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常常问自己、问学生、问同事:“素描是什么”?有人回答说是“单色绘画”,或曰“造型基础”,或曰“黑白关系的表现手法”,我始终相信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是一种绘画表现技法。
关键词:素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59-001
一、缺乏整体观念
在素描教学中,“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主次不分,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花、杂、乱。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处理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专注局部,忽视整体”将最终造成“整体”的失败。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凹凸起伏,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有些学生面对绘画对象,不是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表面的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艺术地表现对象。“绘画是一种艺术,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作画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情绪、感受极大地影响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的画面是空洞、没有感染力的”。
有的同学认为“画得多了就能提高水平”,于是一味地增加作业数量,盲目延长作画时间,好像只有这样才算努力。而实际上呢?由于身心疲惫或不动脑筋,作画时已经是漫不经心、精力涣散了,何谈“思想”与“激情”?更谈不上对对象的理解了,其作品也只能是徒有形式,毫无神采。“多画”是在“画好”的基础上多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针对性训练而不是无目的的多画,只有用“心”动脑子理解着作画,才会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得以有效提高。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現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
三、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和默写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于是,在学生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张面孔,可谓千奇百怪。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学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表现事物时所具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画面效果
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比如说在人物写生或默写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画面完成时,容易出现画面灰、暗、花,效果不强烈和画面琐碎的毛病。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当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时,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或大面积处于暗部时,黑和深灰色调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画面质量。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丰富暗部的层次,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色调对比。也就是说,进行画面处理时,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只要几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就会使整个画面支离破碎。
五、缺乏轻重取舍
有的学生素描基本功应该说不错:构图完整,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体积感强,并且深入得十分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对所画对象、背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像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技术熟练”,而谈不上“技术高超”,因为画面没有重点、没有取舍,什么都画其实就等于什么都没画。所以在深入时一定要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结合自己的感受,将对象理性地、艺术性地反映在画面上。
参考文献:
[1]刘花弟,袁小斌编著.初级临摹 素描静物,江西出版社
[2]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作品范例编委会编著.基础展望: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
[3]黄超成,韦秀玉编著.美术创作教程: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
[45]徐飞编著.开始学画素描.广西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素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59-001
一、缺乏整体观念
在素描教学中,“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主次不分,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花、杂、乱。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处理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专注局部,忽视整体”将最终造成“整体”的失败。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凹凸起伏,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有些学生面对绘画对象,不是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表面的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艺术地表现对象。“绘画是一种艺术,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作画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情绪、感受极大地影响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的画面是空洞、没有感染力的”。
有的同学认为“画得多了就能提高水平”,于是一味地增加作业数量,盲目延长作画时间,好像只有这样才算努力。而实际上呢?由于身心疲惫或不动脑筋,作画时已经是漫不经心、精力涣散了,何谈“思想”与“激情”?更谈不上对对象的理解了,其作品也只能是徒有形式,毫无神采。“多画”是在“画好”的基础上多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针对性训练而不是无目的的多画,只有用“心”动脑子理解着作画,才会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得以有效提高。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現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
三、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和默写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于是,在学生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张面孔,可谓千奇百怪。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学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表现事物时所具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画面效果
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比如说在人物写生或默写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画面完成时,容易出现画面灰、暗、花,效果不强烈和画面琐碎的毛病。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当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时,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或大面积处于暗部时,黑和深灰色调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画面质量。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丰富暗部的层次,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色调对比。也就是说,进行画面处理时,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只要几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就会使整个画面支离破碎。
五、缺乏轻重取舍
有的学生素描基本功应该说不错:构图完整,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体积感强,并且深入得十分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对所画对象、背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像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技术熟练”,而谈不上“技术高超”,因为画面没有重点、没有取舍,什么都画其实就等于什么都没画。所以在深入时一定要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结合自己的感受,将对象理性地、艺术性地反映在画面上。
参考文献:
[1]刘花弟,袁小斌编著.初级临摹 素描静物,江西出版社
[2]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作品范例编委会编著.基础展望: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
[3]黄超成,韦秀玉编著.美术创作教程: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
[45]徐飞编著.开始学画素描.广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