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时代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战略目标提档升级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破解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它勾勒了我国农村发展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创新发展了农村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新型城乡互动关系,夯实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根基。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时代;战略高度;时代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的发展已经从过往的“如何更快发展”转变为“如何更好发展”。因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的任务不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发展质量问题更多表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公平问题等方面。为此,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地位的判断和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部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切不可将其局限于仅仅是村庄的发展或某些局部性问题的解决上。
(一)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
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在:(1)理论上,要改变城市偏向的发展思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2)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农业方面,既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又要努力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需要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加强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支持。(4)农村方面,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尤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性工作,强调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5)农民方面,要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尤其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6)农地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7)人员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于如何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总体理论框架和战略部署。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1)农业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规模经营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其实,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小农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为农民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切不可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小农生产方式的消亡,应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给小农生产方式留以足够的发展空间。(2)农村方面,长期以来,学校的撤并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的空心化以及农村文化与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的空虚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和社会工作等来恢复乡村魅力和乡村活力,将是振兴乡村的重要行动。(3)农地方面,在“三权分置”和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农民承包地的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方面。(4)农民方面,继续探索适合贫困小农户脱贫增收的长效措施,对老弱病残人口、留守人口等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服务,是让国家发展成果惠及农村弱势人口的重要手段。(5)人员方面,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轻视从事“三农”工作人员的社会风气,应该从政策导向、媒体导向和具体措施方面,宣传投身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鼓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振兴我国乡村的伟大事业。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农业国其文化的根基就在于乡土,而村落则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乡村的本质,便是回归乡土中国,同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乡土中国。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身是对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情怀仁人志士们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20世纪30年代,兴起了由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人为代表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他们的实践在抗战烽火中被中断,即使不被中断,实践也必然会失败。因为不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没有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爱国知识分子们的满腔热血最终只会化为一盆冰水。但是他们提出的发展乡村教育以开民智,发展实业以振兴乡村经济,弘扬传统文化以建立乡村治理体系等思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对于我们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有着启示作用。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促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等,构成中国乡土文化,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元铮(1993—),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时代;战略高度;时代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的发展已经从过往的“如何更快发展”转变为“如何更好发展”。因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的任务不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发展质量问题更多表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公平问题等方面。为此,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地位的判断和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部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切不可将其局限于仅仅是村庄的发展或某些局部性问题的解决上。
(一)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
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在:(1)理论上,要改变城市偏向的发展思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2)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农业方面,既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又要努力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需要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加强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支持。(4)农村方面,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尤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性工作,强调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5)农民方面,要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尤其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6)农地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7)人员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于如何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总体理论框架和战略部署。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1)农业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规模经营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其实,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小农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为农民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切不可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小农生产方式的消亡,应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给小农生产方式留以足够的发展空间。(2)农村方面,长期以来,学校的撤并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的空心化以及农村文化与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的空虚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和社会工作等来恢复乡村魅力和乡村活力,将是振兴乡村的重要行动。(3)农地方面,在“三权分置”和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农民承包地的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方面。(4)农民方面,继续探索适合贫困小农户脱贫增收的长效措施,对老弱病残人口、留守人口等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服务,是让国家发展成果惠及农村弱势人口的重要手段。(5)人员方面,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轻视从事“三农”工作人员的社会风气,应该从政策导向、媒体导向和具体措施方面,宣传投身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鼓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振兴我国乡村的伟大事业。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农业国其文化的根基就在于乡土,而村落则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乡村的本质,便是回归乡土中国,同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乡土中国。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身是对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情怀仁人志士们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20世纪30年代,兴起了由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人为代表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他们的实践在抗战烽火中被中断,即使不被中断,实践也必然会失败。因为不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没有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爱国知识分子们的满腔热血最终只会化为一盆冰水。但是他们提出的发展乡村教育以开民智,发展实业以振兴乡村经济,弘扬传统文化以建立乡村治理体系等思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对于我们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有着启示作用。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促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等,构成中国乡土文化,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元铮(1993—),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