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雷锋你还能想起谁?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年评卷会上,命题专家总是引导考生记叙身边之事,诉说内心真情,希望能够扭转那种空泛议论的文风。其实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多数评卷老师的支持。在今年,“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高分绝对”这一高考作文“秘籍”,可以说是绝对无效了。考生耳熟能详的那些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对写好湖南卷这篇作文似乎也起不了很大的助力作用。由于命题风格的变化,今年考生纷纷将目光放到了记叙文之上。据统计,记叙文的比例在2012年大为增加,从前两年的20%左右增加到了30%。“优秀作文”中记叙文或叙述性散文比例更高。这除了与今年的作文题有一定关系,也与广大师生更“务实”的观点有关系。另外,繁缛文饰的表达明显减少了。不过,优秀的记叙文毕竟只是少数,而大量的记叙文却是平淡如水,各种问题几乎是无不呈现,写作效果可谓惨不忍睹。
  当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题为《含笑的淡淡清香》的佳作。文章讲述的是一个雨中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高三女孩费力挤上了公交车,在拥挤的乘客中欣赏车内一盆含笑花的幸福情景。可谁想到,正当她享受这难得的幸福之时,却突然发现袋子里竟然没有一块钱。就在她面对乘务员的责备与乘客异样的眼光之时,一位小女孩伸出双手,献上了一枚光亮亮的硬币。是啊,那双小手,那枚硬币,在那一刻是多么的令人感动,多么的令人感慨。我想,要是能够将这样的故事用到高考考场文章中,那会是多么的精彩。然而,想象总是那么美好与丰满,而现实却总是那么尴尬与骨感。或许是考生阅读面的狭窄,也或许是考生生活触感的单调,抑或是考生写作能力的缺失,不少考生写出的竟然还是一些学雷锋、讲奉献的小学生故事。不用说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甚至一个漂亮的细节都难见到,更不用说打动读者的故事情节了。在这个时候,老师们才真正感受到,无论是素材和积累,还是记叙文写作,均是问题严重!学生之痛,何尝不是老师之痛、当今作文教学之痛?(湖南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
其他文献
和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使用袁隆平的一句话类似,今年这道作文题目是冯骥才的富含诗意与哲理的话语,仍属于新材料作文,用一句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感悟深刻的生命价值、人生哲理。它体现了福建省高考作文正在引领一种新的由华美辞藻堆砌的抒情作文向朴实而深刻的思索的议论文转变的一次有益尝试。  现实的赛跑与人生的赛跑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一种对比,涉及的是人类的永恒命题——对生命和时间的思索,引导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生
期刊
今年浙江省的作文题目是材料型话题作文,不重在立意的曲折上,而重在考查学生平时的思想修养与文学底蕴的涵养。这样的命题导向似乎在告诉一线的老师们: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而要重在平时教学的扎实,重在学生内心的涵养,重在民族素养的培养,重在思辨哲学的修养,重在直面自我的学养。  今年浙江卷作文题有以下特点——  高举人文大旗  何谓人文者?人性文化之谓也。人类永久不变的就是“人性”,再由这“人性
期刊
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题设置秉承了2011年风格。  在文体要求上,继续限制文体,并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只能写议论文。这种命题要求的多年延续反映出江西对作文文体规范的引导和严格要求。另外,材料内容指向明确,不设置审题障碍,写作内容、方向清晰,从“拥有与没有”的辩证关系的几个方面要求考生进行思辨,不在立意上为难考生。所给材料包含的鲜明的思辨性生活哲学意蕴,凸显了生活的对立性、两面性,进而指向了考
期刊
高考作文的评判有特殊性,掌握一些“潜规则”对于考生获取高分很有帮助。  结构完整是高分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由于阅卷速度比较快,结构清晰的作文就容易获取高分。为此,适当运用小标题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今年大纲卷有一考生的作文题是《成功三部曲》,文章由三个小标题划分的三部分组成:成功要有理想、成功要抛顾虑、成功要能坚持。文章结构清晰,自然也“方便”评卷老师打出比较理想的分数。  高考作文不仅要符合题意,而
期刊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公布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在这些人眼中,哪些题出得好,哪些题出得偏?  叶永烈(作家):今年上海卷的“曾被舍弃的微光”,是一篇散文的好题目;北京卷的“火车巡逻员”好写些,着重于“默默的奉献”与“人民的尊敬”,写起来不难,写得好却不容易;安徽卷“梯子不用时横着放”,题目出人意料,又富有哲理,这样的题目很难“预测”,这就很能测试出考生现场
期刊
每一届高三作文复习,素材积累都是重中之重,但素材积累不等同于背诵故事梗概和已经写好的各类颁奖词。就好像你有很多漂亮的布匹,直接穿身上肯定不行,多少也要剪出几个窟窿,伸出脑袋和四肢,这样看上去才能有个基本的人的形象。这就涉及对素材的裁剪,要能够自如地按照不同的题目和立意来剪裁素材。裁剪素材的前提是尽可能深入地掌握素材。  就拿“感动中国”人物来说吧,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在道德层面上都可以说是一致的,以
期刊
北京卷的作文材料内容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铁路工作者一人在大山深处认真工作的事迹。题目已给出一定的解读角度,那就是材料中的三个重要场景。考生在行文前需要完成的就是从这三个场景中解读出丰富的含义并形成自己的文章主旨。  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场景,如果仔细咀嚼,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很丰富的含义。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这个场景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地点和老计巡视的状态。首先,他的工作地点不普通,是大山
期刊
记得语文考试当天考生们出来的时候,他们似乎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感觉题目不难,尤其是作文,大多数考生感觉良好。我甚感欣慰。后来看到了作文题,心中有点犯嘀咕,这题目看着容易,其实并不太好写。  看上去这个材料的包容性很强,但由于是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对于学生开掘内涵和拓展素材具有天然的限制作用,也就是说,想要写好文章,就必须能够对材料有足够清晰和深刻的把握,否则就必定会写得似是而非,鹿马难辨,其结果拿学生
期刊
浙江对套话作文恨之入骨,历年都是举重拳以狠击之。请看今年的一篇考场作文:  一路掌声相伴  伴着掌声,将最深刻的脚印留在最泥泞的道路上!  ——题记  有人说,生活应当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多给人一些掌声,自己看着便好。  有人说,生活应当忙碌。忙碌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人就应该这样踏踏实实地过一辈子!  我说,生活应当拒绝平庸!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便是一路泥泞,一路坑洼,不必害怕,勇往直前,自会
期刊
今年四川卷高考作文从命题形式到写作要求较之往年都有很大变化,出乎很多师生的意料。自2009年四川实行完全自主命题以来,四川卷作文命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字简约、立意鲜明,且多以命题作文为主,如2009年的“熟悉”,2010年的“点、线、面”,2011年的“总有一种期待”。三次考试中,两次为命题作文,一次为材料作文。即使是材料作文,材料也比较简略,材料意旨明了,考生容易读懂,容易把握,能找准立意方向,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