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主体、多领域,教育扶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安徽霍山文峰学校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十几年前,霍山县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的大别山区贫困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并满足当地老百姓对教育多元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时任霍山二中校长的刘彬怀揣着“让山区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的办学理想,创立了霍山文峰学校。经过十五年的稳健发展,霍山文峰学校已成为山区贫困学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放飞理想的芳草园。
办学前期,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这个群体中很多孩子存在“经济困难、教育缺位、亲情缺失与心理错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学校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探索,这实际上也是霍山文峰学校教育扶贫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智力扶贫,用知识点亮希望的航灯
学校教师从小处着眼、细微入手,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能;对一些厌学、偏科的孩子,认真分析原因,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对照课堂教学方法,检验学习效果。
每逢节假日,留守儿童会留在学校里复习巩固知识点、并对新课进行预习,不懂的地方可获得教师的解答和辅导,也可以参加社团与俱乐部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文峰特色的“三习、一辅导、一活动”——“三习”即复习、练习、预习,“一辅导”即教師答疑解惑,“一活动”即开展课外活动。如此,孩子们学得更扎实、玩得更开心,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每年有千余名文峰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考取理想的大学,走出落后的山区,书写精彩的人生。
心理扶贫,为心灵播洒七彩的阳光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孤僻或暴躁易怒的表现,只有从思想根源涤扫蒙尘,才能给他们一个无忧童年和美好未来。学校多措并举,从留守儿童“思想的发生处、知识的形成处、情感的涵育处、德育的生长处”着手,营造温馨、公平、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寻找和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和闪光点。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关怀帮助下,孩子们逐渐走出心灵的荒漠。从前的“调皮大王”变成了“乖孩子”;自私的“小气鬼”变得乐于助人;“邋遢生”变得讲卫生、有礼貌;成绩差的“后进生”,变得对学习有兴趣,成绩不断提高……
“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文峰人就是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呵护、影响、感动和激励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洒七彩的阳光。
精神扶贫,为童心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长期封闭式的校园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不免心生厌烦,产生孤独寂寞之感,究其原因,是精神上缺乏快乐的源泉和幸福的原动力。
精神的赤贫才是最大的贫穷,精神的富有才是最大的财富。学校以挖掘闪光点、励志促学为手段,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开发了书法、绘画、剪纸、诗词品鉴、民乐、舞蹈、武术、机器人等40多门校本课程。每年一届的诗歌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校园六节”已成为学校品牌文化,为学生打造多元平台,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才情得以飞扬。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作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新精神释放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而这恰好与文峰“寻找闪光点,追求最大值”的育人理念十分契合。在文峰,一科成绩的进步、一种文明的习惯、一门娴熟的乐器、一手漂亮的书法、一项小科技发明、一项文体特长……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尺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校园之星”“感动班级先进人物”“最美孝心少年”引导学生知荣辱,辨美丑,明善恶;“和谐班级”“和谐寝室”“文明标兵”激励学生努力奋进,校风学风蔚然向上。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阳光的照耀、榜样力量的催生,为一颗颗孤独的童心插上金色的翅膀,让孩子们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精神富足的人。
精准扶贫,落实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霍山文峰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多渠道、全方位向贫困生家长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另外,学校要求做到确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公开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教育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如春风吹绿了校园,融化了贫困学子内心的寒冰,为每一位受助学生带来心灵温暖和学习动力,激励他们努力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除严格落实国家的民生工程和资助政策,学校还把爱心帮扶纳入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每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一名贫困生,对贫困生施行“志智”双扶,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通过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学法指导、情感关怀、感恩教育等方式,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不仅密切了党群师生关系,同时也构建了和谐奋进的学校氛围。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从收入中提取3%~5%用于贫病学生的学费减免、奖励、助学、帮扶等。几年下来,累计发放费用达数百万元,千余人次直接受益。
扶贫济困,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大爱
霍山文峰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扶贫济困,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文峰人用爱心织就一张温暖细密的大网,帮助山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家住大山深处的储慧玲,家境十分贫寒,学校不仅对她费用全免,还为她发放每次返家的路费,2011年她顺利考入江南大学;父亲身患癌症的许军辉,在学校的资助下,2013年以全县中考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六安一中;自小失去双臂的曹磊,学校对他全免学杂费,老师和同学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照顾,让他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文峰人用善行义举诠释责任担当,延续着一场场暖意融融的爱心接力。叶晓敏是学校2014届高中毕业生,刚进入大学就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学校捐款8万多元,帮助她抗击病魔;学校为罹患髓母细胞瘤的童波老师捐款28万余元;为霍山县山王河村重病多年的教师杜丽送去爱心救助金2万元;为助力贫困茶农脱贫,每年采购贫困茶农的茶叶2万元;为在“苏迪罗”台风和洪灾中损失惨重的霍山县诸佛庵中学送去10万元捐款,帮助他们灾后重建;向六安市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学校被授予 “精准扶贫爱心企业”称号,总校长刘彬被授予“全省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中流击水不停棹,重任千钧再出发。经过多年良性发展,霍山文峰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品质不断凸显,办学成果愈加丰硕,正阔步行进在“优质、特色、品牌、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上。学校先后荣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作者单位:安徽霍山文峰学校)
