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改革应深入实施“联合办学”的策略,缓解新闻传播课程改革困难,并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关键词】高校 新闻传播课程 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28-02
近年来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相应地,对高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应坚持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本文试以广西大学为例,对高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为破解课程改革难题,高校应深入实施“联合办学”的策略,优化教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一、深入实施“联合办学”策略,缓解新闻传播课程改革困难
目前,新闻教育面临的一些具体困难表现在:
第一,一些新闻传播类的教师往往理论水平高,实践指导与实际操作能力差。他们可以挑出大众传播实践中的不足,也可以讲大众传播实践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如果让他们写一篇简单的新闻稿,却漏洞百出。
第二,讲授内容重叠。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很多新闻传播类的教材往往内容重叠。二是新闻院系快速扩张,大量新教师仓促上岗。他们对新闻传播类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缺乏深入理解,难以真正消化教材,往往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第三,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弹性大,由此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与理工科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不同,新闻传播类很多课程往往弹性很大,教学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既不注重教学思想的更新,也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其教学水平让人不敢恭维。此外,不少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短,经验少,教学技能还不够成熟,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第四,实践实验设备匹配困难。新闻传播类教育相比其他很多文科教育是需要重装备的。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新闻是文科中的工科”。而大众传播业的设备往往价格高,消耗大,更新换代快。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实验设备由于教育投入的有限往往难以同步跟上业界的发展。
联合办学是破解上述难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所谓联合办学,就是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不能关门办学,而要开门办学,充分与行业主管部门、媒体与相关企业合作,与之形成战略联盟。通过联合办学可以有利于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师资结构优化、教师实践经验积累、场所与硬件设备条件改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推进。联合办学的具体做法有: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家传媒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谈合作事宜;行业主管部门、媒体与相关企业在学院设立人才培养基地;聘请媒介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与传媒合作进行课题研究;部分媒介设备以合适方式赠与学校;在媒介成立学生实习基地。
以广西大学为例,该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实施“联合办学”策略,取得了不少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新闻出版总署西南地区新闻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广西大学。在此基礎上,由广西大学与广西新闻出版局联合申请“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也获得批复。
第二,广西媒体行业与广西新闻学院正式签署联合办学协议。2010年6月29日,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广西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广西新闻学会会长李启瑞代表媒体与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正式签署联合办学协议。
第三,媒体软件企业和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2011年4月,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广西大学新闻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在该院建设影像资料数字化数据加工与开发工作基地。这一基地目前是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地方高校达成的第一个合作项目。
第四,建设了一批高质量实习基地。广西大学在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综路传媒广告公司共34个单位设立教学与研究基地,其中有15家挂牌。在校内,该校以相关实验功能室为依托,将校内媒体广西大学广播电视中心、广西大学校报、空谷网站相继建设为校内实习基地,使之成为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平台。
第五,媒体单位向广西大学新闻学院捐赠了一批设备。近三年,新华社广西分社、广西日报等媒体单位向广西大学新闻学院捐赠了摄像机、照相机等价值20万元的设备。
第六,承担了一批媒体和广告公司委托的课题研究。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先后承担了“南宁日报社改版研究”、“广西工人报社发展战略研究”、“综路传媒广告公司路牌广告布局研究”等课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一)对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适当调整
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首先,在继将原来新闻采访、消息写作、通讯写作三门课程合并为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程,总课时为120学时(以理论讲授为主)基础上,将理论讲授压缩为80学时,增加实践课时40学时,这不仅可压缩重复内容,内容设置和安排更符合新闻传播实际和操作步骤,而且在学时上明确和保证了新闻实践的实施。其次,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大实践考核比例,对实践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学生在上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期间必须在校内外新闻媒体发表15篇新闻稿。实践分为0分的同学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再次,不断探索新的符合新闻采写课教学实际的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创办班报、召开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引导学生从校园新闻做起,培养新闻意识。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包括利用网络构建沟通、指导的平台;利用摄录设备对模拟新闻发布会录像,之后进行点评;不断收集音像资料补充教学资源等。
(二)探索部分课程实行校内校外教师共同授课制度
主要可在实务类课程开展这种探索。例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由以往主要由任课教师讲课改为任课教师、校外专家、校内实习基地教师共同授课或指导,校外专家、校内实习基地教师授课或指导课时占本课程学时一半。 (三)与媒体互相派员工挂职锻炼
为了解决部分青年教师实践指导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可选派青年教师前往媒体与广告公司挂职锻炼。目前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已有5名教师完成了锻炼,他们分别曾经在报社担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助理、广告公司策划总监助理等职务。媒体派至广西大学新闻学院的员工则要求他们完成一个专题研究并开设讲座,此外还要合作讲授一门课程。
(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1 实施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专业阅读,可指定由浅入深的专业必读书目,并要求班主任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2 开设学科前沿讲座。根据学科特点,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媒体机构从业人员和高校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增加学年论文环节,在第三学年时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
4 增设校内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在两个学期内完成,但是放在课外实施。
此外,可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并由学工举办“新闻传播学术技能节”。
