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复读了,在过完8岁的那个暑假。
复读的这所学校我再熟悉不过了。进入校门,是两排整齐的杨树,每年10月份,就变成一边绿一边黄,伴着纷纷扬扬的落叶,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旁边是怡园,那有一条狭长曲折又破落的小廊,顶上挂着零落的野葡萄串。廊子外面是一排雕像,这算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雕像上已经落满了灰,又长满了藤蔓。不远处立着一座凉亭,经久没有人迹,依稀还可辨别出这儿曾有过一条沟渠。实训楼背面有一片桑树林,果子不大但足够甘甜。宿舍楼后边是一块稻地,春夏游荡着水鸭,到了冬天,割了桔梗,洒上水,结成冰,就成了体育课天然的冰刀场。校园里有三座教学楼,每座教学楼附近都有一家小食杂店,一到下课,就热闹得像菜市场。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这般怀念一个地方。吃散伙饭那天,我们喝着饮料,一边聊天一边拍照。挚友、同窗、师生,在某一瞬间都变成了“战友”,而在“战壕”里发生过的一幕幕,原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难以忘怀。
班主任喝了几杯,站起来说:“我来说两句。大家不用站起来,就像咱们平常上课一样。”老头特别爱喝酒,酒量却很差。每次微醺着来上晚课,总要与坐在门边的同学促膝长谈,要么就坐在讲台上,眯着小眼睛,咧着嘴笑。他个子不高,却总爱跨着步子走,挺着上半身,像是撵不上自己的脚步,就算下楼也要一步跨两个台阶。我们的这个老头啊,爱抽烟爱喝酒爱搓麻将,喜欢在课堂上扯些乱七八糟的事,也总在我们犯错时替我们挡一挡。
物理老师瘦瘦高高的,有着典型的理工男特质,平头,方框眼镜,一年到头都穿着衬衫,思路清晰却表意模糊。每次上课总是风风火火地进来,再加上语速太快吐字不清,经常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就已经抄起垃圾桶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每次讲磁感线,他就会左手插腰,右手半伸着,转上几圈,讲到角速度,就拎一把椅子,单腿支在讲台上旋转。扫帚、拖布等,肉眼可见、双手可及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教具。其实,他只是怕我们不爱听课,又不喜欢物理。齐哥很重感情,他担心学生会讨厌他,担心自己讲不明白,担心耽误了大家,就一次次地用这种笨拙到而又可爱的方式关心我们。
我从来都不算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听话,从不肯消停地听完一堂课,又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开学的第一周,就和同桌被老师叫去了两趟办公室,上课搞副业被罚站,说话睡觉被点名,这些都不过是家常。以致于后来每次班级吵闹,老头都会在后门喊一声:“王心悦别说话了。”而我也越来越没脸没皮,时不时地还故意让老师撵出去躲个清净。即便是高三时我一直能稳居班级第一,老头也总是会恨铁不成钢地说:“王心悦就是主意太正了。”
我曾以为时间终会淡了回忆,但实际上,回忆一直在那儿,然后在某一刻汹涌地涌上心头。无论当初我有多么地渴望逃离,无论曾经我有多么不屑于这些琐碎。
那年高考,没有发挥失常,没有志愿报空,但我却复读了。我想往南走一走,可分不够。其实复读的日子也没多么难熬。日子还像往常一样,除了第一晚的坐立难安,除了周围的人换了个遍之外,与过去没什么不同。每天早起晚归,课一堂堂地上,卷子一摞摞地做。每周有半天的假期,可以回趟家,逛次超市。小确幸还是晚课间操场的风,以及食杂店的烤肠、辣条、干脆面。
