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主题演绎至上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创办伊始,首先是一个国际性的产业成果展示会。因此,展示工业成就,促进工业化进程是世博会的首要任务。通过定期举办的世博会,展现科学技术最新的进步和成果。正因为如此,世博会见证了近一百五十年来人类力量突破性发展的历程。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蒸汽火车、汽压机、纺织机械等工业产品的展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惊人成果;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等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品展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电子计算机、视频技术、宇航开发、机器人、互联网等以信息处理为特征的产品展示标志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降临;近几届世博会上,新能源开发和节能环保技术又成为世博会的产品和科技的展示热点,预示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萌发。另外,对人类现代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大部分用品,诸如,电灯、电影、电视、电梯、电冰箱、乃至热狗、蛋筒冰激凌、观光大转轮等等,都是通过世博会进入百姓生活的,所以有了“一切源于世博会”的说法。在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技术普及之前,世博会无疑是展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的最佳平台。
  
  膜拜造物 分类展示
  早期世博会通过参展国展示各自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来体现其的生产技术优势和能力。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呈展的物品各式各样,世博会显现出百科全书式的相貌。面对浩如烟海的工业展品,如何组织展品的展示是世博会展示策划和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851年伦敦世博会,阿尔伯特亲王亲自确定展示的分类框架,设定了“原材料、机器、制造和艺术”四个板块,并下设了诺干“组”和“类”。这四个板块比较合理地反映了工业时代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面貌。也通过展品的有序展示,确立了一个以展示人类文明进步,以进步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展示体系。1867年法国首次提出二元化分类法,即按照产品的性质和生产国分类,并设计建造了能满足二元化分类法空间分布要求的椭圆形建筑。展厅按照同心圆排列,每圈展厅汇集用途相同的一类展品,由各个国家提供展品,使不同国家的某一类产品得以在同一空间中展示,真正实现了“世界的”和“国际的”融合,使展品和国家分布更符合展示空间分布的逻辑关系。展厅根据人类的需求的层次,由外向内层层聚拢。在中心园展厅中,以“人类劳动史”为题,布置了一个主题展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分类法为早期世博会广泛采用。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被主题演绎为主导的展示组织法所完全替代。虽然早期世博会普遍采用产品分类的方法规划展区的空间关系和展品的分布,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对于那一种分类法更能体现当时的世界工业状态,更能协调展品与展示空间的关系,更便于观众参观和掌握展览信息的看法不同。而且,国际展览局对于各个主办国的组织工作采取一种比较宽松和鼓励创新的态度。因此,不同的世博会所采用的展品分类法也不仅相同。
  
  早期世博会以工业产品的陈列展示为主,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任何人们感官可以感知的物品都可以散发某种意味。尽管早期世博会没有明确的主题,缤纷繁杂的展品聚拢在世博会上,总会散发出某种精神或理念的东西。所以在世博会上,从来也没有什么“纯粹的产品展示”。
  
  首先,通过产品的展示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进而宣扬国家意志和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世博会上的产品展示,不仅仅展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1851年,当英、法等欧洲强国展示大型蒸汽机和以此为动力的加工机械时,体现的是近代工业技术的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优越、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而中国作为泱泱东方大国展出的只有“湖州蚕丝”,展现的仅仅是农耕条件下的手工艺。其中的差距是不言而喻。所以,世博会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发达国家以展示高技术为主,而相对落后的国家以展示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为主。而无论什么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综合实力的对比。谁的综合实力越强,在国际交往和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越高,谁就具有更强势的话语权。由此,世博会也演变成为大国博弈和冷战的场所。世博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端于是英、法、德、美、苏等列强之间的“显示肌肉,和平较量”。二十世纪初发展为宣扬国家意识形态优越性的舞台。二战结束后又成为苏、美两大阵营冷战的场所。所以,在世博会欢庆氛围中,总是有国与国之间较劲的阴影在晃动。
  
