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现实生活与目前教学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的学习毫无快乐可言。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追寻学生心灵的轨迹,凸显情感性和人文性,采取释放快乐,流泻真情,飞扬个性等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关键词:中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策略
我认为的“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快乐语文”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诗意,思维的灵动,情感的交融,个性的张扬。其内涵是引领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内在美,让语文进入内心世界,内化为文化底蕴,成为人格内涵的滋养,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
一、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用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要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努力让自己拥有丰富的文学积淀和知识涵养。我总觉得语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我们可以看云卷云舒,听花开的声音,感百味人生。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在不经意间,学生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领悟了知识,感受了人生。所以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能沉浸在语文的天地当中,带领学生也沉浸到语文中来,很多的语文著名特级老师,如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自己都深深喜欢着语文,为之入迷,为之沉醉。所以我想,要让学生快乐学语文,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有语文的味道。
语文教师要用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课堂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例如,课堂语言不精彩、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这一节课的有效时间就大打折扣。又如,教师衣着得体、态度和蔼、言行可亲,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面对一个自己喜爱的、尊敬的教师,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闪光的人格。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生命的闪光无过于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怎能不吸引学生呢,不影响学生一辈子呢!
二、教师释放学生个性,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一)让课堂充满艺术快乐
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课堂上要充满艺术快乐。
1. 课型结构形式多样
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抛弃具有程序性的“流水线”。根据课型不同来选择不一样的上课方式,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耗增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切不可形成固定模式,一味从头到尾分析讲解。
如《珍珠鸟》这篇文章,就可以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①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②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③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学习快乐而有效。
2. 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1)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2)又如“不”字,学生认为它充分写出了我极不满意妈妈的做法,内心有所反抗的情绪;有学生认为应语气坚定有力;有学生认为应该带哭腔,拖长调的语气来读更符合文中的“我”……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培养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的发现、体悟。比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主人公元方机智聪明,对父亲朋友的失信、失礼作了严厉的斥责,并在友人表现悔意后甩手不顾而去。无须否认,文章的主旨是在赞扬少年人的聪明,但元方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的犀利尖刻是不是符合传统的宽以待人的美德呢?为此,我让学生们分成了正反两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既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又要善于宽容善待别人。这种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分歧的问题达到统一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情趣浓浓、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是我想要的语文课堂,“老师的眼里闪烁的一定要是学生,而不是自己备好的教案”“情感的对话让语文课美丽无比”,语文的课堂应该总是充满了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随时闪烁着鲜活、灵动、求实和创新,在享受中增长知识,在快乐中获得能力。
3. 教学手段追求艺术感
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如果流于形式,耍耍花枪,只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最佳地呈现教学内容。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理解,这时候呈现有关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28道拱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
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则是肤浅而无效的。
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二)让课外延伸学习语文的快乐
曾经有专家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我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语文题:“要求在暑假里,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语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大多还是遵照我的要求去努力完成。又比如走访石雕艺人,让学生了解青田石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增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爱乡情感。因为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践感。
关键词:中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策略
我认为的“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快乐语文”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诗意,思维的灵动,情感的交融,个性的张扬。其内涵是引领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内在美,让语文进入内心世界,内化为文化底蕴,成为人格内涵的滋养,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
一、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用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要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努力让自己拥有丰富的文学积淀和知识涵养。我总觉得语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我们可以看云卷云舒,听花开的声音,感百味人生。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在不经意间,学生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领悟了知识,感受了人生。所以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能沉浸在语文的天地当中,带领学生也沉浸到语文中来,很多的语文著名特级老师,如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自己都深深喜欢着语文,为之入迷,为之沉醉。所以我想,要让学生快乐学语文,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有语文的味道。
语文教师要用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课堂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例如,课堂语言不精彩、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这一节课的有效时间就大打折扣。又如,教师衣着得体、态度和蔼、言行可亲,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面对一个自己喜爱的、尊敬的教师,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闪光的人格。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生命的闪光无过于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怎能不吸引学生呢,不影响学生一辈子呢!
二、教师释放学生个性,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一)让课堂充满艺术快乐
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课堂上要充满艺术快乐。
1. 课型结构形式多样
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抛弃具有程序性的“流水线”。根据课型不同来选择不一样的上课方式,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耗增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切不可形成固定模式,一味从头到尾分析讲解。
如《珍珠鸟》这篇文章,就可以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①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②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③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学习快乐而有效。
2. 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1)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2)又如“不”字,学生认为它充分写出了我极不满意妈妈的做法,内心有所反抗的情绪;有学生认为应语气坚定有力;有学生认为应该带哭腔,拖长调的语气来读更符合文中的“我”……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培养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的发现、体悟。比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主人公元方机智聪明,对父亲朋友的失信、失礼作了严厉的斥责,并在友人表现悔意后甩手不顾而去。无须否认,文章的主旨是在赞扬少年人的聪明,但元方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的犀利尖刻是不是符合传统的宽以待人的美德呢?为此,我让学生们分成了正反两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既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又要善于宽容善待别人。这种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分歧的问题达到统一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情趣浓浓、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是我想要的语文课堂,“老师的眼里闪烁的一定要是学生,而不是自己备好的教案”“情感的对话让语文课美丽无比”,语文的课堂应该总是充满了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随时闪烁着鲜活、灵动、求实和创新,在享受中增长知识,在快乐中获得能力。
3. 教学手段追求艺术感
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如果流于形式,耍耍花枪,只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最佳地呈现教学内容。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理解,这时候呈现有关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28道拱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
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则是肤浅而无效的。
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二)让课外延伸学习语文的快乐
曾经有专家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我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语文题:“要求在暑假里,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语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大多还是遵照我的要求去努力完成。又比如走访石雕艺人,让学生了解青田石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增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爱乡情感。因为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