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数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也是一门难教好的课程,它之所以困难在于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其中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橋梁。多媒体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不能只是小黑板的“替身”,也不能只是教材的翻版,更不能作为我们教师上课的一种装饰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手段,一个助手,只能服从、服务于课堂。因此,我们要找准使用的切入点,追求“扎实、有效”,该使用时就使用,让它尽显“生气”与“灵气”。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多媒体课例《圆的认识》浅谈几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有效应用。
  一、课始切入,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好比一本趣味盎然的好书,开篇就该引起读者的兴趣。课上,巧妙成功的开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但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处理,具有典型性、理想性和抽象性,较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的兴趣,我们只有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亲切的生活氛围中进行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导入时,我先画一个圆,告诉学生圆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市区去逛逛,看看在哪些地方、哪些物体用上了圆。然后,播放影视系统录像,如人民广场的路面图案、一些圆形广告牌、商店中各种圆形的装饰物、艺术品以及灯饰、钟面、各种车辆轮胎的外形,还有红、绿灯的灯罩面等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建立圆的表象,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揭示课题。像这样,在课堂伊始切入课件,通过课件演示一组生活中带圆的事物,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紧扣学习主题,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作用。
  二、课中切入,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成功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求知欲望高涨。
  如在教学圆的形成时,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这虽是中学要掌握的概念,但在小学阶段中也要求学生感悟、体会圆的形成过程。如果单靠传统教学手段,只是出示卡片、模型、挂图或实物等,即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形成的过程。而此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采用化静为动策略,既能活现教材内容,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先在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接着教师播放影像系统的录像:体育教师用一个长柄粉勺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体育教师是怎样画圆的。通过录像动画的对照,启发学生得出画圆必须先定点圆心,再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后才能形成一个圆。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静止的事物活了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认识理解圆的形成,也为后面圆的各部分名称、画圆的方法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在课堂上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分散易化教材的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末切入,调整学生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10---12岁儿童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是25分钟左右。传统的数学授课中,由于教师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少,而数学概念抽象而枯燥,学生接受的刺激单调,呆板,特别是在后半节课,学生往往兴趣不浓,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疲劳,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下降,课堂效率不高。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便于学生形成有意注意,缓解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课堂教学依然生动活泼。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巩固阶段,我利用多媒体软件做如下设计调节学生的学习:在动物运动会上,小猴、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比赛开始后,小猴子骑的车子既快又平稳地前进,小鹿骑的车子一高一低进行,小熊猫骑的车子甚至不能滚动,最终小猴子轻易获得了冠军。精彩有趣的比赛画面,立刻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就连平时对数学兴趣不在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小猴子得冠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探讨,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别回答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等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解决,其中多媒体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有利于 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练习切入,提高质量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省时、多变、加大容量、拓宽思路的优点,可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如在《圆的认识》最后一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由多媒体课件显示的一组色彩美丽的由圆组成的图案,进行分解再重合,使学生进一步看清这些图案构成的特点,说明这些图案由大小不同的圆组成的,而且是对称,所以非常好看。接着让学生构思,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设计、绘制一些由圆构成的美丽图案。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分解和组合,和由圆所构成的几种图案,把看起来较复杂的圆的图案变得简单、易懂,并能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自己动手创造一些由圆组成的图案,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总之,在多媒体网络下学习知识,正如把知识拌上了糖,我们应当看到,多媒体不是教学的目的,但只要理性面对,恰当运用,却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手段。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被形象的称为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是为了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后能更好的运用数学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初步形成,教师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情境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数学功能
“学案”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认知规律,设计编写供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一年来,学校全面推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且取得一定成效,“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它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
【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
本文从相关的背景入手,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质量认证运行机制的现状,然后从法律制度和认证机制两方面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标准体系的完善、监管措施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是人类社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不管古代近代还是当代,不管中国还是外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腐败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个别现象,都是一个难以
【摘要】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丰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对于人类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千差万别,这才造就了世界的精彩。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學生而言,尽管他们存在着天真、单纯、可爱等共性,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并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总是存在着智力类型、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学习效率的不同和学习成绩的快慢高低。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本,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运用过程,使每个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使每个人获得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新教材的推出对于我们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又上一个机遇,它要求我们对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有所改变,促进中学教育和教学改革。  下面就新课程标准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娱乐、学习相结合,增强数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快乐  “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它正日益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数学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然而,在农村地区,
【摘要】差生转化工作是初中数学教师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来进行该项工作。重视在教学中实践和探索,才能寻找出更可行更有效的转化差生的措施,使我们的教学整体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问题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基础补差  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困难性较大,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直都会面对一个为数不少的群体——数学差生。长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