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作文,因为篇幅短小,批阅时间短,可及时点评,更具时效性,弥补了大作文教学训练次数少、评改反馈周期长等硬伤,成为了单元习作教学的最好补充对象,更成为学生日常习作训练最好的抓手。
笔者把“微作开展实施”分成三个阶段(表一),在此具体谈谈第二阶段的实施及思考。
一、破生活之拘,得微作之趣
微作文的“微”字,有细小的意思,要求写作者在极短暂的时间里用较少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情感世界、心灵感情悟。它的特点是篇幅小、选材角度灵活、事件丰富多样、感受入微、语言精炼。这种形式与传统作文形式相比,更容易为学生所把握,从而降低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所以,第一阶段:激活兴趣,提内驱力;觀照生活,丰盈素材。第二阶段:打破拘束,素材多样;童趣存留,钟爱微作。(不细谈)
二、借微作之路,施提升之策
在微作研究路上,笔者时常反思,光让学生写就够了吗?他们光有兴趣就够了吗?那如何提升呢?笔者作如下尝试。
1.微训练,由易到难,梯度式提升
①瞄准言语生长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势在必行,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教师应该有把握“言语生长点”的敏感性,由易到难,瞄准训练的地方,梯度式地帮助学生提升。
②落实言语训练点
陶行知说:“种田就要在田里教,这样种田的方方面面便能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落实。”引导学生进行微作也一样,教师只有手把手地把写的要点讲清楚,学生提笔才会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
于是,教师要“教”。同样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言语生长点为例,笔者是如何落实的呢?课堂 微课结合。在微课中,我有以下步骤(如图一):
一、图片激趣,出“关键”
二、范例引领,知“关键”
三、归纳方法,解“关键”(1.归纳位置作用2.解释关键作用)
四、牛刀小试,写“关键”(1.写熟悉的“关键句”2.写理解后的“关键句”写“关键中”的一段话)
2.微作报,由点及面,融入式提升
①整理《班级微作集》
建立“班级微作集”,把班上优秀作品做成集子供全班同学阅读。孩子自豪、兴奋。可是,用着用着发现“微作集”传阅率较慢,马上转变想法,建立“班报”。
②创建《班级微作小报》
与学生共同商讨后,每篇微作,达到四星的同学,就请父母帮忙录入成电子文稿),投到老师的邮箱处。用微报的形式,加快学习的步伐,让佳作传到每位同学的手中。
每份微作报,都设立“父母有话说”一栏,让父母参与其中。刚才始,投稿的人由优秀的带动,随后,由点到面。每位投稿被选上的同学,以及作“点评”的家长,都有证书一份(如图二)。
③由点到面,由校到家,创《家长微报专刊》
学生的平台搭建了,表达的欲望打开,家长呢?好几位家长提出,他们也要投稿,于是乎,家长微报一同呈现。孩子在阅读父母的文字时,感动至深。
3.微课堂,由散至聚,聚拢式拔节
①面对面,培养“高阶思维”式微课堂
每周一节微报共享课堂,正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时机,正是由散至聚,帮助学生思维拔节的时机。
“一篇篇的上报微作一定是好微作?”“凭什么他的微作可以上微报?”用一串“挑逗性”问题,激发学生批判性质疑和发思,慢慢引导学生看到文章的好与不足。“自己的文章真不如别人?”不对,也许是态度问题罢了。带着批判性与反思性,培养高阶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知道什么叫好文,什么叫流水文,如何避免,如何改正?同一件事,微作报中同学们有不同的写法,哪些写法更吸引人?学生阅读中,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维度,也算是群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对比中,也慢慢培养了学生思维。由各自阅读,到聚拢式思维拔节。
②人对机,培养“自主学习”式微课堂
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根据学生需求,开发微课堂系列课程(如表三)。微课堂,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等手段的训练,从中习得学习写微作的技巧,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练能”打开一条通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写作知识、习作方法的习得,在师生对话交流、体验交际的过程中共同建构。
三、为言语之用,扎素养之根
1.以生活为窗口,自然随情
微作,以“生活”为窗口,以“学生诉求”为方向,鼓励学生“情绪宣泄”,自由写作。让他们自由地浸润在母语环境里,他们就会有着无穷的言语潜能,有所想、所悟、所感,只要有机会,抓住情绪,表达自然喷薄而出。
2.依微作为抓手,有的放矢
微作融生活,通过微训练,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微作报,由点及面,融入式提升;微课堂,由散至聚,聚拢式拔高。一系列的策略,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更是儿童富有个性的生命表达,是向鲜活、多彩、真实的儿童生活的回归。
