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迈入新征程。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面临着全新的时代际遇和时代要求,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认同,关乎着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榜样信仰偏差、榜样认同淡化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榜样;王蒙精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坚持教育引导,夯实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理论认知
(一)深入挖掘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榜样教育素材
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可运用创新思维实现榜样文化与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结合。例如,讲述王蒙的事迹,让学生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在艺术类的“影视鉴赏”课程之中,选择王蒙主题的影视作品,在传授大学生影视知识的同时,着重选取影视作品中具有高尚精神品质的人物角色——王蒙,进行深度分析,使得影视作品角色成为大学生榜样学习素材,引导大学生从中吸纳并践行榜样内蕴的道德品质与价值取向。王蒙的作品一直贯穿着理想主义精神,曾经是“少年布尔什维克”的他,在屡次遭受劫难后,依然坚定信念。深度解读影视纪实事迹之中内涵丰富的王蒙精神,引导大学生将王蒙确立为人生榜样,学习其面对困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面对诱惑不忘初心、坚定信念,面对压力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面对瓶颈敢于挑战、勇攀高峰等优秀精神品质。通过梳理挖掘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榜样文化认同素材,丰富大学生对榜样文化内涵的理性认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榜样文化的情感接纳,并最终养成认同榜样、维护榜样、学习榜样的行为取向。
(二)适当增加其他专业课程的榜样文化元素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之外,应加强榜样文化融入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榜样文化覆盖显现于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首先,在其他专业课程授课中贴合榜样文化增设相关知识内容,如王蒙的生平事迹,鼓舞大学生僧坚持理想不放弃。如在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专业之中设置榜样教育学、榜样管理方法、榜样宣传方法、榜样优抚法规等知识内容,推动大学生增进对榜样文化的认知认同,并运用专业所学技能推动榜样文化的发展弘扬。其次,在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梳理、技能教学过程之中,引入学科领军人物个人光辉事迹。最后,增设与榜样文化相契合的选修课程,如开设“名人与当代中国”“中国榜样”“走进感动中国人物”“与王蒙对话”等通识课程,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增设落实空间。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创新性教学思维的挖掘和介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构筑起全方位榜样教育教学体系,以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
二、注重实践转化,助推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实质飞跃
(一)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理论教育,而要以日常化校园实践方式进一步感召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认知认同。第一,培育日常行为取向。榜样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需要通过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真正实效,如利用校园资源,深入王蒙文学艺术馆研学、到图书馆自行查阅馆藏资料、观摩校史场馆,将榜样文化的爱国情怀、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优秀品质进行系统认知学习,并最终内化认同、外化践行。第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通过举行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以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如通过榜样评比、名人对话、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节、专题文艺汇演、主题团日活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并能够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推动形成大学生尊重榜样、认同榜样的情感共鸣,捍卫榜样、关怀榜样的理性自觉以及效仿榜样、学习榜样的价值信仰。第三,提供校园实践岗位。高校可为大学生设立不同类型的校内示范性实践岗位,鼓励大学生竞争上岗、争先创优,并选树表现优异、精神可嘉的大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以此发挥同辈群体影响效用,在大学生群体之中营造“崇尚榜样、争做榜样”的文明风尚和良好氛围。通过丰富校园实践方式,借助真实环境和现实场景的感染力、吸引力,完成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引导工作,增进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情感共鸣和实践转化,实现“触景生情”和“积极践行”。
(二)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最为钟爱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推动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转向的核心渠道。一方面,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可结合学科特长特色,组织科研团队以专业才干回馈社会。如福建省高校可组织思政类科研团队加强对于“爱拼才会赢”地域精神特质的探析解读,进而充分挖掘与王蒙的先进事迹,丰富榜样文化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寻找榜样、接触榜样的实践之中,对优秀地域精神产生情感共鸣并就此继承弘扬。同时,高校也可组织管理类社会调查队伍,帮助当地政府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将王蒙精神传播到每一项日常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搭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可以根据本土地区需要与政府部门搭线合作,如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现状,组织爱心支教团队,帮助当地学校改善办学质量;响应扶贫办号召,组织“三下乡”爱心义卖团队;根据本地红十字会血库存量需要,組织无偿献血活动挽救患者生命。通过定期、定向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得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基层领悟榜样文化内含的精神品质,又可以利用大学生所学知识回报国家、回馈社会,使他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国情、社情,形成服务党和祖国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将对榜样文化的认同感转化为自觉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彭申泉.革命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主体审视与载体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06-107.
[2]庞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构的回顾与省思[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24-126.