(五)教学管理进行相应改革
1 根据学校有關人事管理规定,对教授、副教授的岗位职责均提出“承担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工作”的要求;引导、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尽力营造边学习,边建设,边评价,边提高,边奖励的课改气氛。
2 在学校指导下实施本科责任教师制度。在每个本科专业中设置1位专业责任教师,3位课程责任教授。由这4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由专业责任教授任组长。专业建设小组开展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抓好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主要课程的建设工作。专业课程责任教授主要负责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要课程(含实验课)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专业责任教授岗位津贴为每人每月1500元,课程责任教授岗位津贴为每人每月600元。
3 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学校、学院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包括学校、学院组织期中、期末及抽检;外部评价包括通过对学生发放和收集《满意度调查表》和召开会议的方式了解教学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此门课程教学过程是否规范和符合要求;本科生从此门课程所受的裨益。同时,学院把课程建设工作纳入考核教研室教学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4 增加课程改革补贴。在教学工作量考核中,设置课程改革补贴系数,从组织进行课内和课外小组讨论;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答疑;组织进行课程测验;组织学生写课程论文或做课程设计,并予以批改四个方面予以补贴。
5 完善研究生助教管理。扩大助教岗位数量,优先安排课改教师的助教岗位,并给予一定助教津贴。硕士生导师须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承担其本科课程助教工作。
6 建设学生评教机制。合理运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建立一套学生评价系统;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看法,并保证其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做好反馈工作,使得学生的意见能够及时传递给教师。
三、存在困难与未来设想
由于参加教改的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目前工作量计算补贴尚未完全到位,这直接影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热情。
目前一线教师大多将较多时间和较大精力投入到科研,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尤其是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以广西大学新闻学院为例。该院新闻作品、广播电视作品、广告作品和摄影作品都不算科研成果,这就造成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做科研都愿意往史论方向靠,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实务作品的动力就更低了。而“联合办学”,业界对能够获得的直接实惠感受不深,这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与媒体互相派员工挂职锻炼”这一合作,目前媒体就尚未派出员工来学校挂职。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员工来学校工作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
解决这些困难我们目前有这样一些设想:第一,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尽快将新闻传播类作品列入科研成果类目,尽快出台工作量计算补贴办法文件。第二,学院从创收中设立教学改革基金专项,用于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第三,与业界进行更深入探讨,找到更多共同利益开发点。比如是否可以合作开展相关传媒产品开发与制作等。第四,在人才培养方面,探讨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业主管部门、媒体机构、信息企业联合成立专业和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统筹校内外各种专业和课程建设资源,联合指导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实现两个建设主体资源共享,行业、媒体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切实把专业办得特色鲜明、学生满意。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高校 新闻传播课程 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28-02
近年来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相应地,对高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应坚持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本文试以广西大学为例,对高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为破解课程改革难题,高校应深入实施“联合办学”的策略,优化教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一、深入实施“联合办学”策略,缓解新闻传播课程改革困难
目前,新闻教育面临的一些具体困难表现在:
第一,一些新闻传播类的教师往往理论水平高,实践指导与实际操作能力差。他们可以挑出大众传播实践中的不足,也可以讲大众传播实践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如果让他们写一篇简单的新闻稿,却漏洞百出。
第二,讲授内容重叠。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很多新闻传播类的教材往往内容重叠。二是新闻院系快速扩张,大量新教师仓促上岗。他们对新闻传播类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缺乏深入理解,难以真正消化教材,往往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第三,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弹性大,由此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与理工科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不同,新闻传播类很多课程往往弹性很大,教学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既不注重教学思想的更新,也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其教学水平让人不敢恭维。此外,不少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短,经验少,教学技能还不够成熟,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第四,实践实验设备匹配困难。新闻传播类教育相比其他很多文科教育是需要重装备的。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新闻是文科中的工科”。而大众传播业的设备往往价格高,消耗大,更新换代快。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实验设备由于教育投入的有限往往难以同步跟上业界的发展。
联合办学是破解上述难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所谓联合办学,就是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不能关门办学,而要开门办学,充分与行业主管部门、媒体与相关企业合作,与之形成战略联盟。通过联合办学可以有利于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师资结构优化、教师实践经验积累、场所与硬件设备条件改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推进。联合办学的具体做法有: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家传媒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谈合作事宜;行业主管部门、媒体与相关企业在学院设立人才培养基地;聘请媒介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与传媒合作进行课题研究;部分媒介设备以合适方式赠与学校;在媒介成立学生实习基地。
以广西大学为例,该校新闻传播课程教学中实施“联合办学”策略,取得了不少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新闻出版总署西南地区新闻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广西大学。在此基礎上,由广西大学与广西新闻出版局联合申请“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也获得批复。
第二,广西媒体行业与广西新闻学院正式签署联合办学协议。2010年6月29日,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广西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广西新闻学会会长李启瑞代表媒体与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正式签署联合办学协议。
