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密不可分。为此,需要反思和厘清现有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创新制度机制,完善教师进修培训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关键词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6-0049-06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优化农民素质结构、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为使培训功能更好地发挥,服务于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便是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中、素质优良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一、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培养对象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办学层次上,有低、中、高多层次化的特点;在办学形式上,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又要尽量将教育培训安排在学习者的业余时间;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上,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有实践教学。这些多元化特点要求加强适应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江苏省部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就业准入不严。
(一)数量不适应现实需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现代农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农民,都需要接受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这就使得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规模上有了空前的发展,而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却远远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约为25∶1,与普通高中16∶1的生师比差距较明显[1]。
二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匮乏,结构性短缺严重。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16.11万人,比上年增加29.22万人,教职工8.53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万人,比上年减少0.56万人[2]。就江苏而言,除了苏南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还有许多地区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至今仍然没能解决管理者和教师的独立编制问题,还依附在普通中小学。受编制限制,有些农村地区严重缺乏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有的地区仅有专职管理人员,远远达不到1995年8月1日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所规定的“学校专职教师要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的要求,也达不到部分乡镇“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的要求,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普遍,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职业学校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课题组对苏中苏北地区的203位受训学员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中认为“师资缺乏”的有53位,仅次于认为“学员缺乏积极性”选项的55人。见图1。
三是兼职教师形同虚设。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为顺利通过年终考核,达到文件规定的兼职教师数量,“聘请”了上千名退休干部、教师、大学生等担任兼职教师,但真正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却寥寥无几。
(二)师资素质不高
我国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存在教育机会不均衡现象,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文化程度和科技素养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弱,整体素质与实施成人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老龄化严重。目前许多地方的成人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还与本地中小学或者中等职业学校在一起,没有单列开来,这种不健全的职称评聘机制导致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工作。再加上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把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当成收容所或养老院,将农村机构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年纪较大即将退休或者教学水平较差的中小学教师安排到农村成校,造成人员结构老化,缺乏活力。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走访江苏省各地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时发现,有些地方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平均年龄达到53岁。
其次,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农村教师收入水平低是优秀骨干教师不愿到农村从教、农村教师向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课题组通过对83位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管理者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认为师资“非常缺乏”的管理者有12人;认为“比较缺乏”的有28人,两者累计占到48.2%;认为“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为27人;认为“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有10人;认为“数量够但质量不高”的管理者有6人。见图2。
(三)师资结构乏优
第一,专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除苏南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苏中、苏北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成人职业学校仅有一名校长或几名专职管理人员,没有专职教师,再加上我国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补充渠道单一,兼职教师政策不到位,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固定的兼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需要。
第二,学历结构重心偏低。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专业结构中,管理、师范等科班出身的教师严重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师稀缺,这就导致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实践能力较欠缺、科研能力较薄弱、发展潜力较小。 第三,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务方面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严重不足,年龄结构上老中青比例失调。
第四,知识结构不完善。课题组通过与江苏部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访谈发现,他们普遍来自中小学,缺乏专业知识。
第五,能力结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多数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师是来自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他们不了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规律,不了解学员的学习特点;二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缺乏农村成人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就业准入不严,重使用轻培养,教师进修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不断的参与继续教育,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学习最新的知识与技能,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技能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缺乏专门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也无完善的专业标准和准入制度,专业性不强,导致现有教师不注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
其次,与国外完善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相比,我国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培训几乎全在教师进修学校完成,渠道单一,覆盖面窄,基地基础条件差,培训项目不健全、不规范。
最后,专业化培训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教师培训未作为考核硬指标,再加上经费限制,造成很多教师缺乏适当的培训。有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师根本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还有部分学校每年派一两名教师参加培训,但培训回校后也没有组织对未参训的教师继续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不符合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的特点,教师参训后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技巧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降低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课题组通过对江苏省326名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培训很有用”的仅56人;认为“部分有用”的有197人,而认为“没用”的竟达73人。见图3。
