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认为,“广阔的思维”不一定要体现在出书面广,出版品种多上,做好小市场中的大份额,也是一个思路。
作为国内唯一带有“妇女”字头的专业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自1981年成立以来,一直主要从事女性方面的图书出版。她不仅向社会和世界介绍中国妇女运动和成就,帮助广大妇女了解社会和世界。同时,站在女性的立场,指引和关爱中国广大女性的精神世界发展,出版了许多受欢迎的优秀图书。
2011,在出版业转企改制完成的第一个年头,迎来了中国妇女出版社的而立之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段新的征程,将由新一代勤勉、严谨、奋进的出版人继续书写妇女社的新篇章。
“巩固优势领域、做好单品种书、打造品牌系列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思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好“小市场”的大文章,这也是杨光辉社长在访谈中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在此,我们衷心祝福中国妇女出版社的明天更精彩!
出版广角:杨社长,您好!首先祝贺中国妇女出版社今年喜迎30周年大庆。作为新一届的掌门人,回顾妇女出版社走过的30年风雨征程和不凡佳绩,您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杨光辉:我是在2001年妇女社20周年社庆时,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调到妇女社工作。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我刚到社时,就市场图书而言,年出版图书120种, 发行码洋仅300万。现在年出书已近300种,发行码洋达到6000万。今年我社迎来了30周年的社庆,回想这10年妇女社脱胎换骨的变化,心情还是挺激动的。
出版广角:是的。去年,是部委社完成转企改制的重要一年,我们也对您做过相关专访,能否请您介绍贵社改制的最新进展?和同行分享已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
杨光辉:我社被列入第一批部委出版社转制名单。按照上级制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转制工作一直严格遵照程序如期进行。到2010年底,以注册企业法人、注销事业法人和全员上养老险这三项“名分”标准衡量,我社已正式成为文化企业。
但转企改制毕竟不是简单翻牌的走过场,为了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转变”的工作。
首先,在出版社的财产方面,我社把重点放到了办公楼的产权明晰问题上。由于历史原因,我社自筹资金建筑、使用的办公楼的产权一直没有明晰。因此在转制方案的制订中,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最紧迫的事项上报主管部门,经过几个月的细致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多方配合和协调下,2010年底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其次,如何在转制方案中充分落实上级的各项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好编制内的“老人”和“中人”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保障转制职工的基本权益和切身利益,给他们吃下定心丸,这是我社始终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我社改制领导小组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郑重承诺:无论是否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老人”和“中人”转制后,其原有的权益确保不变。根据这一承诺,对于编制内人员,我社本着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制定了我社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方案。2011年初,在完成全员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的基础上,我社立即将工作重点转到全员聘任方面。到3月底,所有在职人员重新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并依据各部门新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了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目前社里人心稳定,保证了转企改制的顺利实施。
第三, 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加强管理。2011年一季度,我们就以改革员工分配制度为龙头,对项目负责制度、岗位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岗位聘任制度、质量检查制度、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加以修订、完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薪酬的改革:即为了尽可能引导出版社保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避免出现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型扩张的冲动,经过反复慎重的论证,社里决定从4月1日起,把过去的三合一的薪酬(岗位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奖金)变为二合一薪酬(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其中基本工资源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化核算,并且较过去的岗位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效益工资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各岗位、各部门乃至于全社的利润情况,利润高则效益工资就高,反之亦然。以期使薪酬制度的改革平稳有序,真正达到公平公正、提高效率效益的目的。
出版广角:多年来,妇女社开展的读书活动,在出版界颇有影响,以前业界把妇女社称为“活动社”,贵社活动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呢?