  其次,世博会毕竟是全世界人民的大聚会。通过世博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得以欢聚,共同探讨和表达全人类关心的生存和发展的理念,畅想人类的美好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世博会初期,西方工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工业化显示出来的强大力量使人们对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充满渴求;二十世纪上半叶,各种国际矛盾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短短的五十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尝尽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于是对和平生活的充满向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开始进入了原子和通讯的时代。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再一次显示出惊人的力量。人类对于科学的膜拜和对于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自信都发展到了顶点。对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人类未来的充满无限想象;然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和大工业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使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的力量。重新定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正确关系。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尊重自然,节能环保,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世博会关注的议题。
  
  工业产品的展示从来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在产品表象的背后总是支撑着一定的理念。另外,英国创办首届世博会的时候就把世博会定位于一个展示人类文明的博览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的展示会或者是工业产品的展销会。160年来世博会的主办者一直努力维持着世博会的精神和文化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突破,新的工业产品问世的速度越来越快,交通的便利,广播、电视、行业年展乃至互联网络等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异军突起,人们可以从越来越多的渠道获得新产品、新技术的信息,五年一次的世博会反而越来越难以担当起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的重任。世博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功能不断淡化。而反过来,世博会精神和文化层面的表达则不断得到强化,世博会主题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美国史密森学会秘书长乔治,布朗,古德(G,Branwn,Goude)独具慧眼,早在1893年就预言:“在将来,博览会将更多地展示理念而不是物品。”到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主题。对以主题为主导的世博会形式做了初步的尝试。根据多届世博会的实践证明,主题演绎的世博会形式符合时代发展特点。1994年国际展览局第115次大会正式通过了1号文件,宣告了世博会主题体系的正式形成。主题主导世博会的时代到来了。
  
  颂扬理念 主题统领
  确立世博会的主题,可以使每一届世博会的主旨更为突出、意义更为明确、特色更为鲜明。为参展国组织展品,评价形式设计提供了确切的原则。也使规模庞大,内容纷繁的世博会形成一根展示的主线。在主题的引导下,对人类共同愿望和理想的集中表达、对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当今世博会实现的主要功能。在游乐场、主题公园、嘉年华等大型群众性欢聚活动遍地开花之时。使世博会具备了难以替代的特征和存在的价值。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是日本,也是亚洲国家第一次举办世博会。而当时世界正在由工业时代转向信息时代。便利的交通,普及的旅游、频繁的的展览展示、发达的通讯、快捷的影像传媒都对世博会的传统功能形成了巨大冲击。世博会已经不再是人们了解科技发展信息和成果的必要场所。世博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转型。由此,大阪世博会的主办者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思想:不再侧重有形的技术成就的展示,追求人类美好愿望和精神的表述,渴望把全世界人民都会聚在一起,力图把世博会办成一个盛大的节日,为人类的相会相识,交流感情与文化提供一个机会和场所。因此,大阪世博会的主题确定为“进步与人类的和谐”,包括3个主题元素:“人类、进步、和谐”。在这里“和谐”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强调人类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应该更好地促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东方人特有的发展观和宇宙观。在“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的主题下,共衍生出4个副主题:“追求更完全的生活享受、追求更丰裕的自然果实、追求更完美的居住环境、追求更好的相互理解”。使世博会的主题得到更加全面的演绎。作为大阪世博会的总设计师丹下健三倾尽全力,调动各种形式演绎这些主题。主题演绎馆的主体是“节日广场”,在广场矗立着高大的,为人类指引未来方向的太阳神塔。从“节日广场”下面的地下室到太阳神塔的顶部有三个向上发展的空间,分别展示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进程。在太阳神塔内部有一棵贯穿上下三个空间的“生命之树”,悬挂290种自然界从原始生物到人类的生物体,其中有40余种模型被高科技手段赋予了“生命力”,在变化多端的光色中栩栩如生。随着“大地之声”和“天堂之声”的音乐,观众在自动扶梯中盘旋而上,经历了五分钟悠然漫长的“地球生命演变之旅”,感悟人类在整个地球生命发展进程中的的位置,从而获得对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在“节日广场上”运用了庞大的电脑管理系统,整个广场的交通,灯光、音响、视频影像都在实时的掌控之中。因此,在这个广场中,历史足迹、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庞大而密集地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真正融合科技与人文,历史与未来的节日氛围。大阪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以主题演绎为主导的世博会开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然,每一个世博会的主办国或参展国对主题演绎的重要性也不见得都具备充分的理解。有一些国家认为世博会的主题过于抽象化,哲学意味太浓,难以表达。也有一些国家认为主题演义占用了过多的资源和空间,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国家工业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影响了他们对于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宣扬。因此,即便是近几届以主题演绎为主导的世博会中,有不少国家馆的展示与主题表现毫无关系。主办国与国际展览局对此也并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和干预力。
  
