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浮力题的解法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ncha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习题教学中,有一种类型的习题讲解繁琐,学生领悟效果不佳,这里创建一种模型,让老师讲解更加明晰,学生接受更加容易。
  【关键词】 浮力 船物模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这样一类浮力题,老师讲解与学生听讲效果均不佳。在此,建立一个模型,可以使学生较快的接受并且学会自己创建模型的分析能力。
  习题:一块冰浮在水面,问冰块融化后池面水位的升降(忽略蒸发影响)
  解题分析:分析方法1:冰融化后变为水的重量是冰的重量,排水量为冰的重量也就是水的重量,排水量为冰化为水后水的体积(具体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因而水面不升不降。分析方法2:冰漂浮在水面,融化为水后悬浮在水里,排水量不变,水面不升不降。
  同样的习题很多,在此建立一个模型。在水池上面漂浮着一艘装有不同物体的小船,船舱里分别装有石头、冰、水等不同物体或物质,现将这些物体从船分别投入水池中,问:水池水面的升降(船物模型)。若投石头,石头将下沉,船物中部分下沉,浮力减小,排水量减小,水面下降。若将水舀至水池,船物模型中部分由漂浮变为悬浮,浮力不变,排水量不变,水面不升不降。若将冰块投放至水池,船物模型仍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不变,排水量不变,水面不升不降。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决以下问题:①水池浮冰中夹着一根铁钉,融化后水面将会怎样?将浮冰看成船,冰和铁钉一起看成物,显然最终铁钉下沉,因而水面下降。②浮冰浮在盐水池中,浮冰融化后水面将会怎样?此处仍是悬浮,浮力不变,排水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因而融化后水的体积比盐水体积大,故而水面上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当地球变暖后两极冰川溶化后海平面上升的理由。
  结语: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孤立的解析孤本问题,通过总结和提炼,我们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并能促使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这对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此,特地提出这个问题的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每个环节得到分析问题的方法,從而脱离题海战术,真正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完全接受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景、时空中,在活动表演、交流讨论、交往交际中学习。这样既拓展了语文课文的教育功能,又为语文学习设计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真正把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引进了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成为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的主题。目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
期刊
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总结了一套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1 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1.1 创设问题情境。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要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问
期刊
【摘 要】 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实验设计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主动建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生生讨论和师生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从而使教学目标较好达成。  【关键词】 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钠的性质与应用”是《化学1》(苏教版)专题2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本专题主要介绍从海水中获得的化
期刊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悬置诱趣、投入情感、利用对比、注重创新等途径来实现激活主题,焕发英语课堂的活力。  1 悬置诱趣,让导入“活”起来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1 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
期刊
结合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对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听和说的技巧训练,而必须把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融入到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去,这是一个在理念、目的、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整体教学体现,要搞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重点的转向。  1 由重教师主导教学转向重学生主体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要能动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学
期刊
1 教学内容层面的问题  问题一:重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轻数学文化教育。片面强调知识技能掌握,片面强调大量的习题训练,片面强调对考试分数的争取,这种“教育”把数学曲解为习题,把学生当作解题机器,学习是为了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人格是变态的,在学生眼中,学数学是痛苦的、枯燥的,数学文化至多被当作“调味剂”。这样培养的学生必然是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缺乏文化的民族是不会站在世界之巅的。  问题二:重数学解题
期刊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條
期刊
【摘 要】 广义上讲,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应该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课堂预设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