杨光辉:经过30年的摸索,我们社形成了“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一轮是市场图书,一轮就是读书活动——包括在全国开展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和全国妇女读书活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社就一直坚持开展“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此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一年一个主题,迄今为止已经举行了18届,每年全国都有逾3000万的青少年参加读书活动,累计参加活动的近6亿人次。
妇女读书活动主要是配合全国妇联的中心工作。我们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策划家庭教育读本出版,开展家庭教育读书活动。家庭教育专家卢勤的第一本书《写给年轻妈妈》,第二本书《写给世纪父母》,都是我们策划、编辑、出版的。《写给年轻妈妈》发行了230万册,《写给世纪父母》发行了约100万册,分别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单纯依赖市场,我们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参与,自己创造了市场。
在2002年之前,我们主要以读书活动为主,市场图书出版为辅。后来发现这两个轮子一大一小,发展不平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以及出版社发展的需求。2002年我们社开始在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重点放在发展市场图书上。现在两个轮子共同驱动,齐头并进,确保了我社的发展平稳而快速。
出版广角:目前,妇女社的全品种图书,有哪些著名的系列和品牌?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杨光辉: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尤其是近八年来的努力,我社的家庭教育、孕产养育和生活健康类图书已经在全国树立了品牌和优势地位,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稳固在前三位,孕产养育类在前五位,生活健康类在前十位。在作者资源上,我们一直严格把关,与我们合作的大多是国内一流的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专业机构。例如我们出版的“中国儿童智力方程”系列,“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系列,“冯德全早教方案”系列,“中国家教名家书系”“世界家教典藏文库”“ 智慧父母自修书系”“男孩女孩培养课堂”“健康名家讲堂”等书系,都赢得了读者的良好口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中国儿童智力方程》、《发现母亲》、《洪昭光谈家庭健康》等,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等奖项;最近,《爱和自由》入选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出版广角:我们留意到,杨总曾经对媒体阐述过自己的出版理念,比如“在优势领域里打拼、出好单品种书、走平铺直叙路”等。这样的战略是否略显保守?女性图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同年龄段,都有可以精耕细作的蛋糕,对此,妇女社是否可以有更广阔的思维?
杨光辉:尽管我社是综合类出版社,但从人员规模来看,不过50多人,是小社,如果做全品种,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捡了芝麻丢西瓜。我们一直认为,最好的出版社不一定要产品大而全,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如上面所说的,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在家庭教育、孕产养育、生活健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所以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将这几类产品进一步做到“专、精、特、新”,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所以,巩固优势领域、做好单品种书、打造品牌系列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思路。我们认为,“广阔的思维”不一定要体现在出书面广,出版品种多上,做好小市场中的大份额,也是一个思路。与其求大求全,盲目跟风上很多新品种,不如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产品,维护好、推广好每个品牌。毕竟,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品牌的维护和发扬更是需要持久、努力的工作。我们也有计划在女性文学、女性励志、女性人物、两性情感等方面进一步开拓选题思路。
出版广角:杨总也表示过,“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计划在3年内,把我们在主要领域里的图书出版推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符合杨总“走小而精的发展之路”战略的。那么将如何实现呢?
杨光辉:首先,利用转制契机,抓好选题策划,促进产品转型,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转制意味着出版社将作为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主体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开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图书精品,创立和培育独立自主的市场品牌,才能谋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分析了已有产品,力争将拳头产品品牌化,将畅销产品系列化。同时,创新思维,开发新的产品,创新产品形式,加大原创图书出版力度。
其次,在转企过程中,我们已经将编辑队伍重新整合,根据个人的专业定向和兴趣特长,成立了三个图书策划中心和一个公司,分别主抓家庭教育、孕产养育、健康生活、青春文学类选题的策划、编辑,又向社会招聘了一批思维活跃、项目运作能力强的编辑,进一步充实一线生产力量。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编辑的培训力度,督促编辑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建立一支作风严谨、工作规范、敬业高效的专业型团队,是我们做好产品的重要人才保证。
第三,在作者资源方面,加大投入,留住我们已有的专家团队,对老作者进行延伸化产品的发掘;同时不放弃争取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作者,挖掘优秀的原创产品。
出版广角:营销是各个出版社都会面临的问题,目前,全社上下的营销意识如何,从机制与模式上有哪些突破,能否聊聊?
