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校、社融合的智慧教育新路径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z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域化数字产业等技术迅猛发展,智慧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兴热点。然而,智慧教育并非只和高精尖的技术、高大上的设施设备有关,真正的智慧教育是奔着发展人、成就人而去。技术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群体的智慧更是完善智慧教育的必要条件。家、校、社在教育领域分属不同的教育空间,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会人都理应属于教育角色。依托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界限,激发学校、家庭、社区三空间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教育角色共融共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师教学精准化、家校联系智能化、社区资源最优化的智慧循环。
  由此,行远小学提出了家、校、社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路径,从多时长共生、多学科共融、多群体共创、多场域共享等方面超越技术、平台、设备,切实看到教育场域中的人,激发家庭、学校、社区三空间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智慧教育的不断更新与创新。
  智慧教育三空间融合基础
  文化基础。建设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需要文化作为纽带。建校之初,行远小学便提出了“万物养正,登高行远”的办学文化理念,以价值理念为动力,构建了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家长文化,为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教学塑魂。
  课程基础。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涉及学生、教师、家校及社區等多个群体互融共生,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创新研发与实施了学生“砺行课程”、教师“修远课程”、家长“共进课程”三维课程体系。
  技术基础。智慧教育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行远小学选定钉钉、希沃作为平台支撑,结合三大课程赋予不同平台的功能价值,通过培训实操,调动师生、家长将平台功能玩转、用活。
  队伍基础。在进行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建设时,行远小学延展了社会的教育角色定位,整合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专业研究导师、海外留学生等专业角色队伍引进学校,推动智慧学习的创生与发展。
  组织基础。为推动三空间融合的智慧教育建设,学校成立智慧研创部和各种项目组,由智慧研创部牵头智慧学校建设,提供技术协助,由项目组牵头各类培训,实现教师智慧成长,学校教育智慧发展。
  智慧教育三空间融合的原则
  价值驱动原则。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教学的精准化,社区资源最优化的教育价值为动力,让教育时空更灵活智慧。
  常态开展原则。将清单思维、问题思维、导图思维等智慧工作策略方式融入教育工作中,全方位推动智慧教育工作常态化发展。
  协同配合原则。重视家庭、社区的资源与力量,拓展教育辐射范围,引导家庭、社区共同参与,协同校内校外的教育影响。
  智慧教育三空间融合路径探索
  行远小学顺应时代趋势,以人的智慧推动空间,技术,管理,教与学方式的智慧……从教学时长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群体的更新及教学场域的创设等诸多方面并行推进,探寻与时代接轨的智慧教育新路径,创生更为开放的教育新生态。
  多时长共生。随着技术平台不断迭代升级,线上教学正在渐次生长,学习场景更加多元立体,大一统设置的学校教育理应有所突破和变革。
  课时弹性设置,让教和学更加自主。学校在建校之初就从课程和作息入手,营建弹性课时生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学科特点,将课时设置成15分钟的微课时,30—40分钟的芯课时,50—60分钟的长课时,满足不同课程的需求……让校园生活更自主。
  延展学习时长,实现家校融合共生。学校利用已有的平台资源,将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等线下集会课程,优化为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延展时间至晚上7:30—8:30线上进行,更人文地照顾家长的时间。同时,固定设置每晚7:00—7:30的家校线上交流时光,更智慧地推进家校共育,建设学习型家庭。
  多学科共融。全球媒介通信的发展,使得现在的教育需求不再是离散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教育概念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教师经验进行多维度的知识传播。
  主题融合课程,打破学科壁垒。结合学校文化,综合考虑传统节日等,在每学年设置不同的主题月,每个主题月设置不同的主题周。跨学科组建研发团队,将各学科知识融入其中,统整研发主题课程。
  暑期实践活动手册,充盈生活体验。每个假期,老师自主研发假期实践手册,内容涵盖时事政治、地方文化、综合实践等。以2020年暑期的实践手册为例,学校研发“重庆美食”“AI体验”“垃圾分类”“学期规划”四个主题课程,各学科内容整合,线上课程与线下活动混融,设置丰富的探索体验,实现“智从生活来,慧到生活去”的智慧教学理念。
  师资的跨学科整合运用,最大化地发挥了各学科的优势,不断突破学科边界,深挖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真正实现人的智慧成长。
  多群体共创。学校要打破社会、家庭对教育“隔岸观火”局面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多群体的共创意识,寻找共同的发力点,实现共建共享的教育新生态。
  让家长成为智慧教育的同行者。和家长共同研发网络素养课程,引领家长正确认识网络与学习的关系,让家长成为同行者,赢得家长支持,激发家长的能动性。
  让学生成为智慧教育的主力军。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同伴的互相促进。每学期竞选学长榜样,营建榜样成长营,在合作互助中影响学生成长。
  让教师成为智慧教育的顶梁柱。学校采用双线融合课程教学模式,一名主教线上授课,每班一名助教进行教学观察和辅助,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合作”成为常态,摈弃单打独斗。备课分4步:群体众筹,即群体畅想设计,头脑风暴;主备先行,设计初稿;主备说设计、谈困难,成员提供支持;优化细节,形成终稿。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发挥每个教师特长优势的同时又能突破学科本位,让教学设计更饱满,真正发挥群体智慧。
  让志愿者成为智慧教育的催化剂。学校开设“5+2劳动课程”,利用线上平台优势,足不出户就可以邀请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进学校的日常教学和课程研发。目前,学校已经邀请全国知名大学教授、社区工作者等十余名社会人士通过线上平台和学生互动。
  多场域共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习空间不再被物理环境所定义,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学习空间。
  重塑物理空间,为学习赋能。学校把相邻两间教室的隔墙优化成移动隔墙,研创“开合班组”教学模式,两个自然班既相对独立,又可以随需开展混龄活动、分层辅导、跨学科教学等。将走廊优化调整为非正式学习区,配备各类书籍、益智玩具、智能设备等。孩子们随需随意取用学习资源。
  共享云端空间,为学习供养。在实体学校,我们很难打造可以供各类人群随时交流的空间,在云端学校却很容易。学校在云端搭建各类圈子,面向所有人群开放,大家可以在圈子里分享交流、互鉴互启、共建共享。
