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 创造未来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江苏苏州星海学校以课题《吴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研究》为引领,系统地开展了此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目前,“古韵今风姑苏情”为现阶段研究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转化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经历、参与中了解历史上的苏州,感悟现在的苏州,设想未来的苏州,关注并构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感悟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始于课堂,又大于课堂的。“苏州的桥”是“吴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之一。在此,谨以课堂活动实录的形式,力求以点带面,较为完整地展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如何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发挥系列活动实施过程“中继站”的作用,成为“活动链”中的“节点”,成为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活动主体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在与水为邻的古城苏州,苏州的水随物赋形、兼容并蓄,不但滋养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可以说,在水城苏州,凡是有河的地方,就有桥的身影……
  (以语言引导为基础,播放“苏州的桥”相关视频剪辑,让学生在具象感受中融入活动情境,见图1)
  
  〔点评:“身临其境,直观体验”。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视频中直观的“声像”和“情节”,对孩子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刺激,引起了他们基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很快便能“融入”活动情境之中〕
  
  二、分层递进
  (一)苏州的桥——了解感受
  师:水乡就是桥乡,苏州的桥跨越时空,遍布纵横。这节课,我们就要踏上苏州的桥,看看它如何演绎苏州的发展,如何诉说历史的变迁!
  (屏幕出示课题)
  师:课前,我们通过图书、网络、采访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关于苏州桥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现有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你对苏州桥的了解,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知道”上的内容(见图2)。因为资料较多,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卡的提示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短时高效的交流。下面活动开始!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见图3)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开始进行组内交流)
  师:现在,各组选派一到两名代表参加组际交流,向大家汇报你们组对苏州桥的调查资料。
  
  生1(手持刚刚完成的图文并茂的学习卡,操作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我们介绍的是与苏州的桥有关的传说。当年……(内容略)
  师:这组同学说得很好,言简意赅,介绍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苏州的桥”的故事及传说。我们可以模仿他们的样子,先说说你要介绍的是苏州的桥的哪个方面,然后再具体展开介绍。
  生2:你们知道苏州桥梁的分布状况吗?让我来告诉你!苏州城桥梁众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石拱桥,那我就从桥的造型来说说苏州的桥……(内容略)
  师:非常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交流的小组过会儿老师一定先请你们来说。
  〔点评:在此活动环节,教师通过组织组内和组际交流,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层面初步了解苏州的桥梁,从中感受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独特。结合巧妙设计的学习卡,教师要求学生对所表述的内容进行属性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了学生的表述技巧,又深化了学习卡的使用指导,使学习卡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有益的助手”和“无声的老师”,无形中也指导了学生的学法〕
  (二)苏州的桥——今昔比较
  师:刚才的几个小组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苏州桥的古韵,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独特。你们知道吗?一个城市的桥,往往反映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苏州的桥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果我们把苏州现在和过去的桥作一个对比的话,你能发现苏州的桥有怎样的变化吗?从中,又折射出苏州历史怎样的变迁呢?
  (我们以刚才的“了解感悟”为基础,对原有资料进行重组,加以辨析比较。原有材料不足以解惑的,可以根据需要引进其他小组的资料深入学习。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比较”,见图4)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见图5)
  (学生根据学习卡的提示,进行“苏州的桥”的今昔比较)
  
  师:我们就请刚才没来得及参加交流的小组,先来介绍你们比较后的发现。
  生3(根据完成的学习卡,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过去的桥建造材料主要是石块、木头,现在的桥很多使用了水泥、混凝土。
  生4:以前的桥,桥身短、桥面窄,所谓“小桥流水”,现在的桥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整修的,桥身都比较长,桥面也拓宽了。
  生5:过去的桥最长的也就三百多米,现在的太湖大桥全长四千多米,长多了……
  师:谁能告诉我,苏州的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跟苏州的社会发展有没有关系?
  生6:过去人少,交通运输主要靠船,现在人多了,从桥上过的人也多了。
  生7:现在还有很多载人、载货的车要从桥上过,所以桥面要拓宽,桥应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生8:经济发展了,社会也发展了,桥也变化了……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不但找出了桥的变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隐藏在桥的今昔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点评:这个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比古对今,体悟苏州的桥今昔变化背后潜在的社会因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桥的变化折射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感受到苏州人锐意进取,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改造城市、建设家乡的精神风貌。在此活动环节中,学生根据学习卡的提示与要求,把原有的学习资料进行了第二次的组合利用。教师提醒学生跨组横向学习,组际采风,取长补短,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上的互补性和活动方式上的互助性〕
  (三)苏州的桥——未来畅想
  师:“桥”字,字典中的解释是“架在河面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桥的作用还仅仅是连通河的两岸吗?随着苏州经济的迅猛发展,苏州的社会生活环境还将发生新的变革,到那时,你觉得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有,它将会以怎样的形象和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呢?
  师:请你以“桥”为主题,畅想苏州将来的社会发展,畅想将来苏州的桥会是怎样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苏州未来的桥的畅想。喜欢画画的同学,不妨用笔把它画下来;喜欢模型制作的同学,可以选用这里的材料做个简易模型,然后介绍你的创想;喜欢话题交流的同学,可以与小伙伴三三两两畅谈你的宏伟蓝图,记下灵感闪现的瞬间……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畅想”(见图6),重新分组,寻找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出示活动要求,见图7)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活动,自主畅想。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加以即时指导,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以重组的小组为单位,对自主畅想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简易的设计、简易的模型、创意的图稿、富有启迪的叙说)
  〔点评: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畅想苏州未来的社会生活环境,结合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推想苏州未来的桥。活动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关于主题的发散性思维,还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再次重新分组,既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又满足了学生友伴合作的心理需要,学生活动情绪明显高涨。由此,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的作品既符合主题,又富有灵感,如水底观光桥、人车上下分层的双层桥、装有太阳能接受器的节能桥、安装电脑程序控制车道的安全便捷桥、平面电梯做桥面的自动人行桥、疏导交通的并行桥等〕
  