第三,媒体软件企业和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2011年4月,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广西大学新闻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在该院建设影像资料数字化数据加工与开发工作基地。这一基地目前是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地方高校达成的第一个合作项目。
第四,建设了一批高质量实习基地。广西大学在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综路传媒广告公司共34个单位设立教学与研究基地,其中有15家挂牌。在校内,该校以相关实验功能室为依托,将校内媒体广西大学广播电视中心、广西大学校报、空谷网站相继建设为校内实习基地,使之成为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平台。
第五,媒体单位向广西大学新闻学院捐赠了一批设备。近三年,新华社广西分社、广西日报等媒体单位向广西大学新闻学院捐赠了摄像机、照相机等价值20万元的设备。
第六,承担了一批媒体和广告公司委托的课题研究。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先后承担了“南宁日报社改版研究”、“广西工人报社发展战略研究”、“综路传媒广告公司路牌广告布局研究”等课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一)对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适当调整
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首先,在继将原来新闻采访、消息写作、通讯写作三门课程合并为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程,总课时为120学时(以理论讲授为主)基础上,将理论讲授压缩为80学时,增加实践课时40学时,这不仅可压缩重复内容,内容设置和安排更符合新闻传播实际和操作步骤,而且在学时上明确和保证了新闻实践的实施。其次,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大实践考核比例,对实践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学生在上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期间必须在校内外新闻媒体发表15篇新闻稿。实践分为0分的同学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再次,不断探索新的符合新闻采写课教学实际的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创办班报、召开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引导学生从校园新闻做起,培养新闻意识。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包括利用网络构建沟通、指导的平台;利用摄录设备对模拟新闻发布会录像,之后进行点评;不断收集音像资料补充教学资源等。
(二)探索部分课程实行校内校外教师共同授课制度
主要可在实务类课程开展这种探索。例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由以往主要由任课教师讲课改为任课教师、校外专家、校内实习基地教师共同授课或指导,校外专家、校内实习基地教师授课或指导课时占本课程学时一半。 (三)与媒体互相派员工挂职锻炼
为了解决部分青年教师实践指导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可选派青年教师前往媒体与广告公司挂职锻炼。目前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已有5名教师完成了锻炼,他们分别曾经在报社担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助理、广告公司策划总监助理等职务。媒体派至广西大学新闻学院的员工则要求他们完成一个专题研究并开设讲座,此外还要合作讲授一门课程。
(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1 实施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专业阅读,可指定由浅入深的专业必读书目,并要求班主任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2 开设学科前沿讲座。根据学科特点,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媒体机构从业人员和高校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增加学年论文环节,在第三学年时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
4 增设校内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在两个学期内完成,但是放在课外实施。
此外,可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并由学工举办“新闻传播学术技能节”。
(五)教学管理进行相应改革
1 根据学校有關人事管理规定,对教授、副教授的岗位职责均提出“承担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工作”的要求;引导、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尽力营造边学习,边建设,边评价,边提高,边奖励的课改气氛。
2 在学校指导下实施本科责任教师制度。在每个本科专业中设置1位专业责任教师,3位课程责任教授。由这4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由专业责任教授任组长。专业建设小组开展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抓好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主要课程的建设工作。专业课程责任教授主要负责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要课程(含实验课)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专业责任教授岗位津贴为每人每月1500元,课程责任教授岗位津贴为每人每月600元。
3 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学校、学院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包括学校、学院组织期中、期末及抽检;外部评价包括通过对学生发放和收集《满意度调查表》和召开会议的方式了解教学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此门课程教学过程是否规范和符合要求;本科生从此门课程所受的裨益。同时,学院把课程建设工作纳入考核教研室教学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4 增加课程改革补贴。在教学工作量考核中,设置课程改革补贴系数,从组织进行课内和课外小组讨论;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答疑;组织进行课程测验;组织学生写课程论文或做课程设计,并予以批改四个方面予以补贴。
5 完善研究生助教管理。扩大助教岗位数量,优先安排课改教师的助教岗位,并给予一定助教津贴。硕士生导师须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承担其本科课程助教工作。
6 建设学生评教机制。合理运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建立一套学生评价系统;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看法,并保证其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做好反馈工作,使得学生的意见能够及时传递给教师。
三、存在困难与未来设想
由于参加教改的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目前工作量计算补贴尚未完全到位,这直接影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热情。
目前一线教师大多将较多时间和较大精力投入到科研,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尤其是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以广西大学新闻学院为例。该院新闻作品、广播电视作品、广告作品和摄影作品都不算科研成果,这就造成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做科研都愿意往史论方向靠,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实务作品的动力就更低了。而“联合办学”,业界对能够获得的直接实惠感受不深,这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与媒体互相派员工挂职锻炼”这一合作,目前媒体就尚未派出员工来学校挂职。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员工来学校工作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
解决这些困难我们目前有这样一些设想:第一,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尽快将新闻传播类作品列入科研成果类目,尽快出台工作量计算补贴办法文件。第二,学院从创收中设立教学改革基金专项,用于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第三,与业界进行更深入探讨,找到更多共同利益开发点。比如是否可以合作开展相关传媒产品开发与制作等。第四,在人才培养方面,探讨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业主管部门、媒体机构、信息企业联合成立专业和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统筹校内外各种专业和课程建设资源,联合指导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实现两个建设主体资源共享,行业、媒体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切实把专业办得特色鲜明、学生满意。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