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根系在消退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同是北京的根,是北京人的灵魂。胡同之于北京,就像大树之于树根。正当人们对北京这棵大树津津乐道之时,却惊讶地发现,支撑着这棵庞然大树的根系组织却在消退、萎缩……
  近年,“胡同游”成为北京旅游的主打节目之一,其魅力何在?鲁迅先生说得好:越是地方的,越容易被世界所欣赏。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之日,天气渐暖,新一轮建设来了,老北京的味道是否因此又要淡一些?有媒体记者曾经这样报道:“我随着胡同的纹理,走进了另外一个北京,它们看起来破旧,但它却有北京的年轮、文脉和记忆。但是就在我找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却在消失。没有了年轮和纹理的北京还是北京吗?”
  作为北京老百姓最普通的一个生活载体,胡同不仅是北京这个历史古都的脉搏,同时也是百姓出入家门的通道和生存的空间。站在北京老胡同口看胡同,它就像一位冬烘的岁月老人,每天习惯地迈着它那恒久不变的步伐,默默地守着那方并不宽敞的天地,中庸是它不变的思想,世故是它逐渐浑浊的目光,凝固在中间的那条砖石路就是它习以为常的市井道德观。虽然它从头到脚没有任何张扬和激进,胸襟也并不宽阔,但一贯到底最终天宽地明的生命理念,却是任何通衢大路都无法比拟的。
  江南古镇的弄堂与北京的胡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感觉上,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穿弄堂”是我从小养成的嗜好,而穿胡同,则是作为一个异乡人寄托乡愁的一个形式。许多个黎明或黄昏,我在北京的老胡同内穿梭着踯躅着。对于一个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人来说,穿梭只是一种简而易行的生活方式,如同鱼游弋于海洋一般,而踯躅却是因为对前程或目标缺乏正确的判断而故作的一种掩饰,特别是当我目睹一条条沉浸着许多北京人梦想与情愫的老胡同在我的视线中逐一消失的时候,一种背道而驰的压抑感,令我嘘唏难言。
  胡同:让我再看你一眼
  早、晚一次,穿胡同拍摄照片是老路多年养成的习惯。当我在东打磨厂胡同的一栋老房子前找到他时,他正在蹲在一个胡同口拍摄前面的一堆废墟,其专注的神情让人钦羡。当我表明来意后,他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了一个废弃的四合院前,一屁股坐在大门的台阶上,然后,点上了香烟……
  悠长的风“呼呼”穿过空寂的胡同,将一份扑朔迷离的记忆渲染在老路那张风霜尽显的脸上,面对远处早已面目全非的老胡同,他眯起双眼,浑浊的目光由暗变亮,由近变远,一条印刻在记忆中的胡同,慢慢地向我走来……
  东打磨厂胡同始建于明朝,以中间的新开路胡同为界,分东打磨厂胡同和西打磨厂胡同两条,因胡同内居住着众多的打制石磨石器的石匠而得名。大名鼎鼎的同仁堂制药厂就在新开路胡同口。西打磨厂胡同是老北京的一条美食街,胡同内旅店、商店、饭馆鳞次栉比,非常热闹。东打磨厂胡同是明清至民国初期北京知名的文化街,以扇庄、宫灯厂和书局而著称,当时最著名的扇庄有戴廉增、天益、聚顺等,如今这些扇庄早已被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所替代,曾经那份“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的轻盈与幽雅也早已被拥挤的人群与车流所淹没。据说,当时的东打磨厂胡同里,鳞次栉比,胡同北有大有书局、义文书局、益昌书局、致文堂、瀚文堂、老二酉堂6家,胡同南有宝文堂、学古堂、文成堂、泰山堂、万居书局、文达书局、河北书局7家,一条不过一里半长的小小胡同里一共有13家书局,最有名的要属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二酉堂和开办于道光年间的南宝文堂了。
  


  为了增加我的一些直观,老路带我往东打磨厂胡同而去。当行至祈年大道的一个转角后时,老路说,这就是曾经的东打磨厂胡同旧址。望着眼前的高楼大厦以及宽阔的大马路,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自我心头浮泛而起。与此同时,作家萧乾在《老北京小胡同》里所描述的情景却断断续续地从我的记忆中飘袅而起: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艺儿,“磁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夕阳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叹息声中,终于依着老胡同的残垣而西落。两人并肩而行在仅存的一段胡同内,感觉就像是在聆听着最后一声的千古绝唱,品尝着最后一餐的晚饭。虽然侧旁大街上的建筑依然醒目地标着东打磨厂胡同的字牌,但属于老北京的东打磨厂胡同却早已名存实亡。有人说“北京的胡同是一本印刻在岁月里的记忆之书”,如今胡同已经消失,那么属于岁月、历史的那一部分记忆,迟早也会随着一条条胡同的消失而消亡。当所有的胡同从北京消失贻尽的时候,属于北京的那份历史和记忆,是否也会消失、遁影呢?