二、制约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不重视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培训的质量,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比如,法国的《继续教育法》规定每个教师工作一年即可享受每年两周的进修假;英国的《教师工资待遇法》也强制规定教师的在职培训,其中包括5天的专业发展日,为确保有3%的教师能在任何时间内都可以带薪进修,英国政府于1992年颁布实施了《教育白皮书》,规定新任成人教育教师需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则是每7年轮流脱产进修1次。
但是在我国,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当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来做,只做表面文章,实际地位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地位。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
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言,与中小学相比,对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有关规定表述含糊,难以操作,虽然在学历上和技能上都提到了资格准入的要求,但忽视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专业知识结构。如,1993年的《教师法》中对教师资格和任用做出了“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资格考试”的规定;而2005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也指出“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三)体制缺位
首先,师资结构不健全,课题组调查发现,尚未建立起以县域为中心的完善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人才库,因此,缺乏稳定的专业课教师来源渠道,专业课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教师结构得不到优化。第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缺少完整的兼职教师考评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第三,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进修缺乏培训基地、经费和激励制度,重使用、轻培训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继续教育动力不强,专业化发展受限。
(四)经费不足
我国长期受经费的限制,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无法从企业和社会上选聘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优化师资结构,弥补专业课培训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经费短缺成了制约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在1978年的《成人教育法》中即规定各州要对成教教师培养进行财政支持;墨西哥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起就明确规定,在职教师进修期间工资照发;瑞典规定,教师业务进修,薪金照发,并且国家报销教师外出受教育的生活费等[3]。
而我国政府在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规定中多用“一定比例”这类模糊词语,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存在着较大的伸缩空间,同时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政府在进行资金分配时会向城市倾斜,加剧了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办学经费的不足,经费短缺直接导致学校无法让教师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来提高专业技能,也无法通过外聘教师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组对83名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仅有2人认为经费投入“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而认为“部分专业能满足需要”、“基本满足需要”分别为40人和32人,有9位管理者认为“非常缺乏”。见图4。
三、优化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结构的举措
(一)完善政策和法规,提高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地位
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法规和战略的导向者、设计师,要出台有利于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加入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关注认可、教师乐于选择的有利于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1.完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
国外普遍重视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纷纷通过立法保障教师的进修权利,比如,美国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成人教育法》,规定“每个州至少设立一所高等学校负责成人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许多州政府还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了成人教育教师具体的在职进修期限,如田纳西州为每年5天,加利福尼亚州为每年150小时;日本在《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规定教育公务员必须不断进行研究和提高修养;丹麦于1969年通过法律规定,成人教育教师必须接受180小时的在职培训[4]。因此,要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用政策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制度、在职人员的进修权利等方面的内容,保证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和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依法治教,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2.反思和清理现行政策,落实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编制
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宜兴市编办早在10年前就与教育部门单独核定成人学校编制,按照人口万分之1.5的标准核定成人学校编制,不占用中小学编制;海安县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121人,规模最大的学校有16人,最少的学校也有5人,平均每校9人,专职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3周岁,专职教师平均年龄46周岁。这些专职教师都是成人教育独立编制,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一样,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享受绩效工资。应该借鉴这些地区的经验,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本地区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动态管理办法,实现编制的定期调整,不断优化农村成人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使教师配备与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3.创新机制,完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保障制度
首先,制定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国家教育部,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单列,以满足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广大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者的需要。其次,建立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制度。从上而下地制定优惠政策,拓宽面向社会招聘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比如提高工资待遇,给予额外补贴、实施艰苦工作津贴、制订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培训教师晋升的专门规定等方法,吸引更多人报考、应聘,从整体上提高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再次,逐步完善资格准入和考核制度。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培训教师需要持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三证,凭证上岗,三证缺一不可。同时,还要完善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逐步取消终身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行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年审制度,对在职教师定期聘任,择优上岗,促进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1.设立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继续教育机构
可以借鉴国外依托大学、专门培训机构、社会团体等多种教育资源开展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多样的培训渠道。首先,可以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对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解决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其次,可以邀请本地区的专家,利用节假日对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实训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再次,还可以依托当地的高校、职业学校等机构,利用其实训场地安排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培训。