[3]辛陈.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J].新闻爱好者,2019(7):41-43.
关键词:榜样;王蒙精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坚持教育引导,夯实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理论认知
(一)深入挖掘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榜样教育素材
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可运用创新思维实现榜样文化与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结合。例如,讲述王蒙的事迹,让学生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在艺术类的“影视鉴赏”课程之中,选择王蒙主题的影视作品,在传授大学生影视知识的同时,着重选取影视作品中具有高尚精神品质的人物角色——王蒙,进行深度分析,使得影视作品角色成为大学生榜样学习素材,引导大学生从中吸纳并践行榜样内蕴的道德品质与价值取向。王蒙的作品一直贯穿着理想主义精神,曾经是“少年布尔什维克”的他,在屡次遭受劫难后,依然坚定信念。深度解读影视纪实事迹之中内涵丰富的王蒙精神,引导大学生将王蒙确立为人生榜样,学习其面对困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面对诱惑不忘初心、坚定信念,面对压力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面对瓶颈敢于挑战、勇攀高峰等优秀精神品质。通过梳理挖掘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榜样文化认同素材,丰富大学生对榜样文化内涵的理性认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榜样文化的情感接纳,并最终养成认同榜样、维护榜样、学习榜样的行为取向。
(二)适当增加其他专业课程的榜样文化元素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之外,应加强榜样文化融入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榜样文化覆盖显现于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首先,在其他专业课程授课中贴合榜样文化增设相关知识内容,如王蒙的生平事迹,鼓舞大学生僧坚持理想不放弃。如在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专业之中设置榜样教育学、榜样管理方法、榜样宣传方法、榜样优抚法规等知识内容,推动大学生增进对榜样文化的认知认同,并运用专业所学技能推动榜样文化的发展弘扬。其次,在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梳理、技能教学过程之中,引入学科领军人物个人光辉事迹。最后,增设与榜样文化相契合的选修课程,如开设“名人与当代中国”“中国榜样”“走进感动中国人物”“与王蒙对话”等通识课程,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增设落实空间。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创新性教学思维的挖掘和介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构筑起全方位榜样教育教学体系,以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
二、注重实践转化,助推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实质飞跃
(一)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理论教育,而要以日常化校园实践方式进一步感召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认知认同。第一,培育日常行为取向。榜样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需要通过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真正实效,如利用校园资源,深入王蒙文学艺术馆研学、到图书馆自行查阅馆藏资料、观摩校史场馆,将榜样文化的爱国情怀、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优秀品质进行系统认知学习,并最终内化认同、外化践行。第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通过举行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以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如通过榜样评比、名人对话、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节、专题文艺汇演、主题团日活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并能够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推动形成大学生尊重榜样、认同榜样的情感共鸣,捍卫榜样、关怀榜样的理性自觉以及效仿榜样、学习榜样的价值信仰。第三,提供校园实践岗位。高校可为大学生设立不同类型的校内示范性实践岗位,鼓励大学生竞争上岗、争先创优,并选树表现优异、精神可嘉的大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以此发挥同辈群体影响效用,在大学生群体之中营造“崇尚榜样、争做榜样”的文明风尚和良好氛围。通过丰富校园实践方式,借助真实环境和现实场景的感染力、吸引力,完成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引导工作,增进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情感共鸣和实践转化,实现“触景生情”和“积极践行”。
(二)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最为钟爱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推动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转向的核心渠道。一方面,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可结合学科特长特色,组织科研团队以专业才干回馈社会。如福建省高校可组织思政类科研团队加强对于“爱拼才会赢”地域精神特质的探析解读,进而充分挖掘与王蒙的先进事迹,丰富榜样文化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寻找榜样、接触榜样的实践之中,对优秀地域精神产生情感共鸣并就此继承弘扬。同时,高校也可组织管理类社会调查队伍,帮助当地政府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将王蒙精神传播到每一项日常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搭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可以根据本土地区需要与政府部门搭线合作,如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现状,组织爱心支教团队,帮助当地学校改善办学质量;响应扶贫办号召,组织“三下乡”爱心义卖团队;根据本地红十字会血库存量需要,組织无偿献血活动挽救患者生命。通过定期、定向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得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基层领悟榜样文化内含的精神品质,又可以利用大学生所学知识回报国家、回馈社会,使他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国情、社情,形成服务党和祖国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将对榜样文化的认同感转化为自觉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彭申泉.革命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主体审视与载体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06-107.
[2]庞欣.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构的回顾与省思[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24-126.
[3]辛陈.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J].新闻爱好者,2019(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