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76-0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推广实施,信息技术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价值也越来越重要。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具有基础文化课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课程重在知识与技能结合应用。因此,不应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理论课程,而应把它看成是一种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工具,自身的一种技能。使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掌握好这门技术,发挥其工具的作用。
  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在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深挖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要简单扼要,可以让学生自学;对难度教大的内容要化难为易,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听明白,愿意做。另外,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和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深入探究。
  
  二、要重视课堂效应
  
  信息技术课上,讲理论的确有点枯燥,所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让学生乏味。讲操作,要注意把知识灌输进去,加强深化。从而使课堂融情于景,其乐融融。例如在讲“复制”操作时,很多学生开始不知所向,真正的原因是我对学生的估计太高,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自认为这样简单的知识讲一次学生就会掌握了。于是我就让学生先了解“复制”的作用,可将文档、文件夹、图片等“制造”出一模一样的。然后又亲自演示操作,透析其操作过程:“选中[文件]—— [编辑]—— [复制] ,找到位置,[编辑]——[粘贴]”,如此反复便让学生领悟了其操作过程,学生的兴致正浓之时,趁此契机,我还讲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利用工具栏内的快捷图标,或者是利用鼠标右键,或者是利用键盘上的快捷键等。让他们自己体会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快、最适合自己。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变幻教学方式。让学生具有好奇感、新鲜感,想学、爱学也易学。例如在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的最佳理解和记忆时间,知识内容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有时适当加幽默和笑话,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讨论式教学等;在计算机室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信息技术的光碟,教师用制作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另外,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结合特别紧密的知识,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体验其操作过程,使其深刻领会。如本期针对六年级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部分,开展了一次:“网络知识对我们生活是利在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让更多人参与这次活动,促使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开展。
  
  四、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中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常重视灌输大量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不能使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愉悦心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可以在使用的范例中渗透其它学科的信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品德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例如,在“设计奖状”一课中,我在课前采用语言来设计这几张奖状的内容,然后分别存为文本文件,作为学生在设计奖状时要用到的文本素材。这些奖状中有奖给小白兔的绿色蔬菜奖,有奖给小老虎的健身奖,有奖给小猴子的劳动奖,有奖给海豚的智慧奖等等,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价值观念予以正面引导。
  总之,信息技术课列入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更快的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值得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中的教学价值的研究,试图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等,教会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 教育 职旅游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比较文学名称的误解,对它的理论中的“跨越”性特征不确定,把其中的文化研究当作当下文化研究热潮中的文化研究,从而导致比较文学失去了学科界限,给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较文学的名称、“跨越”性特征和其中的文化研究进行辨析,来确定比较文学的学科界限。  关键词:比较文学 界限 跨越 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
期刊
摘要: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是Office系列软件的内置编程语言,本文介绍了在excel中,如何使用[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中的几种控件,结合VBA,开发适用于各类主要采用客观性题型考试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开发过程。  关键词:控件 VBA编程 无纸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45-0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社会需要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只有既懂法律、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知识广博、能力全面和个性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近年来,我任教小学中、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以“三学”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生活道德规范教育为核心,认真实践,潜心研究,试
期刊
摘要:学习不良儿童作为一个异质群体,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问题既表现为心理障碍(如抑郁、自杀等),又表现为发展性心理问题(如违纪、焦虑、攻击性、说谎、逃学等)。文章列举了学习不良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并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出了干预措施(主要有学校教育干预、家庭干预及心理辅导与治疗等)。  关键词:学习不良 心理问题 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一般集中在考察和矫正“不正常”心理现象,但这是对心理现象的静态描述,缺乏对中小学生发展所处时空的研究,心理辅导的模式和方法也因此而出现一些偏差。考察和评价中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其对环境的适应和发展,心理辅导也应该立足于为他们提供符合其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生态学环境。  关键词:问题心理 生态学 环境 适应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53-02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是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立足学校,以人为本,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达到促人发展,促质量提高的教研活动方式。那么怎么开展校本教研呢,怎样才能使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比较高的回报呢?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进行校本教研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
期刊
摘要:总的来说,我国贫困地区女童教育仍然十分落后,呈“三低一高”现象。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价值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首先是它的本体价值,其次是它的工具性价值,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只有把二者综合分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从而致力于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现状 价值 本体价值 工具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新课程环境下怎样培养新教师,是现今学校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新课程环境下,过去的有些培养方法已显得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路,创新方法,寻找培养新契机。本文从新课程环境下学习什么样的理念,训练什么样的基本功,如何辨证地向老教师学习,怎样进行教科研等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新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Internet对英语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也带来了教学管理、时间安排等方面新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 网络 信息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64-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