  直面主题 高瞻远瞩
  我们国家对于世博会的理解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走进世博会。1982年,新中国第一次在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上露面。由于注重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宣扬。忽视了对“能源,世界的原动力”这一世博会主题的表达。展示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工艺的展现上。推出的重点文化展品是长城的城墙砖和秦王墓里的兵马俑。工业展品主要是景泰蓝、瓷器、玉石象牙雕刻和红木家具等。在表演区,还安排了中国画画家和工艺师现场表演。虽然,中国作为一个长期与世界交往甚少的神秘国度,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切足以引起观众的好奇与热情了。但是,与世博会的主题还是格格不入的。
  
  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一直妨碍了我们对世博会主题表达重要性的认知。相对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使我们难以通过科技成果和具有引导生活新潮流的产品彰显我们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形象。汉诺威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外立面设计全然不顾“人类、自然、科技的主题。用低廉的数码打印表现蜿蜒的长城,成为一个完全游离在主题表现之外的展示馆。反观日本,瑞士,丹麦的展示馆,都在以自己独特方式演绎世博会的主题。日本馆由日本设计师坂茂(shigru Ban)主持设计,最大的特色在于建材的选择,根据汉诺威世博会环保节能的主题,富有创造性地选择了可降解的纸质材料,建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纸质建筑。建筑的支撑结构是由纸浆压制的圆管,外面覆盖一层经过防水处理的半透明再生纸薄膜,白天阳光射入,明媚透亮。晚上灯光外泄,晶莹剔透。不用更多的展品和说明,建筑本身的实践已经充分演绎了世博会的主题。日本馆的创意同时还为人们示范了合理对待地球资源的态度,倡导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因此,日本馆获得了汉诺威世博会的大奖。没有日本的传统符号,没有特别高新技术的产品,一个创造性的演绎让我们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的世博会上对日本难以忘怀。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爱知世博会希望我们感悟大自然的睿智,重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面对如此鲜明的主题,我们的设计师视而不见。中国馆的设计还是一味强调所谓的中国元素,里里外外大量堆砌百家姓、十二生肖、腾龙、四方神、四大发明等中国意味的视觉形象,在展厅内部空间中,以浮雕壁画的方式又将各个省市的地方性文化符号一一罗列,使中国馆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大杂烩,令观众不胜其烦。展会期间,观众在日本馆,美国馆、新加坡馆和东芝、三菱等企业馆门前大摆长蛇阵,而中国馆则观者寥寥,令人汗颜。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以后的历次世博会上,中国的亮相无非是充满中国文化视觉符号的建筑形象和一些传统手工艺商品。与一个日益融入国际大家庭的,蓬勃发展的新兴大国的形象极为不符。
  