责任编辑:王梦茜
安徽霍山文峰学校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十几年前,霍山县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的大别山区贫困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并满足当地老百姓对教育多元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时任霍山二中校长的刘彬怀揣着“让山区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的办学理想,创立了霍山文峰学校。经过十五年的稳健发展,霍山文峰学校已成为山区贫困学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放飞理想的芳草园。
办学前期,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这个群体中很多孩子存在“经济困难、教育缺位、亲情缺失与心理错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学校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探索,这实际上也是霍山文峰学校教育扶贫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智力扶贫,用知识点亮希望的航灯
学校教师从小处着眼、细微入手,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能;对一些厌学、偏科的孩子,认真分析原因,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对照课堂教学方法,检验学习效果。
每逢节假日,留守儿童会留在学校里复习巩固知识点、并对新课进行预习,不懂的地方可获得教师的解答和辅导,也可以参加社团与俱乐部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文峰特色的“三习、一辅导、一活动”——“三习”即复习、练习、预习,“一辅导”即教師答疑解惑,“一活动”即开展课外活动。如此,孩子们学得更扎实、玩得更开心,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每年有千余名文峰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考取理想的大学,走出落后的山区,书写精彩的人生。
心理扶贫,为心灵播洒七彩的阳光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孤僻或暴躁易怒的表现,只有从思想根源涤扫蒙尘,才能给他们一个无忧童年和美好未来。学校多措并举,从留守儿童“思想的发生处、知识的形成处、情感的涵育处、德育的生长处”着手,营造温馨、公平、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寻找和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和闪光点。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关怀帮助下,孩子们逐渐走出心灵的荒漠。从前的“调皮大王”变成了“乖孩子”;自私的“小气鬼”变得乐于助人;“邋遢生”变得讲卫生、有礼貌;成绩差的“后进生”,变得对学习有兴趣,成绩不断提高……
“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文峰人就是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呵护、影响、感动和激励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洒七彩的阳光。
精神扶贫,为童心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长期封闭式的校园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不免心生厌烦,产生孤独寂寞之感,究其原因,是精神上缺乏快乐的源泉和幸福的原动力。
精神的赤贫才是最大的贫穷,精神的富有才是最大的财富。学校以挖掘闪光点、励志促学为手段,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开发了书法、绘画、剪纸、诗词品鉴、民乐、舞蹈、武术、机器人等40多门校本课程。每年一届的诗歌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校园六节”已成为学校品牌文化,为学生打造多元平台,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才情得以飞扬。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作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新精神释放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而这恰好与文峰“寻找闪光点,追求最大值”的育人理念十分契合。在文峰,一科成绩的进步、一种文明的习惯、一门娴熟的乐器、一手漂亮的书法、一项小科技发明、一项文体特长……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尺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校园之星”“感动班级先进人物”“最美孝心少年”引导学生知荣辱,辨美丑,明善恶;“和谐班级”“和谐寝室”“文明标兵”激励学生努力奋进,校风学风蔚然向上。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阳光的照耀、榜样力量的催生,为一颗颗孤独的童心插上金色的翅膀,让孩子们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精神富足的人。
精准扶贫,落实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霍山文峰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多渠道、全方位向贫困生家长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另外,学校要求做到确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公开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教育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如春风吹绿了校园,融化了贫困学子内心的寒冰,为每一位受助学生带来心灵温暖和学习动力,激励他们努力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除严格落实国家的民生工程和资助政策,学校还把爱心帮扶纳入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每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一名贫困生,对贫困生施行“志智”双扶,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通过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学法指导、情感关怀、感恩教育等方式,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不仅密切了党群师生关系,同时也构建了和谐奋进的学校氛围。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从收入中提取3%~5%用于贫病学生的学费减免、奖励、助学、帮扶等。几年下来,累计发放费用达数百万元,千余人次直接受益。
扶贫济困,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大爱
霍山文峰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扶贫济困,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文峰人用爱心织就一张温暖细密的大网,帮助山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家住大山深处的储慧玲,家境十分贫寒,学校不仅对她费用全免,还为她发放每次返家的路费,2011年她顺利考入江南大学;父亲身患癌症的许军辉,在学校的资助下,2013年以全县中考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六安一中;自小失去双臂的曹磊,学校对他全免学杂费,老师和同学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照顾,让他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文峰人用善行义举诠释责任担当,延续着一场场暖意融融的爱心接力。叶晓敏是学校2014届高中毕业生,刚进入大学就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学校捐款8万多元,帮助她抗击病魔;学校为罹患髓母细胞瘤的童波老师捐款28万余元;为霍山县山王河村重病多年的教师杜丽送去爱心救助金2万元;为助力贫困茶农脱贫,每年采购贫困茶农的茶叶2万元;为在“苏迪罗”台风和洪灾中损失惨重的霍山县诸佛庵中学送去10万元捐款,帮助他们灾后重建;向六安市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学校被授予 “精准扶贫爱心企业”称号,总校长刘彬被授予“全省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中流击水不停棹,重任千钧再出发。经过多年良性发展,霍山文峰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品质不断凸显,办学成果愈加丰硕,正阔步行进在“优质、特色、品牌、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上。学校先后荣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作者单位:安徽霍山文峰学校)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