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先导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新的观点、看法,针对学生开展系列的训练及拓展,促使学生在短期内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作文技能的掌握。文章针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教学
  与一般的教学模式不同,小学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通过分步骤、分方法的形式,将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相互融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强作文能力,确保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更好的巩固,减少遗忘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分析
  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作文先导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作文”或者是“说文”当作教学的主要载体,为学生建设出表达、交流为主的操作平台。在取向方面,将整体性、综合性作为价值重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完成教学逻辑起点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自主体验,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从优势上来分析,“作文先导式”教学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符合当前教学的潮流,与国家教学重点相互匹配,未出现教学上的恶性循环。其次,“作文先导式”在落实的过程中,对于方法和手段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比较注重的是效果,因此有利于师生广泛开展互动,能够将学生的潜力、特长有效培养,增加学生的竞争力。最后,“作文先导式”能够与其他的教学模式较好融合,兼容性突出,可以将语文知识进一步拓展,将最终的教学效果提升。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生成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语文知识有效的教授,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较好的吸收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当前的很多小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不牢固,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其不能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造成了学优生、学差生、中等生多个群体的出现,影响了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作文先导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会将语文知识重新“生成”。例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将语文知识的掌握的目标进行规划和确定,包括认识哪些生字,如何让学生掌握等等。为了能够确保知识的重新“生成”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建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要将教材作为主体,而是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语文活动、语文体验、语文表达、语文交流,实现教材的灵活运用,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整合
  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很容易在某一个模块的学习中出现问题,包括拼音模块、生字模块、语句模块等等。为了减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弱点,落实“作文先导式”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难度,将小学语文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确保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能够按照进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整合教学资源方面,建议在小学生入学后,首先帮助学生扫除“拼音”关,掌握好基础的内容。然后再开展生字教学、语句教学。注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不可完全按照固定的套路来应用,而是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运用,根据需求来执行教学内容和手段。部分教师长久应用灌输式教学,单纯按照自身意愿来执行,导致学生的学习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这种情况与“作文先导式”教学是相互背离的。
  (三)潜移
  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固有教学方法的突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在落实的过程中,除了要在上述的两个方面努力外,还必须注重“潜移”的落实教学,从多方面来巩固教学成果,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提高兴趣,完成多个方面的有效教学。建议在“潜移”教学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第一,把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渠道。“作文先导式”教学所关注的学生表达,不是一种生造硬套的表达,也不是一种鹦鹉学舌般的表达;整个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强调学生内心体验的表达。第二,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教师尤其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传递,这往往通过学生富有童稚的想象来实现。在“作文先导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有着足够的外泄的机会,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努力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因此,在“作文先导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活动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教学目的。第三,注重营造“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作文先导式”教学将师生平等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第四,摒弃“训练——巩固”的传统教学思路,突出学生语文知识的日积月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文先导式”教学要求教师尽量不布置作业,尤其是巩固性的作业,如“抄字”“背字”等,尽量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自然结累。
  【结 语】
  本文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展开讨论,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语文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今后,需针对“作文先导式”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春峰,单玉环.探究“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学周刊,2015(16)
  【2】胡玉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7)
  【3】李承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2016(01)
其他文献
作文的考查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学会将单纯的感受升华为感想;其二,拥有对语言推敲的敏锐度。而这两点分别指向文章立意的“深刻性”和表达的“感染力”。  就记叙文来说,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精度呢?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1.用身边的小事感动人  “身边的小事”强调的是选材的质量。史铁生曾经说过:“那歌词绝不能是‘朋友们,让我们热爱生活吧’一类,得是‘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树脂切片技术对蕨类植物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asiatica Fernald)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的形态和发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颈卵器发生于雌配子体的
最近我看了国外一位老师的作文教学案例,颇有感触。有一堂课,老师作文的要求是:“选择一份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学生们都十四五岁,他们都按照要求去做了,一周后学生们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注意到这种作文形式注重生活材料的累积,老师不苛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走出校门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索时间,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会随意编造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认识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对课文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效率和意识,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以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词寻找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  关键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 寻找  在进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以微博、微信等新的交流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微写作也由此逐渐进入到语文教学当中,适当的进行微写作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还可以让学生在坚持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及抒发情感的能力,因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练习方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微写作练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
【摘 要】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作文训练是重头戏。为了把平时教学和专题训练结合起来,省时高效地进行备考,就需要在平时做到海量阅读,厚积薄发,通过仿真演练,从标题着手,着眼全篇,在对比与总结环节上狠功夫下,梳理收获,快速提高。  【关键词】  海量阅读 仿真训练 精心分析 扬长避短 总结提高  高考备考阶段,是学生整个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阶段,针对性、模块化和模式化是其显著的特点。为了高效提高学生的
路见不平是常态,拔刀相助是本事。管与不管之间,全看你有没有能力让这事尽量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