  
  北京的味道在消逝
  
  北京的皇城以故宫、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以及旧城墙和护城河构成了建筑、园林、绿地三位一体的格局,然后又以方城中轴、纵横街道、小街、胡同、四合院形成五个层次的人居环境,色彩上皇城的黄、红、绿到民居的灰色调分布,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这种棋盘式的结构,其实体现了很高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整个城市以功能不同安排了中轴大道、街道、胡同系统,而这些又与四合院的布局紧密联系,“四合中轴”鲜明体现了我国特有的以皇权为中心、以儒家传统哲学理念和礼制观念为主导的人文风格,形成“中正方直”的城市布局,这使北京古城成为人与自然亲近融合最典型的东方建筑代表群。正所谓“屋是味,城是道”,合为“味道”。而近些年来不断建起的高楼,与原有风格大异其趣,甚至破坏了围绕在故宫、什刹海周边的自然景观,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
  


  胡同既是北京这个历史古都的脉搏、京味文化的根基、交通的衢道,同时也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和生存的空间。胡同的减少、消失,从表面上看仿佛只是一种建筑形态或形式的改变或消失,但实际上在改变或消失的却是一种根基文化和骨架理念。有人说北京这个城市的形成是由纵横交错的胡同交织、支撑而成的。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那么,在明天或未来,当一条条老胡同被一条条柏油马路或高楼大厦所替代的时,没有了胡同这根基与骨架支撑的北京城,会不会像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或像一只没有坐标的罗盘,城市越膨胀、越发展,越容易迷失方向感,越容易散架,甚至失重于时代的滚滚潮流之中。
  胡同是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的生活缩影,在北京和世界大都市接轨中,京味文化和特色建筑一块损失很多。作为北京老百姓最普通的一个生活载体,胡同承载的不仅有人、人的生活,还有延续了千百年的环境及自然。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拆除了胡同,就等于结束了他们延续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生活习惯。胡同对于他们来说既是赖以生活、习以为常、享受天伦之乐的一个空间,同时又是他们传承京味文化的一个载体。
  作为我国的首都——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地,北京城市的改造、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适当地拆迁一些老胡同,也属情有可原。但前提应该是从保护的观点出发,尽可能地保存那些有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名人等有关的胡同。胡同可拆,但沉淀在胡同内的那份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不能拆,那种与世无争、淡泊温情的生活方式不能拆,那股亲切、热情、纯朴的民风与德性不能拆,最最不能拆的是根深蒂固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京之魂。
其他文献
外国学者专家把裴柏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该村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闻喜县内,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间,曾出了59位宰相,还走出59位大将军,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谁给人类留下历史文化遗产,谁便永恒。曾兴隆辉煌两千余年的裴氏家族,如东逝之水,已成烟云,但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为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裴柏树,这个小小的村子,不但
期刊
线路及其特征:穿越原始森林、峡谷,荆棘丛生;有野生动物出现;晴好天气属标准级,阴雨天属挑战级。  崎岖的山路蜿蜒,神农架犹如一只怪兽,我们吞入那一片上古的荒凉。迷雾尚未散去,所有的人都昏昏沉沉的。突然,从林子里跳出一只精灵,那一个模糊的鹿影,轻轻松松的几个跳跃,便逃离于我们的视线 眼前,云海燕腾,飘渺虚幻,深成雾海,薄似轻纱,舞如轻袖,我们似呼止进——片混沌与迷离之中,无法破译它的全部密码。这里
