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必然要求。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环节。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
对于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岗位上高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定位,就要认真的研究和选择高职课程模式,有效开发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现代化行业标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坚持处理好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责,学校以育人为首要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以盈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如何实现二者目标上的相对统一,实现互赢的最终目的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要注重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要树立行业和企业为要力量的观点。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有效沟通的渠道。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课程开发。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行业专家的主导作用。由熟悉岗位需求的行业专家和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学院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同确定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并经有关职业专家认定。
(二)要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发挥学院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程,开发理论知识体系和开发技术应用能力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急需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等高技能型工作岗位上“银领”的人才规格定位,努力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重点是抓好能反映本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建设,使其规范化、优质化,从而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的重大突破,但必须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的关系,才能够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益。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效益决定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以及质量和速度。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把握需求脉搏,营造技术开发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和区域经济的整合。实行区域内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为区域经济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一线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其次自主创新开发校内精品课程。要办出高职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就成了改革的亮点,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方面形成各自的优势和品牌,而且能自觉地把教学紧紧的与区域经济和企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及时学习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和新方法。
因此,高职院校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研究开发精品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形成高职院校自己的办学亮点和特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三、正确处理岗位主导与多元发展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实现以岗位主导与多元发展有机结合,构建具有高等教育基础和职业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首先,课程开发要体现岗位主导的原则。课程开发要针对职业岗位,培养目标突出岗位需求的专业为特征。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动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要依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以岗位主导构建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体现多元化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较强的从业弹性;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对未来就业环境的适应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不能仅局限对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还必须考虑将来学生对相关岗位群的适应性。以多方向拓展课程范围,除了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外,根据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兴趣确定专业方向,进行课程整合和模块教学,除了掌握一类岗位专业需求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向相关岗位群辐射,实现上岗不需要过度期,转岗只需稍加培训就可上岗的目标。
四、正确处理课程整合与课程分层的关系
课程整合就是围绕特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有效组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整合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整合。其中,专业基础课整合主要围绕能够支持匹配相近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整合这个特定的目标展开,整合后涉及面较广。专业技术课整合则是围绕能够承担所从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展开。通常涉及的知识点较深。
课程分层是将专业知识部分横向分割形成一层层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技术学科,其基本原则是:每层章节大致相同但并不要求一一对应。每层的内容尽管有一定的重复,但总体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课程分层是对课程整合的补充,课程分层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对同一课程的不同要求。用较低层次满足大类中的不同专业的共同需求。用较高层次满足大类中的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使不同专业各得其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和课程分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正确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向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必然会出现面向岗位的模块课程、项目引领课程或综合实训课程等新型课程。这些新型课程的出现,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要鼓励教师编写实用性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材,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要成立专门的教材审定机构,把好教材出版关,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教材建设要特别注重具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提高课程的数字化程度,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六、清醒的认识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训实习设施与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充分的硬件条件。专业核心课程要用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课程建设,其目的是通过核心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发挥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按照“先改革,后建设”的原则,先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然后再进行核心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是高职院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解决好这一难题,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落实了职业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专业建设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办学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
对于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岗位上高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定位,就要认真的研究和选择高职课程模式,有效开发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现代化行业标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坚持处理好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责,学校以育人为首要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以盈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如何实现二者目标上的相对统一,实现互赢的最终目的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要注重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要树立行业和企业为要力量的观点。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有效沟通的渠道。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课程开发。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行业专家的主导作用。由熟悉岗位需求的行业专家和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学院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同确定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并经有关职业专家认定。
(二)要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发挥学院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程,开发理论知识体系和开发技术应用能力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急需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等高技能型工作岗位上“银领”的人才规格定位,努力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重点是抓好能反映本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建设,使其规范化、优质化,从而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的重大突破,但必须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的关系,才能够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益。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效益决定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以及质量和速度。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把握需求脉搏,营造技术开发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和区域经济的整合。实行区域内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为区域经济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一线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其次自主创新开发校内精品课程。要办出高职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就成了改革的亮点,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方面形成各自的优势和品牌,而且能自觉地把教学紧紧的与区域经济和企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及时学习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和新方法。
因此,高职院校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研究开发精品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形成高职院校自己的办学亮点和特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三、正确处理岗位主导与多元发展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实现以岗位主导与多元发展有机结合,构建具有高等教育基础和职业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首先,课程开发要体现岗位主导的原则。课程开发要针对职业岗位,培养目标突出岗位需求的专业为特征。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动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要依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以岗位主导构建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体现多元化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较强的从业弹性;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对未来就业环境的适应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不能仅局限对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还必须考虑将来学生对相关岗位群的适应性。以多方向拓展课程范围,除了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外,根据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兴趣确定专业方向,进行课程整合和模块教学,除了掌握一类岗位专业需求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向相关岗位群辐射,实现上岗不需要过度期,转岗只需稍加培训就可上岗的目标。
四、正确处理课程整合与课程分层的关系
课程整合就是围绕特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有效组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整合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整合。其中,专业基础课整合主要围绕能够支持匹配相近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整合这个特定的目标展开,整合后涉及面较广。专业技术课整合则是围绕能够承担所从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展开。通常涉及的知识点较深。
课程分层是将专业知识部分横向分割形成一层层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技术学科,其基本原则是:每层章节大致相同但并不要求一一对应。每层的内容尽管有一定的重复,但总体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课程分层是对课程整合的补充,课程分层能够满足不同的专业对同一课程的不同要求。用较低层次满足大类中的不同专业的共同需求。用较高层次满足大类中的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使不同专业各得其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和课程分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正确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向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必然会出现面向岗位的模块课程、项目引领课程或综合实训课程等新型课程。这些新型课程的出现,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要鼓励教师编写实用性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材,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要成立专门的教材审定机构,把好教材出版关,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教材建设要特别注重具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提高课程的数字化程度,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六、清醒的认识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训实习设施与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充分的硬件条件。专业核心课程要用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课程建设,其目的是通过核心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发挥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按照“先改革,后建设”的原则,先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然后再进行核心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是高职院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解决好这一难题,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落实了职业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专业建设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办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