  通过多场域共享,真正实现师生的交流互启、生生的协作共创、家长的共商互助、亲子的共建互信。
  三空间融合的未来样态
  行远小学通过以上四种途径重塑教育时空,探索家、校、社三空间融合的行远智慧教育,纵深探寻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教学的精准化、家校联系的智能化、社区资源的最优化路径,汇聚更多资源,联结更多的人、事、物,努力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混融共生,努力追求学生的“智学”、教师的“智研”、家长的“智陪”,更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智慧,以实现多维智能的智慧循环和智慧生态。
其他文献
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以下简称朝阳学校),梨树、山楂树、石榴树等各色果树在学生们的琅琅书声中开花结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岁月的流转间,朝阳学校历经八载,在引进第二实验小学办学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将精力最大化地用于“本土化”生长上,梳理并明晰了绿色教育体系,即尊重学生生命,尊重成长规律,根据儿童的个性和特长施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学校,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在此基础上,为了
期刊
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主体、多领域,教育扶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安徽霍山文峰学校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十几年前,霍山县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的大别山区贫困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并满足
期刊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聚焦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从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和健全办学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我们呼吁办學体制机制的创新。转变育人思维,激发办学活力,构建开放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把学校还给学校,释放校长、教师能量与潜力
期刊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前不久,无手无脚的四川泸州“梅子老师”的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她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支撑着残缺的身体在讲台上教书育人12年。她的事迹让人泪目,网友们纷纷为其点赞。  现代文明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着一个时代的良知。残疾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非凡的毅力,攻坚克难,自强自立;他们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他们以初心和奉献,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们虽历经风雨,却永
期刊
2020年7月,湖南耒阳市正源学校(以下简称“正源学校”)考生钟芳蓉以676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2020年高考文科第四名,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引发热议。像钟芳蓉一样,在她的母校正源学校,16000多名学生多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近九年有13名学生从该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正源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式、全寄宿制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矗立在青麓山中,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校园内奇石异草相映,绿地
期刊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结?当我们走进济南,看到那隐约在高楼大厦、山水景点间忽隐忽现的痕迹,与一切关于人的气息,都是教育的身影。这身影犹如在潺潺泉溪下浮动的绿藻,伴随着涌动的泉水,生生不息。恰如老舍先生所说,济南有着“绿的精神”。那是一种有生命力,可持续、可信任的绿,代表着教育的温和、平衡与希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
期刊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需要一系列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举措。为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近些年来,济南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从2017年11月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人事管理、创新教育评价考核方式。  在这块“试验田”上,高新区的34所学校全部加入改革行列,
期刊
教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进步。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教育越来越重要。在“人”的成长中,生命意象是辽阔的,我們的教育能否让这么多重的生命意象,仍然向着健康、热爱和美好前行,这可能是教育始终面临的课题。近二百年来的医学现代化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教育要遵循规律,前提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成为真正的教育科学。这或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
期刊
彩色的有机玻璃,拼出一幅祥云托举着初升太阳的曼妙图景,这是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明珠幼儿园的LOGO,它的背后蕴藏着太多人的坚守与付出。如果你到访这座小而精的幼儿园,想要听一听它半个世纪风雨兼程的故事,园长吴桂优一定会从这枚LOGO讲起——各方力量的凝聚,托起了明珠幼儿园的未来。  2021年,幼儿园迎来了50岁生日。岁月如歌,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幼儿园到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的华丽转身,它如何跨坎坷、辟
期刊
2017年以前,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教育忽视了评价对教学的服务作用,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降低了对教学的要求,教学质量出现了滑坡。我们反复思考认识到:教学和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或评是为了教和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教好才会有学生学好;只有立足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才能有好的教育。我们开启了教师成长“四部曲”的序幕。  2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