笔者把“微作开展实施”分成三个阶段(表一),在此具体谈谈第二阶段的实施及思考。
一、破生活之拘,得微作之趣
微作文的“微”字,有细小的意思,要求写作者在极短暂的时间里用较少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情感世界、心灵感情悟。它的特点是篇幅小、选材角度灵活、事件丰富多样、感受入微、语言精炼。这种形式与传统作文形式相比,更容易为学生所把握,从而降低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所以,第一阶段:激活兴趣,提内驱力;觀照生活,丰盈素材。第二阶段:打破拘束,素材多样;童趣存留,钟爱微作。(不细谈)
二、借微作之路,施提升之策
在微作研究路上,笔者时常反思,光让学生写就够了吗?他们光有兴趣就够了吗?那如何提升呢?笔者作如下尝试。
1.微训练,由易到难,梯度式提升
①瞄准言语生长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势在必行,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教师应该有把握“言语生长点”的敏感性,由易到难,瞄准训练的地方,梯度式地帮助学生提升。
②落实言语训练点
陶行知说:“种田就要在田里教,这样种田的方方面面便能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落实。”引导学生进行微作也一样,教师只有手把手地把写的要点讲清楚,学生提笔才会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
于是,教师要“教”。同样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言语生长点为例,笔者是如何落实的呢?课堂 微课结合。在微课中,我有以下步骤(如图一):
一、图片激趣,出“关键”
二、范例引领,知“关键”
三、归纳方法,解“关键”(1.归纳位置作用2.解释关键作用)
四、牛刀小试,写“关键”(1.写熟悉的“关键句”2.写理解后的“关键句”写“关键中”的一段话)
2.微作报,由点及面,融入式提升
①整理《班级微作集》
建立“班级微作集”,把班上优秀作品做成集子供全班同学阅读。孩子自豪、兴奋。可是,用着用着发现“微作集”传阅率较慢,马上转变想法,建立“班报”。
②创建《班级微作小报》
与学生共同商讨后,每篇微作,达到四星的同学,就请父母帮忙录入成电子文稿),投到老师的邮箱处。用微报的形式,加快学习的步伐,让佳作传到每位同学的手中。
每份微作报,都设立“父母有话说”一栏,让父母参与其中。刚才始,投稿的人由优秀的带动,随后,由点到面。每位投稿被选上的同学,以及作“点评”的家长,都有证书一份(如图二)。
③由点到面,由校到家,创《家长微报专刊》
学生的平台搭建了,表达的欲望打开,家长呢?好几位家长提出,他们也要投稿,于是乎,家长微报一同呈现。孩子在阅读父母的文字时,感动至深。
3.微课堂,由散至聚,聚拢式拔节
①面对面,培养“高阶思维”式微课堂
每周一节微报共享课堂,正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时机,正是由散至聚,帮助学生思维拔节的时机。
“一篇篇的上报微作一定是好微作?”“凭什么他的微作可以上微报?”用一串“挑逗性”问题,激发学生批判性质疑和发思,慢慢引导学生看到文章的好与不足。“自己的文章真不如别人?”不对,也许是态度问题罢了。带着批判性与反思性,培养高阶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知道什么叫好文,什么叫流水文,如何避免,如何改正?同一件事,微作报中同学们有不同的写法,哪些写法更吸引人?学生阅读中,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维度,也算是群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对比中,也慢慢培养了学生思维。由各自阅读,到聚拢式思维拔节。
②人对机,培养“自主学习”式微课堂
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根据学生需求,开发微课堂系列课程(如表三)。微课堂,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等手段的训练,从中习得学习写微作的技巧,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练能”打开一条通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写作知识、习作方法的习得,在师生对话交流、体验交际的过程中共同建构。
三、为言语之用,扎素养之根
1.以生活为窗口,自然随情
微作,以“生活”为窗口,以“学生诉求”为方向,鼓励学生“情绪宣泄”,自由写作。让他们自由地浸润在母语环境里,他们就会有着无穷的言语潜能,有所想、所悟、所感,只要有机会,抓住情绪,表达自然喷薄而出。
2.依微作为抓手,有的放矢
微作融生活,通过微训练,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微作报,由点及面,融入式提升;微课堂,由散至聚,聚拢式拔高。一系列的策略,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更是儿童富有个性的生命表达,是向鲜活、多彩、真实的儿童生活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