处流”,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试管炸裂。虽然实验中损失了一支试管,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难忘的,比教师说的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还要精益求精和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体验到创新的喜悦,从而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教师是教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是化学新教材的教学新思路,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以致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希望,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从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重要性、读者的网络阅读特点、网络阅读的方法以及信息服务创新和加强读者信息能力培养诸方面综述了网络环境下高图书校馆开展导读工作的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一样,把传授知识当作唯一的,甚至是最高的目的,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式教学继承有余,而发展不足,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在于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交际运用的
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在高校图书馆所占比重较大,他们的素质制约着图书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此类人员职业成长构想:把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职业成长分成“适应阶段”、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听得很“明白”,但是到自己解题时,总觉得很困难,无从下手,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些问题过程十分复杂,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在数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一、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由于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式也有所区别,所以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 思维的表现性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全国各地均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育场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体育建筑设计也逐渐进入更深入的专业化设计领域。该文基于体育场馆的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些理论指导,提倡参与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活动,让学生积
该文通过运用视知觉原理对考斯蒂宁民俗艺术中心的选址布局、内部流线、使用材料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了该建筑如何实现了对公众的引导。
工程监督机构借助动态管理平台,以违规记分为手段,辅以集中培训学习、约谈和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理措施,并与行政处罚相结合,有效促进了责任人到岗履职,推动了施工、监理单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