杨光辉:的确,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当前“酒香还得会吆喝”,产品才会销得好。不过,我们认为图书行业的营销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完全复制其他行业的营销经验。毕竟,单本图书的利润率相对较低,宣传经费很有限,盲目靠做广告或者做活动进行营销,投入产出比并不合适。目前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我们认为在控制产品成本、明确市场需求上,还有努力的空间,这些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来达到。如果做到这一点,单品种图书的利润就还会有较大的提升。其次,我们力争将产品按照序列同时推出,针对系列化产品、品牌化产品进行营销宣传,而不是就单品种图书宣传。这样,一个成熟的知名品牌可以带动相关系列图书的销售,相对来说,营销成本就会降低。第三,根据产品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营销手段,不求面面俱到。比如孕产养育类图书,通过母婴店、早教中心等渠道做营销活动,效果就比较好;而家教类图书,作者演讲促销的收效就比较明显。最后,我们将以减少库存、以销定产为目标,慎重确定起印数、加印数,按照清仓出货、竭泽而渔的要求将印制出的产品推向市场,通俗的说法就是让图书全部见到天日,而非在库房趴窝。当然,这要求我们在出版印制环节、建立和扩大发行渠道、跟踪在途图书信息、控制退货比例等等方面,都要做过细的工作。
出版广角: 名家经典作品出版,一直也是妇女社的重要产品线,比如亦舒精装珍藏版图书。其实也是女性图书范畴,在图书“走出去,引进来”上,贵社有什么新的想法?
杨光辉:先谈谈亦舒。她是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海外华人作家,一直为国内若干出版单位所重视,甚至不惜出高价,希望能够得到她的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但是,由于我社多年来在出版其作品方面所积累的良好的信誉度,亦舒最终在去年还是与我社签订了其全部作品在大陆地区的五年专有出版权,尽管我们给的版税等条件不及某些出版单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所谓“引进来”,并非一定要出高价、给优惠,而是要在出版质量、市场营销、透明经营等方面下工夫,用实实在在的诚信树立自己的形象,赢得海外出版商和作者的信任,才能顺理成章地把优良产品引进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引进英国DK公司的孕产养育图书的过程中,也取得了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至于“走出去”,多年来,我社的版权输出主要局限于港台地区,尽管每年都有十余种图书,但距离走向世界还有很大差距。我想,走出去的难度主要在于了解世界图书市场的需求,在于如何使中国文化以图书的形式为外部世界所喜爱、所接受,如何突破语言障碍、放宽外版图书出版及出口的政策。相信这些难点会尽快得到解决,使中国的图书不仅能够输出版权,更能直接进入国外的书店。我社将与出版界同仁一道,为此做出应尽的努力。
出版广角:相信在杨社的带领下,中国妇女出版社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为国内唯一带有“妇女”字头的专业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自1981年成立以来,一直主要从事女性方面的图书出版。她不仅向社会和世界介绍中国妇女运动和成就,帮助广大妇女了解社会和世界。同时,站在女性的立场,指引和关爱中国广大女性的精神世界发展,出版了许多受欢迎的优秀图书。
2011,在出版业转企改制完成的第一个年头,迎来了中国妇女出版社的而立之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段新的征程,将由新一代勤勉、严谨、奋进的出版人继续书写妇女社的新篇章。
“巩固优势领域、做好单品种书、打造品牌系列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思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好“小市场”的大文章,这也是杨光辉社长在访谈中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在此,我们衷心祝福中国妇女出版社的明天更精彩!
出版广角:杨社长,您好!首先祝贺中国妇女出版社今年喜迎30周年大庆。作为新一届的掌门人,回顾妇女出版社走过的30年风雨征程和不凡佳绩,您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杨光辉:我是在2001年妇女社20周年社庆时,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调到妇女社工作。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我刚到社时,就市场图书而言,年出版图书120种, 发行码洋仅300万。现在年出书已近300种,发行码洋达到6000万。今年我社迎来了30周年的社庆,回想这10年妇女社脱胎换骨的变化,心情还是挺激动的。
出版广角:是的。去年,是部委社完成转企改制的重要一年,我们也对您做过相关专访,能否请您介绍贵社改制的最新进展?和同行分享已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
杨光辉:我社被列入第一批部委出版社转制名单。按照上级制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转制工作一直严格遵照程序如期进行。到2010年底,以注册企业法人、注销事业法人和全员上养老险这三项“名分”标准衡量,我社已正式成为文化企业。
但转企改制毕竟不是简单翻牌的走过场,为了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转变”的工作。
首先,在出版社的财产方面,我社把重点放到了办公楼的产权明晰问题上。由于历史原因,我社自筹资金建筑、使用的办公楼的产权一直没有明晰。因此在转制方案的制订中,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最紧迫的事项上报主管部门,经过几个月的细致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多方配合和协调下,2010年底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其次,如何在转制方案中充分落实上级的各项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好编制内的“老人”和“中人”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保障转制职工的基本权益和切身利益,给他们吃下定心丸,这是我社始终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我社改制领导小组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郑重承诺:无论是否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老人”和“中人”转制后,其原有的权益确保不变。根据这一承诺,对于编制内人员,我社本着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制定了我社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方案。2011年初,在完成全员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的基础上,我社立即将工作重点转到全员聘任方面。到3月底,所有在职人员重新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并依据各部门新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了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目前社里人心稳定,保证了转企改制的顺利实施。