2.建立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可将教师任期证书分为临时、短期和长期三种,每一种任期证书都有一定的任期年限规定,到期之前必须要更换,更换新证的条件便是教师需学习继续教育所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继续任教或取得高一级任期证书,从而促使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3.建立健全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第一,实行进修休假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每3年享有3~6个月带薪进修休假的权利,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完全不受影响。第二,建立与教学评价结果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将在职进修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规定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并通过相应的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方能获得评优、职称评聘、晋级加薪、岗位变换等机会,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完善管理制度,激发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积极性
1.建立动态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师资结构
采用校长和教师定期流动机制。应建立相应的区域内教师资源库,对现有教师进行有效使用和调配,并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使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化,比如规定全县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教师每3年流动一次。通过校长教师区域之间的流动,不仅能解决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师资普遍短缺的现状,而且还使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平衡,提高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师资素质。
2.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固定兼职教师师资库
多渠道吸引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到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兼职任教,以缓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兼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将社会、企业、本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基地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学校来,成为学校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
(四)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1.创新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方式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比如,青年教师导师制式、校本培训式、经验交流会式、“请进来”和“送出去”等方式。为使本校教师尽快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农村成人职业学校要经常邀请周边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本校教师做专题讲座,或者组织本校教师去其他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
2.改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结构
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改善学历偏低、专业技能缺乏的现象。建议对于50周岁以下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可以规定其在5年内获得相应学位,而对于来自普通教育的教师,还需要规定3年内接受不少于6个月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农村成人职业学校要鼓励40周岁以下的教师脱产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可以通过专升本、自学考试、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形式提升学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送优秀骨干教师去国外深造。
3.提高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建议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可以要求教师每三年至少有半年以上的实践工作时间,每年必须安排2位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moe/201107/20110706/219382092-3.html
[3]罗家英.国外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24-126.
[4]杨茹,宋国恺.国外农民的职业培训[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55.
关键词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6-0049-06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优化农民素质结构、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为使培训功能更好地发挥,服务于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便是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中、素质优良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一、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培养对象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办学层次上,有低、中、高多层次化的特点;在办学形式上,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又要尽量将教育培训安排在学习者的业余时间;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上,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有实践教学。这些多元化特点要求加强适应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江苏省部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就业准入不严。
(一)数量不适应现实需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现代农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农民,都需要接受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这就使得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规模上有了空前的发展,而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却远远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约为25∶1,与普通高中16∶1的生师比差距较明显[1]。
二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匮乏,结构性短缺严重。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16.11万人,比上年增加29.22万人,教职工8.53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万人,比上年减少0.56万人[2]。就江苏而言,除了苏南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还有许多地区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至今仍然没能解决管理者和教师的独立编制问题,还依附在普通中小学。受编制限制,有些农村地区严重缺乏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有的地区仅有专职管理人员,远远达不到1995年8月1日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所规定的“学校专职教师要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的要求,也达不到部分乡镇“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的要求,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普遍,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职业学校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课题组对苏中苏北地区的203位受训学员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中认为“师资缺乏”的有53位,仅次于认为“学员缺乏积极性”选项的55人。见图1。
三是兼职教师形同虚设。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为顺利通过年终考核,达到文件规定的兼职教师数量,“聘请”了上千名退休干部、教师、大学生等担任兼职教师,但真正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却寥寥无几。
(二)师资素质不高
我国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存在教育机会不均衡现象,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文化程度和科技素养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弱,整体素质与实施成人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老龄化严重。目前许多地方的成人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还与本地中小学或者中等职业学校在一起,没有单列开来,这种不健全的职称评聘机制导致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工作。再加上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把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当成收容所或养老院,将农村机构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年纪较大即将退休或者教学水平较差的中小学教师安排到农村成校,造成人员结构老化,缺乏活力。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走访江苏省各地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时发现,有些地方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平均年龄达到53岁。