期刊
苍坡,以文房四宝布局:村右有笔架山下对应铺砖石长街为笔,凿五米长条石为墨,辟东西二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村墙,井使村庄平铺为纸,行于其中,如在笔墨中游走……   楠溪江冬天的中午温暖如春,从冷清的丽水街上出来,走到岩头最繁华的新街上。到处都是阿杜嘶哑的声音,还有那些放了学,在街头闲逛的孩子们。吃了一碗楠溪江特有的素面,心满意足地走在异乡的阳光下。街道两旁的店铺门口,有许多正在晒太阳的小猫,它们随心
期刊
在矢石交攻的兼并年代,康威城是英格兰在威尔斯的王权象征,随着烽火弭减,城堡渐被遗忘,但那封存未变的中古容颜,成为现代旅人怀古的去处……   要了解康威(Conwy)城的来由,得从诺曼人(Normands)征服威尔斯(Wales)的早期历史说起。1066年,来自法国北方的“诺曼第的威廉”(William of Normandy)虽然征服了英格兰,却没有足够的军力继续攻占由塞尔特(Celtic)民族所
期刊
在毛乌素大沙漠的南缘,陕北靖边县北端无定河上游支流红柳河北岸,曾经依天耸立过一座赫赫有名的古城遗址,它,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高原建立的大夏国的京都--统万城;它,就是唐诗宋词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沙头牧马孤雁飞、风沙满眼堪断魂之塞外;它,就是曾经西风萧萧、旌旗猎猎、刀剑纵横、烽火连天之古战场;它,就是强弩、硬弓、铁马、胡笳、羌笛、日中鸣镝、夜半刁斗之匈奴
期刊
在许多人的意念中,东北是林海茫茫、雪域皑皑、平原荡荡,如果突然冒出一座山,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提到长白山,觉得她应该像日本的富士山,单摆浮搁地竖在那里,适合远看,不宜近游……    中国人极为崇尚山,在博大的地域,凡具有一定高度、规模的山,大都被赋予了一种人文定义,如至尊化了的泰山、华山;权势化了的井刚山、庐山;教义化了的五台山、普陀山;虚幻化了的黄山、峨眉山;名誉化了的喜马拉雅山……   在许多人
期刊
也许是上帝格外青睐这片土地的缘故,中东总是有着让人难以割舍的各种遗迹。在那块玫瑰色的土地上,总有激动人心的壮观场景让人流连忘返。坐落在吉利亚德山群峰谷地之中的是古罗马城市杰拉什的遗址,这个约旦北部的古山城离约旦首都安曼和约旦河谷各32千米。昔日这里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一个枢纽,有着喧嚣的人群的林立的店铺。如今,只有那些雄伟的建筑能让人浮想联翩,去感受过去的繁华。   在参观了约旦沙漠中的玫瑰红城佩特
期刊
理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堪称“世界高城”,县城海拔4200米,比西藏拉萨还要高300多米。这座“悬在高空的城市”,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商贾云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由成都去稻城,理塘是必经之地。   理塘,藏语叫“勒通”,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原。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商贾云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十八世纪,一位行吟诗人仓央嘉措,用他美妙的笔调,把理塘喻为洁白仙鹤向往和迷恋的地
期刊
恍恍惚惚地好像掉入一个遥远的梦境。脚下的落叶松软,鼻腔里的松香醉人。不远处,青烟袅袅升腾,在古朴的木屋四周缭绕,宛如童话中的仙境。这就是让我瞥见一眼就终身难以忘怀的岜沙苗寨。   “岜沙”,在苗语中的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 “岜”字,在字典里念ba,但在这里若你问ba沙在哪儿,没有人会知道。只有念bia沙,才能透露出那独特、原始和道地的土味儿,他们才都心领神会。   就是这样的一幅水墨画:依山势建
期刊
鸟儿本是三月的精魂,鸟儿本该在三月的灿烂-上画龙点晴。在这个春意刚刚萌动的日子里,丹顶鹤、天鹅,白鹇,红腹锦鸡、赤麻鸭。白顶溪鸲,黑脸琵鹭。红嘴鹭、卷羽鹈鹕。海鸬鹚……江岸、林中、山岭。湖畔,海边,鸟儿本已等候。我们也本该把思绪从灯红酒绿中挪开,让目光随着他们翱翔。但就在她们再次触动我们的神经、吸引我们注意的时候,却是因为人类对自身安危的恐慌。因为禽流感,今年我们可能不得不对这些可爱的精灵们避而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