第三, 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加强管理。2011年一季度,我们就以改革员工分配制度为龙头,对项目负责制度、岗位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岗位聘任制度、质量检查制度、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加以修订、完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薪酬的改革:即为了尽可能引导出版社保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避免出现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型扩张的冲动,经过反复慎重的论证,社里决定从4月1日起,把过去的三合一的薪酬(岗位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奖金)变为二合一薪酬(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其中基本工资源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化核算,并且较过去的岗位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效益工资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各岗位、各部门乃至于全社的利润情况,利润高则效益工资就高,反之亦然。以期使薪酬制度的改革平稳有序,真正达到公平公正、提高效率效益的目的。
出版广角:多年来,妇女社开展的读书活动,在出版界颇有影响,以前业界把妇女社称为“活动社”,贵社活动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呢?
杨光辉:经过30年的摸索,我们社形成了“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一轮是市场图书,一轮就是读书活动——包括在全国开展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和全国妇女读书活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社就一直坚持开展“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此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一年一个主题,迄今为止已经举行了18届,每年全国都有逾3000万的青少年参加读书活动,累计参加活动的近6亿人次。
妇女读书活动主要是配合全国妇联的中心工作。我们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策划家庭教育读本出版,开展家庭教育读书活动。家庭教育专家卢勤的第一本书《写给年轻妈妈》,第二本书《写给世纪父母》,都是我们策划、编辑、出版的。《写给年轻妈妈》发行了230万册,《写给世纪父母》发行了约100万册,分别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单纯依赖市场,我们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参与,自己创造了市场。
在2002年之前,我们主要以读书活动为主,市场图书出版为辅。后来发现这两个轮子一大一小,发展不平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以及出版社发展的需求。2002年我们社开始在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重点放在发展市场图书上。现在两个轮子共同驱动,齐头并进,确保了我社的发展平稳而快速。
出版广角:目前,妇女社的全品种图书,有哪些著名的系列和品牌?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杨光辉: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尤其是近八年来的努力,我社的家庭教育、孕产养育和生活健康类图书已经在全国树立了品牌和优势地位,家庭教育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稳固在前三位,孕产养育类在前五位,生活健康类在前十位。在作者资源上,我们一直严格把关,与我们合作的大多是国内一流的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专业机构。例如我们出版的“中国儿童智力方程”系列,“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系列,“冯德全早教方案”系列,“中国家教名家书系”“世界家教典藏文库”“ 智慧父母自修书系”“男孩女孩培养课堂”“健康名家讲堂”等书系,都赢得了读者的良好口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中国儿童智力方程》、《发现母亲》、《洪昭光谈家庭健康》等,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等奖项;最近,《爱和自由》入选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出版广角:我们留意到,杨总曾经对媒体阐述过自己的出版理念,比如“在优势领域里打拼、出好单品种书、走平铺直叙路”等。这样的战略是否略显保守?女性图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同年龄段,都有可以精耕细作的蛋糕,对此,妇女社是否可以有更广阔的思维?
杨光辉:尽管我社是综合类出版社,但从人员规模来看,不过50多人,是小社,如果做全品种,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捡了芝麻丢西瓜。我们一直认为,最好的出版社不一定要产品大而全,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如上面所说的,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在家庭教育、孕产养育、生活健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所以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将这几类产品进一步做到“专、精、特、新”,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所以,巩固优势领域、做好单品种书、打造品牌系列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思路。我们认为,“广阔的思维”不一定要体现在出书面广,出版品种多上,做好小市场中的大份额,也是一个思路。与其求大求全,盲目跟风上很多新品种,不如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产品,维护好、推广好每个品牌。毕竟,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品牌的维护和发扬更是需要持久、努力的工作。我们也有计划在女性文学、女性励志、女性人物、两性情感等方面进一步开拓选题思路。
出版广角:杨总也表示过,“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计划在3年内,把我们在主要领域里的图书出版推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符合杨总“走小而精的发展之路”战略的。那么将如何实现呢?