其次,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农村教师收入水平低是优秀骨干教师不愿到农村从教、农村教师向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课题组通过对83位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管理者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认为师资“非常缺乏”的管理者有12人;认为“比较缺乏”的有28人,两者累计占到48.2%;认为“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为27人;认为“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有10人;认为“数量够但质量不高”的管理者有6人。见图2。
(三)师资结构乏优
第一,专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除苏南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苏中、苏北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成人职业学校仅有一名校长或几名专职管理人员,没有专职教师,再加上我国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补充渠道单一,兼职教师政策不到位,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固定的兼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需要。
第二,学历结构重心偏低。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专业结构中,管理、师范等科班出身的教师严重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师稀缺,这就导致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实践能力较欠缺、科研能力较薄弱、发展潜力较小。 第三,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务方面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严重不足,年龄结构上老中青比例失调。
第四,知识结构不完善。课题组通过与江苏部分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访谈发现,他们普遍来自中小学,缺乏专业知识。
第五,能力结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多数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师是来自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师,他们不了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规律,不了解学员的学习特点;二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缺乏农村成人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就业准入不严,重使用轻培养,教师进修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不断的参与继续教育,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学习最新的知识与技能,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技能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缺乏专门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也无完善的专业标准和准入制度,专业性不强,导致现有教师不注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
其次,与国外完善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相比,我国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培训几乎全在教师进修学校完成,渠道单一,覆盖面窄,基地基础条件差,培训项目不健全、不规范。
最后,专业化培训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教师培训未作为考核硬指标,再加上经费限制,造成很多教师缺乏适当的培训。有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教师根本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还有部分学校每年派一两名教师参加培训,但培训回校后也没有组织对未参训的教师继续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不符合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的特点,教师参训后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技巧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降低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课题组通过对江苏省326名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培训很有用”的仅56人;认为“部分有用”的有197人,而认为“没用”的竟达73人。见图3。
二、制约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不重视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培训的质量,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比如,法国的《继续教育法》规定每个教师工作一年即可享受每年两周的进修假;英国的《教师工资待遇法》也强制规定教师的在职培训,其中包括5天的专业发展日,为确保有3%的教师能在任何时间内都可以带薪进修,英国政府于1992年颁布实施了《教育白皮书》,规定新任成人教育教师需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则是每7年轮流脱产进修1次。
但是在我国,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当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来做,只做表面文章,实际地位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地位。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
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言,与中小学相比,对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有关规定表述含糊,难以操作,虽然在学历上和技能上都提到了资格准入的要求,但忽视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专业知识结构。如,1993年的《教师法》中对教师资格和任用做出了“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资格考试”的规定;而2005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也指出“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三)体制缺位
首先,师资结构不健全,课题组调查发现,尚未建立起以县域为中心的完善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人才库,因此,缺乏稳定的专业课教师来源渠道,专业课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教师结构得不到优化。第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缺少完整的兼职教师考评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第三,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进修缺乏培训基地、经费和激励制度,重使用、轻培训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继续教育动力不强,专业化发展受限。
(四)经费不足
我国长期受经费的限制,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无法从企业和社会上选聘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优化师资结构,弥补专业课培训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经费短缺成了制约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在1978年的《成人教育法》中即规定各州要对成教教师培养进行财政支持;墨西哥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起就明确规定,在职教师进修期间工资照发;瑞典规定,教师业务进修,薪金照发,并且国家报销教师外出受教育的生活费等[3]。
而我国政府在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规定中多用“一定比例”这类模糊词语,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存在着较大的伸缩空间,同时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政府在进行资金分配时会向城市倾斜,加剧了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办学经费的不足,经费短缺直接导致学校无法让教师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来提高专业技能,也无法通过外聘教师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组对83名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仅有2人认为经费投入“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而认为“部分专业能满足需要”、“基本满足需要”分别为40人和32人,有9位管理者认为“非常缺乏”。见图4。
三、优化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结构的举措
(一)完善政策和法规,提高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地位
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法规和战略的导向者、设计师,要出台有利于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加入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关注认可、教师乐于选择的有利于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1.完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
