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认真地备课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前提条件,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调控课堂教学的关键,巧用教学工具是提高课堂活力的催化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力
随着当今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改变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课堂是显示语文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无活力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问题,学生无问题是因为课堂没有活力。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让一节短暂的课堂充满活力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略作阐述:
一、认真地备课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前提条件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从教多年来,我从来不会不备课就去上课,即使我重复教同一年级的教材。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一节课,教一辈子,要备一辈子。"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需要的差异,找准本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突破口,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再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调控课堂教学的关键
1、导要有度。假设课堂是出戏,那么教师担当着导演的职责,好的导演才能导出好戏,好的组织教学,才会搞活课堂。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时,如果导得太杂,学生必然会迷失学习方向;如果导得太多,滴水不漏,反而会将学生引入迷魂阵里,这不但剥夺了学生学的机会,教师也是徒劳无功。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导"的尺度,要讲的少,就要精讲。教学时,教师要分清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好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需要讲。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哪里该启发引导,哪里该讲解,哪里该重点强调,这些教师都应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2、教要有法。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课堂上,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语文教学内容包容万象,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多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在课堂上尽情地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写,动脑想,多读、多思、多听、多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探索和创造者。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比任何教学方法都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教学"讲碰壁"这一部分时,课文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中有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含义比较深刻,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先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方法,让全班都扮演在座的人,找其中的一人扮演鲁迅的角色,一人扮演小周晔的角色,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后,"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立即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鲁迅先生的哪句话你们觉得难以理解呢?",当学生提出这一句话之后,我因时制宜地提供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此时仍情绪高涨,很容易便理解了句意。
3、讲要有趣。活的语文课堂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它使师生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的前提是乐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所需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如讲诗歌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讲散文时字字珠玑、娓娓动听;讲童话时绘声绘色、入情入景;讲小说时慷慨陈词、感同身受……让它们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老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卖力,大家都乐在其中。
4、评要有情。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学生基础如何,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随时使用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即使不完全正确的,也要赞扬其积极的一面,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尝试使用激励语言,配合亲切有力的动作,信任的眼神、翘起大拇指的夸奖,善意的点头等体态评价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进取的力量,信心百倍地主动去学习。
三、巧用教学工具是提高课堂活力的催化剂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学习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教书育人凭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如果能适当地利用现代教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挂图、投影仪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整个课堂活跃,而且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开国大典》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高兴,激动,自豪的心情。但到底当时是个怎样的场面。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时隔半个多世纪,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先让学生观看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全国人民是何等地激动和自豪。在这样一个场景的烘托下,孩子们也为之感染,有的孩子还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忍不住拍起手来。这时孩子们不仅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而且更真切地体会到当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本课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创造奇迹,就得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上"活起来",学得有滋味,有特色,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力
随着当今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改变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课堂是显示语文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无活力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问题,学生无问题是因为课堂没有活力。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让一节短暂的课堂充满活力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略作阐述:
一、认真地备课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前提条件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从教多年来,我从来不会不备课就去上课,即使我重复教同一年级的教材。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一节课,教一辈子,要备一辈子。"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需要的差异,找准本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突破口,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再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调控课堂教学的关键
1、导要有度。假设课堂是出戏,那么教师担当着导演的职责,好的导演才能导出好戏,好的组织教学,才会搞活课堂。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时,如果导得太杂,学生必然会迷失学习方向;如果导得太多,滴水不漏,反而会将学生引入迷魂阵里,这不但剥夺了学生学的机会,教师也是徒劳无功。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导"的尺度,要讲的少,就要精讲。教学时,教师要分清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好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需要讲。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哪里该启发引导,哪里该讲解,哪里该重点强调,这些教师都应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2、教要有法。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课堂上,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语文教学内容包容万象,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多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在课堂上尽情地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写,动脑想,多读、多思、多听、多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探索和创造者。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比任何教学方法都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教学"讲碰壁"这一部分时,课文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中有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含义比较深刻,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先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方法,让全班都扮演在座的人,找其中的一人扮演鲁迅的角色,一人扮演小周晔的角色,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后,"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立即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鲁迅先生的哪句话你们觉得难以理解呢?",当学生提出这一句话之后,我因时制宜地提供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此时仍情绪高涨,很容易便理解了句意。
3、讲要有趣。活的语文课堂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它使师生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的前提是乐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所需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如讲诗歌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讲散文时字字珠玑、娓娓动听;讲童话时绘声绘色、入情入景;讲小说时慷慨陈词、感同身受……让它们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老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卖力,大家都乐在其中。
4、评要有情。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学生基础如何,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随时使用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即使不完全正确的,也要赞扬其积极的一面,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尝试使用激励语言,配合亲切有力的动作,信任的眼神、翘起大拇指的夸奖,善意的点头等体态评价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进取的力量,信心百倍地主动去学习。
三、巧用教学工具是提高课堂活力的催化剂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学习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教书育人凭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如果能适当地利用现代教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挂图、投影仪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整个课堂活跃,而且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开国大典》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高兴,激动,自豪的心情。但到底当时是个怎样的场面。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时隔半个多世纪,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先让学生观看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全国人民是何等地激动和自豪。在这样一个场景的烘托下,孩子们也为之感染,有的孩子还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忍不住拍起手来。这时孩子们不仅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而且更真切地体会到当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本课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创造奇迹,就得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上"活起来",学得有滋味,有特色,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