杨光辉:首先,利用转制契机,抓好选题策划,促进产品转型,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转制意味着出版社将作为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主体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开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图书精品,创立和培育独立自主的市场品牌,才能谋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分析了已有产品,力争将拳头产品品牌化,将畅销产品系列化。同时,创新思维,开发新的产品,创新产品形式,加大原创图书出版力度。
其次,在转企过程中,我们已经将编辑队伍重新整合,根据个人的专业定向和兴趣特长,成立了三个图书策划中心和一个公司,分别主抓家庭教育、孕产养育、健康生活、青春文学类选题的策划、编辑,又向社会招聘了一批思维活跃、项目运作能力强的编辑,进一步充实一线生产力量。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编辑的培训力度,督促编辑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建立一支作风严谨、工作规范、敬业高效的专业型团队,是我们做好产品的重要人才保证。
第三,在作者资源方面,加大投入,留住我们已有的专家团队,对老作者进行延伸化产品的发掘;同时不放弃争取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作者,挖掘优秀的原创产品。
出版广角:营销是各个出版社都会面临的问题,目前,全社上下的营销意识如何,从机制与模式上有哪些突破,能否聊聊?
杨光辉:的确,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当前“酒香还得会吆喝”,产品才会销得好。不过,我们认为图书行业的营销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完全复制其他行业的营销经验。毕竟,单本图书的利润率相对较低,宣传经费很有限,盲目靠做广告或者做活动进行营销,投入产出比并不合适。目前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我们认为在控制产品成本、明确市场需求上,还有努力的空间,这些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来达到。如果做到这一点,单品种图书的利润就还会有较大的提升。其次,我们力争将产品按照序列同时推出,针对系列化产品、品牌化产品进行营销宣传,而不是就单品种图书宣传。这样,一个成熟的知名品牌可以带动相关系列图书的销售,相对来说,营销成本就会降低。第三,根据产品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营销手段,不求面面俱到。比如孕产养育类图书,通过母婴店、早教中心等渠道做营销活动,效果就比较好;而家教类图书,作者演讲促销的收效就比较明显。最后,我们将以减少库存、以销定产为目标,慎重确定起印数、加印数,按照清仓出货、竭泽而渔的要求将印制出的产品推向市场,通俗的说法就是让图书全部见到天日,而非在库房趴窝。当然,这要求我们在出版印制环节、建立和扩大发行渠道、跟踪在途图书信息、控制退货比例等等方面,都要做过细的工作。
出版广角: 名家经典作品出版,一直也是妇女社的重要产品线,比如亦舒精装珍藏版图书。其实也是女性图书范畴,在图书“走出去,引进来”上,贵社有什么新的想法?
杨光辉:先谈谈亦舒。她是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海外华人作家,一直为国内若干出版单位所重视,甚至不惜出高价,希望能够得到她的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但是,由于我社多年来在出版其作品方面所积累的良好的信誉度,亦舒最终在去年还是与我社签订了其全部作品在大陆地区的五年专有出版权,尽管我们给的版税等条件不及某些出版单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所谓“引进来”,并非一定要出高价、给优惠,而是要在出版质量、市场营销、透明经营等方面下工夫,用实实在在的诚信树立自己的形象,赢得海外出版商和作者的信任,才能顺理成章地把优良产品引进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引进英国DK公司的孕产养育图书的过程中,也取得了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至于“走出去”,多年来,我社的版权输出主要局限于港台地区,尽管每年都有十余种图书,但距离走向世界还有很大差距。我想,走出去的难度主要在于了解世界图书市场的需求,在于如何使中国文化以图书的形式为外部世界所喜爱、所接受,如何突破语言障碍、放宽外版图书出版及出口的政策。相信这些难点会尽快得到解决,使中国的图书不仅能够输出版权,更能直接进入国外的书店。我社将与出版界同仁一道,为此做出应尽的努力。
出版广角:相信在杨社的带领下,中国妇女出版社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