可这一年,我变了很多。我清除了很多好友,有不再联系的,也有不想联系的。我锁上了空间,让这里成为自己的心事秘密基地。我总是在想,到底是因为二战高考难以言喻的压力,还是因为真的想通了,我慢慢变得孤僻,变得不愿多费口舌。我变得很“稳”,前三年怼天怼地怼老师的性子,变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许这也算得上是成长。我仍然感谢当年的选择,虽然最后我依然留在了北方,但那年的经历也好,蜕变也好,终究会给我一场不同的思考与沉淀。
前两天准备免疫考试,连着三天凌晨睡,六点半醒,考完之后就感冒了。我打趣着和室友说:“看来我是真的老了,夜都熬不动了。”但好像从高考完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老”了吧。
高三的那两年,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靠两袋咖啡过活。上课时站着都困得头脑不清醒,中午20分钟还没睡熟就告诉自己要满血复活。课间10分钟也要做两道选择,上厕所都要带着单词本。可即使这样,也依然能挤出时间回头和人聊一聊八卦,隔着过道偷偷传张纸条。英语老师晚课上放的电影,班主任上课时讲的野史,同学的嬉笑打闹,同桌悄悄传来的小纸条,还有那些熟悉的话,“哎,帮我带包小浣熊。”“快,作业给我抄一下。”那种做完一套卷子的成就感,考试答错一道选择题的沮丧,解不出应用题时浑身大汗淋漓的委屈,对高考的忧虑与期待,还有高考后的幻想与憧憬。所有的这一切,以后都不会再出现了。
村上春树说:“我总以为18岁之后是19岁,19岁之后是18岁,20岁永远不会到来。”十八九岁的日子多么纯净,在那段只需要学习的时光。汽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薯片打开包装的声音清脆悦耳,课堂上有卷子和书翻起来的哗哗声,打开窗户是暖暖的阳光与和煦的风,趴在桌子上能闻见淡淡的木头香气。
原来,他们所说的关于高中的念想,从来都不是骗人的。
我想,在下一个秋天,回去看一场落叶。
大门隔着进进出出的学生,他们正处在最有灵气的年纪。我们一直在走,从懵懂、无忧无虑,到学会与不如意和平共处,到独自撑起一个房间。但那个时代永远会留在原地,带着那份回忆,当响起一首歌,看见似曾相识的画面,或者天气阴郁下来,刮起一阵和那年一样暖的风,它就会飞回你身边。
复读的这所学校我再熟悉不过了。进入校门,是两排整齐的杨树,每年10月份,就变成一边绿一边黄,伴着纷纷扬扬的落叶,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旁边是怡园,那有一条狭长曲折又破落的小廊,顶上挂着零落的野葡萄串。廊子外面是一排雕像,这算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雕像上已经落满了灰,又长满了藤蔓。不远处立着一座凉亭,经久没有人迹,依稀还可辨别出这儿曾有过一条沟渠。实训楼背面有一片桑树林,果子不大但足够甘甜。宿舍楼后边是一块稻地,春夏游荡着水鸭,到了冬天,割了桔梗,洒上水,结成冰,就成了体育课天然的冰刀场。校园里有三座教学楼,每座教学楼附近都有一家小食杂店,一到下课,就热闹得像菜市场。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这般怀念一个地方。吃散伙饭那天,我们喝着饮料,一边聊天一边拍照。挚友、同窗、师生,在某一瞬间都变成了“战友”,而在“战壕”里发生过的一幕幕,原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难以忘怀。
班主任喝了几杯,站起来说:“我来说两句。大家不用站起来,就像咱们平常上课一样。”老头特别爱喝酒,酒量却很差。每次微醺着来上晚课,总要与坐在门边的同学促膝长谈,要么就坐在讲台上,眯着小眼睛,咧着嘴笑。他个子不高,却总爱跨着步子走,挺着上半身,像是撵不上自己的脚步,就算下楼也要一步跨两个台阶。我们的这个老头啊,爱抽烟爱喝酒爱搓麻将,喜欢在课堂上扯些乱七八糟的事,也总在我们犯错时替我们挡一挡。
