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能力,还应该从指导学生“美读”,点拨学生“美思”,带领学生“入境”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情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96-01
语文是一门集人类文明之大成的学科,它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包罗着众生万象。一篇篇美文构筑了一个个精美的世界,那里有美丑善恶的交锋;有人性的完美和扭曲;有山川的灵秀与壮丽。这一切就决定了语文与美的密切关系。语文教师应尽力地挖掘这个宝藏,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呢?我认为要牢牢抓住以下几点:
一、从美育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的教学当然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单从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方面来展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美育因素,多层次全方位地向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明辨是非,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著佳作,它们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它们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教材。因此,从美育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调动一定的教学手段,把语文名篇中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妨碍语文能力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不妨碍语文能力的培养,两者并不矛盾,相反是互相促进的。因为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无疑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能力的掌握中去,促使语文能力的更快提高。
当一个老师把一篇文章当作美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时候,那么他的课必定是生动的、活泼的、形象的、充满感情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一点也不枯燥,相反他们会感到兴趣盎然,这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组织语文教学,并不是不重视对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分析,而是把这种分析从表层的文章解释,推进到深层的意蕴的审美理解。因为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不是要教师脱离课文的文本,去空讲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是教师紧密地结合课文,结合课文的字、词、句来展开教学,不是空对空讲大道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但不会妨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1、指导学生“美读”。“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是读者与作者审美个性的碰撞与交融,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目,出于口,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于纸面,指导学生“美读”,即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那么,就如涓涓清泉流进学生心田,又似和煦春风开启学生心扉,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进入美的境界,从而与作者情感共鸣,心灵相通。
2、点拨学生“美思”。没有想像,便没有艺术,没有想像,便没有审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想像尤为重要,可以说审美想像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主体进入审美世界的有力翅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再造性审美想像,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描述,在审美主体意识中,建构一个具体审美形象,激励学生联系生活,由此及彼,再造审美想像。只要审美主体加以想像,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跳跃出来。
3、带领学生"入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入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起伏波澜。如《荷塘月色》一文,通过欣赏课文,把学生带入月色下的荷塘之中,犹如眼前就看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荷叶,如星星、如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之中,感觉到作者陶醉在荷塘月色中的淡淡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总之,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紧扣教材文本,结合学生审美感知规律,在广义速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丽.语文教学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6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情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96-01
语文是一门集人类文明之大成的学科,它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包罗着众生万象。一篇篇美文构筑了一个个精美的世界,那里有美丑善恶的交锋;有人性的完美和扭曲;有山川的灵秀与壮丽。这一切就决定了语文与美的密切关系。语文教师应尽力地挖掘这个宝藏,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呢?我认为要牢牢抓住以下几点:
一、从美育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的教学当然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单从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方面来展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美育因素,多层次全方位地向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明辨是非,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著佳作,它们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它们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教材。因此,从美育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调动一定的教学手段,把语文名篇中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妨碍语文能力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不妨碍语文能力的培养,两者并不矛盾,相反是互相促进的。因为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无疑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能力的掌握中去,促使语文能力的更快提高。
当一个老师把一篇文章当作美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时候,那么他的课必定是生动的、活泼的、形象的、充满感情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一点也不枯燥,相反他们会感到兴趣盎然,这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组织语文教学,并不是不重视对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分析,而是把这种分析从表层的文章解释,推进到深层的意蕴的审美理解。因为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不是要教师脱离课文的文本,去空讲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是教师紧密地结合课文,结合课文的字、词、句来展开教学,不是空对空讲大道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但不会妨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1、指导学生“美读”。“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是读者与作者审美个性的碰撞与交融,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目,出于口,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于纸面,指导学生“美读”,即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那么,就如涓涓清泉流进学生心田,又似和煦春风开启学生心扉,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进入美的境界,从而与作者情感共鸣,心灵相通。
2、点拨学生“美思”。没有想像,便没有艺术,没有想像,便没有审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想像尤为重要,可以说审美想像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主体进入审美世界的有力翅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再造性审美想像,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描述,在审美主体意识中,建构一个具体审美形象,激励学生联系生活,由此及彼,再造审美想像。只要审美主体加以想像,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跳跃出来。
3、带领学生"入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入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起伏波澜。如《荷塘月色》一文,通过欣赏课文,把学生带入月色下的荷塘之中,犹如眼前就看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荷叶,如星星、如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之中,感觉到作者陶醉在荷塘月色中的淡淡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总之,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紧扣教材文本,结合学生审美感知规律,在广义速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丽.语文教学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6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