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如一条历史长河流淌在时间之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倾注进班级文化的建设就会调动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秉承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一个积极快乐的气氛中不断学习与进步。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班级建设;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小学教师要积极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中,通过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诵读环节、创建班级布置、开展实践活动、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家校结合等方式来构建生动新课堂。
一、设计诵读环节,熏陶传统文化
诵读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的读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先读才能了解,作为教师,我们要在班级设计一个合理有序的诵读教学,教师可以开展一天之中不同时段的诵读活动,我们可以将其分成早读、午读,课间读等多样的形式,不同的时段的诵读是不一样的感知,同时,在一天之内的重复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古诗与典籍,然后指导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教师的范读,学习音频范讀,逐步建立起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进行晨读、午读、晚读,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学习国学经典著作,如适合在早晚诵读的国学启蒙读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还有一些简单的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草》等,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国学学习气氛,提高文化修养。
二、创建班级布置, 打造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在班级建设的渗透中不仅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思想上,也要体现在班级的外在建设上,合理的文化创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几个方面来进行班级文化创建,比如,班级的文化墙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手抄报的绘制,开展文化笔记的摘抄评选,征文比赛的优秀作品,这些都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墙建设的主要的内容,教室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学习的地方,这样的布置可以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精彩。此外,教室的黑板报也是教师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积极性的设计,学生们可以分成小组,每周以不同的主题来进行黑板报的绘制,主题都围绕着传统文化,黑板报是学生每天上下学都会注意到的,所以,这会是一个提升班级文化氛围的良好途径。另外,除了班级的布置,还有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多样化的设计是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学校可以认真设计橱窗、走廊、墙壁以及校园建筑物,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启迪,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和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国学表演
实践活动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单纯的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程度还不够,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多样的互动实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经典国学文化作品,进行班级的征文大赛,开展一些“读书角”的活动,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一人讲解为主,这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则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开展如国学诵读大赛、国学经典分享会、精读书房等活动;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的社会实践,懂得感恩父母的爱,还可以开展“国学剧场”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等,激发学生兴趣,体味国学深邃。
四、召开主题班会,传播传统国学
教师是联结班级与社会的桥梁,而班主任的作用更为重要,她是整个班集体风气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开展班会,用德育的教化行为来传播传统国学,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一会的形式为学生带去关于传统典籍的小故事、朗读故事、检查背诵诗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在班会上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相关的影视和动画,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书写观后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打造高效优质的文化课堂。
五、进行家校结合,深化文化精髓
教师要加强班集体中传统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在班级进行相关文化教育,还应该构建家校结合的课堂,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家长也参与进来。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为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平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多于孩子进行交流,然后在进行亲子会、家长会等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讨论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家与在学校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学校应该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家校活动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良好的反馈,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互动,下课也要及时的交流,教师与家长要共同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教学强调五育并举、综合能力,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当代青年认真学习并感悟,因此,小学教师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担任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人与弘扬者的职责,不断对小学生启蒙心智并开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是学生的期待、教学的进步、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李梦晨.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聊城大学,2018.
[2] 徐静.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关键词:传统文化;班级建设;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小学教师要积极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中,通过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诵读环节、创建班级布置、开展实践活动、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家校结合等方式来构建生动新课堂。
一、设计诵读环节,熏陶传统文化
诵读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的读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先读才能了解,作为教师,我们要在班级设计一个合理有序的诵读教学,教师可以开展一天之中不同时段的诵读活动,我们可以将其分成早读、午读,课间读等多样的形式,不同的时段的诵读是不一样的感知,同时,在一天之内的重复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古诗与典籍,然后指导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教师的范读,学习音频范讀,逐步建立起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进行晨读、午读、晚读,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学习国学经典著作,如适合在早晚诵读的国学启蒙读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还有一些简单的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草》等,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国学学习气氛,提高文化修养。
二、创建班级布置, 打造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在班级建设的渗透中不仅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思想上,也要体现在班级的外在建设上,合理的文化创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几个方面来进行班级文化创建,比如,班级的文化墙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手抄报的绘制,开展文化笔记的摘抄评选,征文比赛的优秀作品,这些都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墙建设的主要的内容,教室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学习的地方,这样的布置可以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精彩。此外,教室的黑板报也是教师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积极性的设计,学生们可以分成小组,每周以不同的主题来进行黑板报的绘制,主题都围绕着传统文化,黑板报是学生每天上下学都会注意到的,所以,这会是一个提升班级文化氛围的良好途径。另外,除了班级的布置,还有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多样化的设计是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学校可以认真设计橱窗、走廊、墙壁以及校园建筑物,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启迪,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和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国学表演
实践活动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单纯的课堂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程度还不够,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多样的互动实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经典国学文化作品,进行班级的征文大赛,开展一些“读书角”的活动,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一人讲解为主,这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则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开展如国学诵读大赛、国学经典分享会、精读书房等活动;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的社会实践,懂得感恩父母的爱,还可以开展“国学剧场”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等,激发学生兴趣,体味国学深邃。
四、召开主题班会,传播传统国学
教师是联结班级与社会的桥梁,而班主任的作用更为重要,她是整个班集体风气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开展班会,用德育的教化行为来传播传统国学,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一会的形式为学生带去关于传统典籍的小故事、朗读故事、检查背诵诗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在班会上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相关的影视和动画,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书写观后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打造高效优质的文化课堂。
五、进行家校结合,深化文化精髓
教师要加强班集体中传统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在班级进行相关文化教育,还应该构建家校结合的课堂,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家长也参与进来。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为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平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多于孩子进行交流,然后在进行亲子会、家长会等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讨论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家与在学校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学校应该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家校活动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良好的反馈,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互动,下课也要及时的交流,教师与家长要共同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教学强调五育并举、综合能力,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当代青年认真学习并感悟,因此,小学教师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担任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人与弘扬者的职责,不断对小学生启蒙心智并开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是学生的期待、教学的进步、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李梦晨.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聊城大学,2018.
[2] 徐静.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