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讨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1组(34例),2组(34例),1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置入中心穿刺,2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对患者植入导管后的保留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要比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导管保留时间要长;1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其中导管堵塞9例(26.5%),静脉炎11例(32.4%),感染12例(35.3%);2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其中,导管堵塞2例(5.9%),静脉炎1例(3.0%),无患者出现感染。结论 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患者 护理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肿瘤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多次的静脉注射,化疗次数多,病程不定,而且反复多次的穿刺会使患者血管壁受损,皮肤组织遭到破坏,进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与痛苦[1]。为了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在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时,可以采用PICC方法。现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两组导管置入的临床效果与作用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4.1±5.2)岁;肝癌患者21例,肺癌患者12例,胃癌患者19例,白血病患者1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1组(34例),2组(34例),1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置入中心穿刺,2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
1.2 置管方法
对于1组肿瘤患者,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与血管粗细等情况,选取合适型号的预留针,要以15°角的方向将预留针刺入患者皮下,当患者血管回血后,将套管固定于皮下,将针芯拔出,同时拧紧肝素帽,并与输液装置连接。对于2组患者,要严格遵照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顺序流程,在选择静脉时,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再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等。患者穿刺手臂需要外展90度,沿静脉走向,从预穿刺点到腋下部位,再到肋间隙。通常上肢右侧(38.5±4.5)cm,左侧(42.5±4.5)cm位置较理想,与此同时需要对患者上臂臀围尺寸进行测量[2]。在穿刺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用生理盐水对冲洗管理进行冲洗,修剪预计长度,然后即可插管穿刺,最后拔出刺针,连接导丝、插管鞘与肝素帽。使用酒精和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固定处理时需要采用专用贴膜,并要做好护理工作,防止感染与出血。
1.3 指标观察
当两组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导管置入后,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数据统计
将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时间对比
通过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要比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时导管保留时间要长(P<0.05)。
2.2 并发症对比
2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患者的并发症要明显低于1组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的患者(P<0.05)。详尽情况见表1-1。
3 讨论
肿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进行输液与定期化疗,传统静脉穿刺方法,留置针在人体内留置时间较短,而且还容易引起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而2组患者均采用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并发症明显小于1组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的患者,由此可以看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由于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置管流程进行操作,尽可能选取细小型号的导管穿刺针,从而降低患者静脉炎和感染等病症的出现。在选择穿刺点位置时,要将管径粗、结构直及位置深的静脉作为首选,方便穿刺与进行护理。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清晰认识到对肿瘤患者置管后会出现的并发症,当完成置管工作时,需要对导管留置位置进行详细记录,密切关注导管留置情况,比如当出现水肿、红肿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处理[3];对穿刺点积极进行消毒,确保每3天更换1次贴膜,降低感染率[4]。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留在体外的静脉导管不能随意触碰, 更不能将其拔出。
总而言之,在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简便,仅需要进行1次穿刺,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袁增.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作用和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12(01):123-124.
[2]刘银霞,王春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J]. “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论文集, 2011,07(21):135-136.
[3]胡倩倩.10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4(05):156-157.
[4]李凤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3,10(15):167-168.
【关键词】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患者 护理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肿瘤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多次的静脉注射,化疗次数多,病程不定,而且反复多次的穿刺会使患者血管壁受损,皮肤组织遭到破坏,进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与痛苦[1]。为了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在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时,可以采用PICC方法。现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两组导管置入的临床效果与作用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4.1±5.2)岁;肝癌患者21例,肺癌患者12例,胃癌患者19例,白血病患者1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1组(34例),2组(34例),1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置入中心穿刺,2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
1.2 置管方法
对于1组肿瘤患者,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与血管粗细等情况,选取合适型号的预留针,要以15°角的方向将预留针刺入患者皮下,当患者血管回血后,将套管固定于皮下,将针芯拔出,同时拧紧肝素帽,并与输液装置连接。对于2组患者,要严格遵照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顺序流程,在选择静脉时,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再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等。患者穿刺手臂需要外展90度,沿静脉走向,从预穿刺点到腋下部位,再到肋间隙。通常上肢右侧(38.5±4.5)cm,左侧(42.5±4.5)cm位置较理想,与此同时需要对患者上臂臀围尺寸进行测量[2]。在穿刺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用生理盐水对冲洗管理进行冲洗,修剪预计长度,然后即可插管穿刺,最后拔出刺针,连接导丝、插管鞘与肝素帽。使用酒精和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固定处理时需要采用专用贴膜,并要做好护理工作,防止感染与出血。
1.3 指标观察
当两组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导管置入后,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数据统计
将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时间对比
通过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要比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时导管保留时间要长(P<0.05)。
2.2 并发症对比
2组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患者的并发症要明显低于1组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的患者(P<0.05)。详尽情况见表1-1。
3 讨论
肿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进行输液与定期化疗,传统静脉穿刺方法,留置针在人体内留置时间较短,而且还容易引起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而2组患者均采用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并发症明显小于1组采用一般静脉置留导管进行穿刺的患者,由此可以看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由于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置管流程进行操作,尽可能选取细小型号的导管穿刺针,从而降低患者静脉炎和感染等病症的出现。在选择穿刺点位置时,要将管径粗、结构直及位置深的静脉作为首选,方便穿刺与进行护理。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清晰认识到对肿瘤患者置管后会出现的并发症,当完成置管工作时,需要对导管留置位置进行详细记录,密切关注导管留置情况,比如当出现水肿、红肿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处理[3];对穿刺点积极进行消毒,确保每3天更换1次贴膜,降低感染率[4]。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留在体外的静脉导管不能随意触碰, 更不能将其拔出。
总而言之,在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简便,仅需要进行1次穿刺,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袁增.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作用和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12(01):123-124.
[2]刘银霞,王春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J]. “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论文集, 2011,07(21):135-136.
[3]胡倩倩.10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4(05):156-157.
[4]李凤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3,10(1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