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电教媒体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平台。由于多媒体的参与,使课堂教育信息的传播形式有新的变化。作为教师,怎样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传播教育信息,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科学安排教学过程,选取电教媒体运用的最佳点,使其发挥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现在面对学生的“减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不感到负担。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多媒体屏幕首先通过录像放出我们学校大门,这时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认识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认识,是我们的学校。”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学校上了屏幕,非常的兴奋,接着又通过录像,带领他们参观了学校的各个地方,这对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太高兴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接着又出现学校大操场,多媒体展示操场上学校正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赛跑、跳绳、踢毽、跳远等项目,还有观战的同学,再配上画外音,让学生情绪激昂,同时注意力也很集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看大屏幕画面,学生发现看台上有一些饮料,围绕“有多少盒”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轻松地学完了新课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開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运用电教手段,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先显示学生熟悉的红领巾、三角巾、折扇的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三角形,随即隐去这几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
四、运用多媒体扩充信息,增加密度
借助多媒体辅助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复习、练习课中由于课内外时间总量是有限的,超量过度训练,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只能就事论事,无暇顾及有效地反省。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长久地停留在此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它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在课前把复习、练习的知识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它收入的信息多、快,节省了时间。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界面,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去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现在面对学生的“减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不感到负担。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多媒体屏幕首先通过录像放出我们学校大门,这时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认识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认识,是我们的学校。”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学校上了屏幕,非常的兴奋,接着又通过录像,带领他们参观了学校的各个地方,这对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太高兴了,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接着又出现学校大操场,多媒体展示操场上学校正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赛跑、跳绳、踢毽、跳远等项目,还有观战的同学,再配上画外音,让学生情绪激昂,同时注意力也很集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看大屏幕画面,学生发现看台上有一些饮料,围绕“有多少盒”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轻松地学完了新课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開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运用电教手段,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先显示学生熟悉的红领巾、三角巾、折扇的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三角形,随即隐去这几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
四、运用多媒体扩充信息,增加密度
借助多媒体辅助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复习、练习课中由于课内外时间总量是有限的,超量过度训练,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只能就事论事,无暇顾及有效地反省。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长久地停留在此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它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在课前把复习、练习的知识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它收入的信息多、快,节省了时间。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界面,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去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