国外普遍重视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纷纷通过立法保障教师的进修权利,比如,美国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成人教育法》,规定“每个州至少设立一所高等学校负责成人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许多州政府还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了成人教育教师具体的在职进修期限,如田纳西州为每年5天,加利福尼亚州为每年150小时;日本在《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规定教育公务员必须不断进行研究和提高修养;丹麦于1969年通过法律规定,成人教育教师必须接受180小时的在职培训[4]。因此,要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用政策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制度、在职人员的进修权利等方面的内容,保证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和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依法治教,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2.反思和清理现行政策,落实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编制
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宜兴市编办早在10年前就与教育部门单独核定成人学校编制,按照人口万分之1.5的标准核定成人学校编制,不占用中小学编制;海安县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121人,规模最大的学校有16人,最少的学校也有5人,平均每校9人,专职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3周岁,专职教师平均年龄46周岁。这些专职教师都是成人教育独立编制,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一样,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享受绩效工资。应该借鉴这些地区的经验,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本地区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动态管理办法,实现编制的定期调整,不断优化农村成人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使教师配备与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3.创新机制,完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保障制度
首先,制定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国家教育部,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单列,以满足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广大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者的需要。其次,建立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制度。从上而下地制定优惠政策,拓宽面向社会招聘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比如提高工资待遇,给予额外补贴、实施艰苦工作津贴、制订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培训教师晋升的专门规定等方法,吸引更多人报考、应聘,从整体上提高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再次,逐步完善资格准入和考核制度。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培训教师需要持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三证,凭证上岗,三证缺一不可。同时,还要完善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逐步取消终身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行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年审制度,对在职教师定期聘任,择优上岗,促进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1.设立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继续教育机构
可以借鉴国外依托大学、专门培训机构、社会团体等多种教育资源开展成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多样的培训渠道。首先,可以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对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解决我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其次,可以邀请本地区的专家,利用节假日对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实训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再次,还可以依托当地的高校、职业学校等机构,利用其实训场地安排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培训。
2.建立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可将教师任期证书分为临时、短期和长期三种,每一种任期证书都有一定的任期年限规定,到期之前必须要更换,更换新证的条件便是教师需学习继续教育所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继续任教或取得高一级任期证书,从而促使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3.建立健全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第一,实行进修休假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每3年享有3~6个月带薪进修休假的权利,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完全不受影响。第二,建立与教学评价结果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将在职进修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规定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并通过相应的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方能获得评优、职称评聘、晋级加薪、岗位变换等机会,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完善管理制度,激发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积极性
1.建立动态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师资结构
采用校长和教师定期流动机制。应建立相应的区域内教师资源库,对现有教师进行有效使用和调配,并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使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化,比如规定全县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教师每3年流动一次。通过校长教师区域之间的流动,不仅能解决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师资普遍短缺的现状,而且还使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平衡,提高农村成人职业学校的师资素质。
2.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固定兼职教师师资库
多渠道吸引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到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兼职任教,以缓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兼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将社会、企业、本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基地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学校来,成为学校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
(四)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1.创新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方式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比如,青年教师导师制式、校本培训式、经验交流会式、“请进来”和“送出去”等方式。为使本校教师尽快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农村成人职业学校要经常邀请周边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本校教师做专题讲座,或者组织本校教师去其他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
2.改善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结构
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改善学历偏低、专业技能缺乏的现象。建议对于50周岁以下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可以规定其在5年内获得相应学位,而对于来自普通教育的教师,还需要规定3年内接受不少于6个月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农村成人职业学校要鼓励40周岁以下的教师脱产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可以通过专升本、自学考试、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形式提升学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送优秀骨干教师去国外深造。
3.提高农村成人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建议农村成人职业学校可以要求教师每三年至少有半年以上的实践工作时间,每年必须安排2位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moe/201107/20110706/219382092-3.html
[3]罗家英.国外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24-126.
[4]杨茹,宋国恺.国外农民的职业培训[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