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道,效果更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效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既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更是新时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我理想中的高效文言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如下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预习生成问题——课堂探究问题——课后能力迁移。课前的预习环节往往是问题生成的沃土,课堂教学环节则是师生一道“沙场秋点兵”——解决问题的主战场,课后的能力迁移环节则是给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文言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预习环节、课堂探究环节、课后迁移环节等均是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环环相扣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下面,我结合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对文言文阅读教学各环节中的某些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课前预习:未雨绸缪
  文言文课文的具体内容不同,创设预习情境的方法与内容则不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不同,创设预习情境的方法与内容也不同。所以,在创设预习情境之前,不仅要首先了解文言文课文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难易与知识点的具体分布等,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储备、发现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然后再设计难度适宜并有一定梯度的预习题供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
  以教学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为例。课前,应该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及自备的《高中文言文课程辅导资料》等学习资源创设预习情境,查阅与搜集学习《滕王阁序》文本的相关知识,比如作者王勃的生平简历、与《滕王阁序》相关的文体知识及诗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创作佳话、《滕王阁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学生一旦拥有上述丰富的知识储备,就会很自觉地在课前自行设计解读《滕王阁序》的基本模式,自觉推动品读、鉴赏《滕王阁序》思维向深层次发展:自觉阅读《滕王阁序》课文,对课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法、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疑难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等圈点加注。
  二、课堂探究:愤悱之境
  课堂探究是文言文等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主要形式,也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最关键环节。课堂探究,我们不仅要遵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还要继承教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与讲授者的传统观念,既要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的充足时间,又要给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留有一席之地。当然,二者之间,应以学生课堂思考为主。
  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课堂中的思考大致分为两种情形。其一,独立思考,自行圈点加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初步品尝到阅读、理解、体味、探究文言文文本的酸甜苦辣滋味。这种独立思考的阅读体验方式会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情感体味、审美经验等迅速进入深层次思维状态。其二,合作探究,生疑质疑。这是一种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这种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是学生生疑质疑、互相辩论、探求问题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此时,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阅读理解品鉴与集体探讨已处于“愤悱之境”,迫切需要教师的巧妙诱导和巧妙点拨而茅塞顿开。教学《鸿门宴》时,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项羽坐失击杀刘邦的最好机会,导致接踵而至的四面楚歌与自刎乌江的悲剧性结局的深层原因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就经历了这种欲通未通、欲达未达的“愤悱”过程。
  三、课后思考:拓展视野
  大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会在文言文课文教学完毕后,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与文言文课文的作者或者题材或者内容或者艺术风格等相关的、难易适度的思考练习题供学生思考或书面完成,以期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水平。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必须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必须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第二,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文言文知识储备、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品质等,设计的思考练习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其中的一道题目或者两道题目;第三,思考练习题的答案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开放性特点,以便学生放飞思想,自由发挥。比如,教学完《史记·鸿门宴》后,我们可以设计下列思考题:1.请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课文中对刘邦、项羽等艺术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说说二者相互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2.自选角度比较阅读班固《汉书》中的“鸿门宴”与《史记》中的《鸿门宴》。
  总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融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思考等为一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故此,上述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思考等环节均是构建文言文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和认真操作。
  作者单位:江苏江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完美衔接,不仅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还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很多教师意识到,必须立足课本,授之以渔,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但是,他们“授之以渔”的方式是课堂上肢解课文然后条分缕析,他们以为课外让学生反复做关于课文的大量练习就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以为囿于每册课本中的那十几篇重点课文,就是阅读教学的全部,殊不知这犹如困学生于“井底”,使之缺少感触语言的
苏教版八上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一直为历代文人称道,也是各级考试命题者重点关注的语句。因为它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月光清澈透明的静谧之感和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苏轼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但是,笔者始终对此句中“竹柏”的释义持有
《老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底层的光芒”板块的第二篇文章。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不幸者的善良。命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突出地描写了他的“苦”和“善”。命苦从“三独”、“三破”中体现,即破旧三轮、独干,身体残破、只剩独眼,在破旧小屋独处可见其生活艰辛之苦。心善可以从“三送”中体现出来,既“送冰”、“送钱钟书去医院看病”、“送鸡蛋香油”可以看出。文章通过我与老王的交往为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体式为“新材料作文”。针对“新材料作文”,有人说写议论文是趋势,写记叙文就死定了。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新材料作文”对文体根本没有限制,完全可以写记叙文,且有偏爱之迹象。江苏高考阅卷负责人曾指出: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  但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练习中,写记叙文的人数依然寥寥,笔者曾作过深入调
调味料一:查——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查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大多数课文在上课前或上课后都可以要求学生查相关联的资料。查资料不仅可以了解作家、作品,还可以积累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克服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好习惯。  案例:学习《丑小鸭》一课前,我布置学生课外查找作家及作品的资料。学生不但了解了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世界童话文学的创始人,还了解他的作
缘起: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投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之一。与学生学法的改变相适应,“探究式教学”即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引人注目的研究和探索课题。  再者,很多中学生又普遍存在“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现象和心理。“扫清字词障碍,弄懂文章意思”也几乎占据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在这样的现状
所谓“评课”,就是指对课堂实施情况的整体评价。评课对教师的专业提升很有必要,也很有实效,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有时我们的“评课”也显现出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建立关于“评课”的评价体系和基本规程,把它纳入日常教学工作的范畴,让“评课”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评课”的评价体系和基本规程呢?  一、确立评课的新理念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但由于时代久远,文言文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义)、句式、修辞、官名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言”,而忽视了“文”的解读,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高中文言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文言文就是翻译的“泥潭”。从而,出现了“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的不正常现象,甚至严重影响了学
高中语文选修“文化经典阅读”模块的教学应当如何实施?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前言中说:“学习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中国文化经典的深沉哲思,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领略这些思想家的风采。”  换句话来说,应当是了解一种文化思想的来龙去脉,知道这种思想从何处而来,今天在何处,未来去往哪里。  以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为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一道中国文化思想的盛宴,在这里,我们可以尽享儒家的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的代表作,历来作为游记散文的典范而广为传颂。该文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写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奇异景象。  毋庸讳言,《登泰山记》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传统山水游记的艺术,但更多的是突破与创新,其独到精妙之处颇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现概述如下:  一、选材新颖,另辟蹊径  巍巍泰山,素有“五岳之尊”之称,向来以其险峻壮观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