物理老师瘦瘦高高的,有着典型的理工男特质,平头,方框眼镜,一年到头都穿着衬衫,思路清晰却表意模糊。每次上课总是风风火火地进来,再加上语速太快吐字不清,经常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就已经抄起垃圾桶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每次讲磁感线,他就会左手插腰,右手半伸着,转上几圈,讲到角速度,就拎一把椅子,单腿支在讲台上旋转。扫帚、拖布等,肉眼可见、双手可及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教具。其实,他只是怕我们不爱听课,又不喜欢物理。齐哥很重感情,他担心学生会讨厌他,担心自己讲不明白,担心耽误了大家,就一次次地用这种笨拙到而又可爱的方式关心我们。
我从来都不算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听话,从不肯消停地听完一堂课,又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开学的第一周,就和同桌被老师叫去了两趟办公室,上课搞副业被罚站,说话睡觉被点名,这些都不过是家常。以致于后来每次班级吵闹,老头都会在后门喊一声:“王心悦别说话了。”而我也越来越没脸没皮,时不时地还故意让老师撵出去躲个清净。即便是高三时我一直能稳居班级第一,老头也总是会恨铁不成钢地说:“王心悦就是主意太正了。”
我曾以为时间终会淡了回忆,但实际上,回忆一直在那儿,然后在某一刻汹涌地涌上心头。无论当初我有多么地渴望逃离,无论曾经我有多么不屑于这些琐碎。
那年高考,没有发挥失常,没有志愿报空,但我却复读了。我想往南走一走,可分不够。其实复读的日子也没多么难熬。日子还像往常一样,除了第一晚的坐立难安,除了周围的人换了个遍之外,与过去没什么不同。每天早起晚归,课一堂堂地上,卷子一摞摞地做。每周有半天的假期,可以回趟家,逛次超市。小确幸还是晚课间操场的风,以及食杂店的烤肠、辣条、干脆面。
可这一年,我变了很多。我清除了很多好友,有不再联系的,也有不想联系的。我锁上了空间,让这里成为自己的心事秘密基地。我总是在想,到底是因为二战高考难以言喻的压力,还是因为真的想通了,我慢慢变得孤僻,变得不愿多费口舌。我变得很“稳”,前三年怼天怼地怼老师的性子,变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许这也算得上是成长。我仍然感谢当年的选择,虽然最后我依然留在了北方,但那年的经历也好,蜕变也好,终究会给我一场不同的思考与沉淀。
前两天准备免疫考试,连着三天凌晨睡,六点半醒,考完之后就感冒了。我打趣着和室友说:“看来我是真的老了,夜都熬不动了。”但好像从高考完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老”了吧。
高三的那两年,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靠两袋咖啡过活。上课时站着都困得头脑不清醒,中午20分钟还没睡熟就告诉自己要满血复活。课间10分钟也要做两道选择,上厕所都要带着单词本。可即使这样,也依然能挤出时间回头和人聊一聊八卦,隔着过道偷偷传张纸条。英语老师晚课上放的电影,班主任上课时讲的野史,同学的嬉笑打闹,同桌悄悄传来的小纸条,还有那些熟悉的话,“哎,帮我带包小浣熊。”“快,作业给我抄一下。”那种做完一套卷子的成就感,考试答错一道选择题的沮丧,解不出应用题时浑身大汗淋漓的委屈,对高考的忧虑与期待,还有高考后的幻想与憧憬。所有的这一切,以后都不会再出现了。
村上春树说:“我总以为18岁之后是19岁,19岁之后是18岁,20岁永远不会到来。”十八九岁的日子多么纯净,在那段只需要学习的时光。汽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薯片打开包装的声音清脆悦耳,课堂上有卷子和书翻起来的哗哗声,打开窗户是暖暖的阳光与和煦的风,趴在桌子上能闻见淡淡的木头香气。
原来,他们所说的关于高中的念想,从来都不是骗人的。
我想,在下一个秋天,回去看一场落叶。
大门隔着进进出出的学生,他们正处在最有灵气的年纪。我们一直在走,从懵懂、无忧无虑,到学会与不如意和平共处,到独自撑起一个房间。但那个时代永远会留在原地,带着那份回忆,当响起一首歌,看见似曾相识的画面,或者天气阴郁下来,刮起一阵和那年一样暖的风,它就会飞回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