  三、评价设疑
  师:完成展示交流的小组可以根据学习卡的要求进行本次活动自评,并与其他小组进行组际互评。最后,可以请听课的老师对你们的成果作个评价,听听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希望……
  (学生自评、互评,虚心接受听课老师评价)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感悟、比较、畅想、评价,我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收获,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教训,但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课后,把你们的体会记录在学习卡“我的新收获”栏目里。
  师(设疑):今天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可关于“苏州的桥”的研究,我们才刚刚起步。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作为一种客观实用的存在,我们总是要考虑桥的承重、成本等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将来成为桥梁工程师、成为城市规划师迈出的第一步吧!让我们带着疑问走出课堂,继续步入苏州桥的系列研究……
  (出示课后思考要求,见图8)
  
  〔点评:通过亲历、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必定会有所收获。一节课的课堂活动,需要大量课外探索的材料积累和交流思考作铺垫,来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关注生活,这正是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整个线性活动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所在。
  教师在“自主探索学习卡”上的运用可谓是匠心独运,在学习卡的设计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教法,也突出了学生的学法。相似的风格、友好的界面,既形成系列,又有一定的要求差异。通过学习卡,教师的设计、学生的灵感被物化,由内隐转向外显。另外,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同活动阶段填写相应的学习卡,也为活动积累了许多过程性资料,可作为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次活动中,教师的三次分组也极具特色:各自收集的材料在自然的学习小组内交流——根据收集资料的类别属性分组,实现同类资源互补,进行今昔比照——结合个人爱好特长,有创意地畅想,表达学生心目中未来的“苏州桥”〕
其他文献
一、课堂必须改变——对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思考    1.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使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攻坚阵地,真正的课程诞生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也
期刊
杜郎口中学地处山东省茌平县东部与德州齐河县相邻的杜郎口镇,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在校生1000余人,教职工86人,20个教学班,学校建有办公楼、餐厅、报告厅、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电子备课室,建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陆续得到了县、市、省、中央等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当代教育科研》、《山东教育》、新华社《内参
期刊
学校背景    台北市蓬莱国小创校于1910年,校区位于台北市中心大稻埕繁华地带,占地17 347平方米,是一所兼具历史、文化,强调人文与科技并荣的精致学园。  为了实践台北市无线网路新城市的计划,善用无线网路环境,蓬莱国小致力校园无线网路应用发展计划,计划出无线网路与资讯科技应用于校园安全、行政服务、学生生活、教学与评量四大方面的应用。2004年学校获选为台北市资讯种子学校(资讯示范学校),并经
期刊
靳玉乐: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带头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出版
期刊
【案例背景】    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是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板块。学科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和延伸,而科学教学特定的探究性,使之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开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探究内容课题的设计首先要关注一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并在日常课程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作出适当的
期刊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动态个体,他们有被认同、被尊重的需要和倾向。作为教师,我们应呵护他们的这种需要。我曾因一个“许诺”失信于学生,以致和学生之间有了一堵高高的“墙”,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直面学生,用我的心与行动终将这座“高墙”化于无形。  与同行和编辑通过网络共书教育情怀,研讨教育教学话题,是我乐此不疲的事。不知何时,我的QQ好友中增加了一位名叫“传说之风”的好友,我也没太在意,因为我在
期刊
教育部已正式通过2008年江苏省新高考方案。目前,该方案格局已定。“3+学业水平测试”的新方案,规定高考只考两个学科(语言学科和数学学科)三门功课,学业水平测试采取等级制而不采用分数制。因此,要解好“3+学业水平测试”这个方程式,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我们就必须处理好相对突出语、数、外三门工具学科的教学和开齐上足其他课程的关系。我们认为,应该让工具学科“举足轻重”,让校本教材“名正言顺”,让教育文化“
期刊
编者按  紧接总103期“实验区报告之山东篇”、总105期“实验区报告之枣庄篇”之后,本期刊发“实验区报告之学校篇(枣庄一中)”,旨在为读者朋友提供系统深入的高中新课改实验区信息。与前面相对宏观、中观的实验区报告文章相比,本期报告文章内容已细致深化到学校层面。在这个高中新课改实验推进日益深入的时期,为了尽量能够为课改省区学校提供可触、可感的真实参考,本刊愿尽绵薄之力!    山东省枣庄一中于200
期刊
(课前创设红色旅游情境,学生自主提出旅游中会遇到的问题,如租车、购票、购物等。)    片段一:租车    1.选择出租车公司  师:听说我们要租车去旅游,很快有三家出租车公司前来联系,请听他们的介绍!(见下图)  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愿意选择哪一家公司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选择,很有主见,但我发现同意乘通达公司的同学最多,我们就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择通达
期刊
教育部:今年中职校招生将达50万人    不久前,教育部发出通知,就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提出了要求。通知强调,要继续大力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和办学模式,提倡学生一年级在中西部学习,二、三年级到东部学习专业技能和顶岗实习。2007年,全国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招生规模要达到50万人以上。各地要加强对跨省招生和联合招生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