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激发兴趣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素,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老师在讲授《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之前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原长竹子处3尺远。问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二、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直观性、幽默性
教师的数学语言在提问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因为这样的数学语言能够引入人心,激励学生思考。教师所表达的语言必须在学生的年龄特征之内,要形象、生动、有趣味,并且通俗易懂。除此之外,在提问中还需要注意语调、姿势、表情、语速的配合和运用,使学生能根据这种数学语言跟上老师的节奏,并能够掌握问题的中心。幽默的语言一般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并能够保持足够久的热情,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教师能在课堂提问中发挥出自己幽默的语言天赋,学生必定会更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从而使提问的有效性又可以得到提升。 三、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好的课堂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思维的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九年级数学中有一习题,“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首先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分别求它们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其次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不存在交点;最后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难度适中,综合性强。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视直观分析,提出“当Δ>0 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 时,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0 时,与x轴无交点”。有了初步结论,这时教师可进一步加以点拔,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课堂效果。
(一)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又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好问题。
(二)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要有层次,照顾到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思维浪花,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都有收获。
(三)课堂提问要适时,并给以时间等待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内容一定要斟酌,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此外,要给学生解答问题以足够长的等待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回答。之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提其他问题,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说明、补充他们的回答。
(四)课堂提问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
在大多教师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作直接的回忆或具体事实作回答,很少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应学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的探究活动。
五、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六、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提问效率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体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在讲授新知识前的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新知识时的启发式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知识的重点;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是指导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课堂结束前的提问是为了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补漏。提问的时机应多选择在语言材料引入,知识信息集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稍有疲惫,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时等。
总之,成功的提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实践表明,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 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的求知欲,促进学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激发兴趣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素,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老师在讲授《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之前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原长竹子处3尺远。问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二、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直观性、幽默性
教师的数学语言在提问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因为这样的数学语言能够引入人心,激励学生思考。教师所表达的语言必须在学生的年龄特征之内,要形象、生动、有趣味,并且通俗易懂。除此之外,在提问中还需要注意语调、姿势、表情、语速的配合和运用,使学生能根据这种数学语言跟上老师的节奏,并能够掌握问题的中心。幽默的语言一般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并能够保持足够久的热情,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教师能在课堂提问中发挥出自己幽默的语言天赋,学生必定会更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从而使提问的有效性又可以得到提升。 三、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好的课堂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思维的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九年级数学中有一习题,“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首先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分别求它们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其次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不存在交点;最后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难度适中,综合性强。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视直观分析,提出“当Δ>0 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 时,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0 时,与x轴无交点”。有了初步结论,这时教师可进一步加以点拔,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课堂效果。
(一)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又不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最近发展区”入手,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好问题。
(二)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要有层次,照顾到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思维浪花,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都有收获。
(三)课堂提问要适时,并给以时间等待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内容一定要斟酌,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此外,要给学生解答问题以足够长的等待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回答。之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提其他问题,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说明、补充他们的回答。
(四)课堂提问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
在大多教师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作直接的回忆或具体事实作回答,很少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应学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的探究活动。
五、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六、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提问效率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体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在讲授新知识前的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新知识时的启发式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知识的重点;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是指导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课堂结束前的提问是为了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补漏。提问的时机应多选择在语言材料引入,知识信息集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稍有疲惫,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时等。
总之,成功的提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实践表明,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 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的求知欲,促进学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