  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2010年综合类世界博览会获得成功。给予了中国人民全面了解与认识世博会的重要契机。在十年的申办、筹办过程中,使我们对世博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经过两年的精心征集和筛选,终于确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也是一百多年来综合类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关于城市发展的主题。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如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已达到80%,城市化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了飞速的提高,城市化率也从18%上升到了50%。城市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的美好生活。但是,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因此,城市的发展何去何从,城市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是中国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假借世博会之人类大聚会,共同探讨人类、城市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其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为了能够更全面的探讨城市发展的问题,上海世博会又确定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五个副主题。希望上海世博会能够从经济、文化、科技、社区、城乡互动等层面探寻城市的和谐发展之路。但是世博会不是专业研讨会,也不是专题论坛。世博会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普通观众,世博会的主题必须以演绎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什么是演绎,演绎是将抽象概念转变为我们感官可以感知的生动形象。以生动的、富有感官冲击力的、具有大众娱乐性质方式与观众沟通,让观众通过切身的体验感悟一些东西,而不是通过艰深的理论推演去理解一些东西。因此对主题的挖掘要深入浅出,要将丰富的主题内容提炼成一些便于形象化的基本概念。
  以此为指导思想,上海世博局专题组对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首先确立的核心思想:“城市是由人创造的,它不断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人、城市、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核心思想中包含了五个概念领域:“城市人、城市、城市星球”,“城市人”是指与城市发生关联的所有人,包括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和居住在城市之外的人。“城市”是指作为一个有效运作的城市系统,有其自身的结构和活动规律,并需要不断的改善和发展。“城市星球”反映的是两个层面的关系,其一是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是城市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都如同星球一般,即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从横向截面观照城市发展的三个关系层面。另两个概念领域是:“足迹、城市、梦想”。“足迹”是指城市发展的足迹,回首顾盼人类几千年来打造城市的历程。“城市”是指当下的城市面貌。“梦想”是指我们对未来城市的展望。形成了从时间纵向轴上观照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纵横两线的交叉点是“城市”,由此形成了上海世博会核心展馆的主体内容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五个对应的展示馆,从整体上完成了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的规划。应该说策划的思路清晰,线索明了,深入浅出,空间对位。为展示设计师的形式设计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参展国的主题演绎确立了标杆。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五个主题馆和中国国家馆支撑起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演绎。对世博会主题演绎重要性的充分理解也许是我们对世博会认识的最大提高。对世博会主题演绎重要性的充分理解是确定世博会的展示内容、展示项目、展示形式的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观看上海世博会,体会上海世博会之精彩的必要前提。
  
  
  董卫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态度,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起到育人的作用。基于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社会和教学联系在一起,渗透思政育人理念,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育人 问题 路径  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各学科教学都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教学和育人的价值。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真正确立,特别是对真、善、美
提出基于主元分析方法的积灰状态在线监测的数学模型,据此模型设计的由上位机、下位机、吹灰器控制柜组成的吹灰器优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吹灰时间的优化控制,且在某厂的管式加
通过分析国内玉米收获机发展状况,得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5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玉米收获机械化贡献率。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对农业产出贡献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
【设计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物理教学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紧扣时代脉搏,因地制宜
以河道底泥为载体,钛酸四异丙酯(TTIP)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底泥复合可见光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可回收利用性和稳定性。利用XRD、SEM、XP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心理,熟知心理学效应,巧用谈话技巧,使用自我披露、自己人效应、期待效应、反馈效应等助力师生沟通,让师生谈话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教师研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已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教育改革及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形势
针对橡胶轮胎泥生产过程,建立了其调度模型。通过将炼胶等连续生产过程离散化整量化,得到了一致的离散调度系统。给了散化时间周期的选择方法和调度系统优化方法。对上海载重轮
在线分析仪表能否可靠运行,大部分情况取决于取样系统是否完善.什么样的取样系统才算是一个好的系统,怎样才能设计一个好的取样系统,是用户和设计人员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本
一、问题的提出沪教版化学九(上)"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元素概念定性地表示物质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物质的组成。本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