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江苏苏州星海学校以课题《吴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研究》为引领,系统地开展了此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目前,“古韵今风姑苏情”为现阶段研究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转化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经历、参与中了解历史上的苏州,感悟现在的苏州,设想未来的苏州,关注并构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感悟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始于课堂,又大于课堂的。“苏州的桥”是“吴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之一。在此,谨以课堂活动实录的形式,力求以点带面,较为完整地展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如何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发挥系列活动实施过程“中继站”的作用,成为“活动链”中的“节点”,成为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活动主体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在与水为邻的古城苏州,苏州的水随物赋形、兼容并蓄,不但滋养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可以说,在水城苏州,凡是有河的地方,就有桥的身影……
(以语言引导为基础,播放“苏州的桥”相关视频剪辑,让学生在具象感受中融入活动情境,见图1)
〔点评:“身临其境,直观体验”。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视频中直观的“声像”和“情节”,对孩子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刺激,引起了他们基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很快便能“融入”活动情境之中〕
二、分层递进
(一)苏州的桥——了解感受
师:水乡就是桥乡,苏州的桥跨越时空,遍布纵横。这节课,我们就要踏上苏州的桥,看看它如何演绎苏州的发展,如何诉说历史的变迁!
(屏幕出示课题)
师:课前,我们通过图书、网络、采访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关于苏州桥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现有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你对苏州桥的了解,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知道”上的内容(见图2)。因为资料较多,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卡的提示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短时高效的交流。下面活动开始!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见图3)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开始进行组内交流)
师:现在,各组选派一到两名代表参加组际交流,向大家汇报你们组对苏州桥的调查资料。
生1(手持刚刚完成的图文并茂的学习卡,操作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我们介绍的是与苏州的桥有关的传说。当年……(内容略)
师:这组同学说得很好,言简意赅,介绍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苏州的桥”的故事及传说。我们可以模仿他们的样子,先说说你要介绍的是苏州的桥的哪个方面,然后再具体展开介绍。
生2:你们知道苏州桥梁的分布状况吗?让我来告诉你!苏州城桥梁众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石拱桥,那我就从桥的造型来说说苏州的桥……(内容略)
师:非常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交流的小组过会儿老师一定先请你们来说。
〔点评:在此活动环节,教师通过组织组内和组际交流,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层面初步了解苏州的桥梁,从中感受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独特。结合巧妙设计的学习卡,教师要求学生对所表述的内容进行属性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了学生的表述技巧,又深化了学习卡的使用指导,使学习卡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有益的助手”和“无声的老师”,无形中也指导了学生的学法〕
(二)苏州的桥——今昔比较
师:刚才的几个小组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苏州桥的古韵,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独特。你们知道吗?一个城市的桥,往往反映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苏州的桥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果我们把苏州现在和过去的桥作一个对比的话,你能发现苏州的桥有怎样的变化吗?从中,又折射出苏州历史怎样的变迁呢?
(我们以刚才的“了解感悟”为基础,对原有资料进行重组,加以辨析比较。原有材料不足以解惑的,可以根据需要引进其他小组的资料深入学习。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比较”,见图4)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见图5)
(学生根据学习卡的提示,进行“苏州的桥”的今昔比较)
师:我们就请刚才没来得及参加交流的小组,先来介绍你们比较后的发现。
生3(根据完成的学习卡,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过去的桥建造材料主要是石块、木头,现在的桥很多使用了水泥、混凝土。
生4:以前的桥,桥身短、桥面窄,所谓“小桥流水”,现在的桥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整修的,桥身都比较长,桥面也拓宽了。
生5:过去的桥最长的也就三百多米,现在的太湖大桥全长四千多米,长多了……
师:谁能告诉我,苏州的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跟苏州的社会发展有没有关系?
生6:过去人少,交通运输主要靠船,现在人多了,从桥上过的人也多了。
生7:现在还有很多载人、载货的车要从桥上过,所以桥面要拓宽,桥应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生8:经济发展了,社会也发展了,桥也变化了……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不但找出了桥的变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隐藏在桥的今昔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点评:这个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比古对今,体悟苏州的桥今昔变化背后潜在的社会因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桥的变化折射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感受到苏州人锐意进取,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改造城市、建设家乡的精神风貌。在此活动环节中,学生根据学习卡的提示与要求,把原有的学习资料进行了第二次的组合利用。教师提醒学生跨组横向学习,组际采风,取长补短,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上的互补性和活动方式上的互助性〕
(三)苏州的桥——未来畅想
师:“桥”字,字典中的解释是“架在河面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桥的作用还仅仅是连通河的两岸吗?随着苏州经济的迅猛发展,苏州的社会生活环境还将发生新的变革,到那时,你觉得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有,它将会以怎样的形象和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呢?
师:请你以“桥”为主题,畅想苏州将来的社会发展,畅想将来苏州的桥会是怎样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苏州未来的桥的畅想。喜欢画画的同学,不妨用笔把它画下来;喜欢模型制作的同学,可以选用这里的材料做个简易模型,然后介绍你的创想;喜欢话题交流的同学,可以与小伙伴三三两两畅谈你的宏伟蓝图,记下灵感闪现的瞬间……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畅想”(见图6),重新分组,寻找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出示活动要求,见图7)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活动,自主畅想。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加以即时指导,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以重组的小组为单位,对自主畅想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简易的设计、简易的模型、创意的图稿、富有启迪的叙说)
〔点评: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畅想苏州未来的社会生活环境,结合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推想苏州未来的桥。活动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关于主题的发散性思维,还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再次重新分组,既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又满足了学生友伴合作的心理需要,学生活动情绪明显高涨。由此,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的作品既符合主题,又富有灵感,如水底观光桥、人车上下分层的双层桥、装有太阳能接受器的节能桥、安装电脑程序控制车道的安全便捷桥、平面电梯做桥面的自动人行桥、疏导交通的并行桥等〕
三、评价设疑
师:完成展示交流的小组可以根据学习卡的要求进行本次活动自评,并与其他小组进行组际互评。最后,可以请听课的老师对你们的成果作个评价,听听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希望……
(学生自评、互评,虚心接受听课老师评价)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感悟、比较、畅想、评价,我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收获,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教训,但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课后,把你们的体会记录在学习卡“我的新收获”栏目里。
师(设疑):今天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可关于“苏州的桥”的研究,我们才刚刚起步。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作为一种客观实用的存在,我们总是要考虑桥的承重、成本等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将来成为桥梁工程师、成为城市规划师迈出的第一步吧!让我们带着疑问走出课堂,继续步入苏州桥的系列研究……
(出示课后思考要求,见图8)
〔点评:通过亲历、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必定会有所收获。一节课的课堂活动,需要大量课外探索的材料积累和交流思考作铺垫,来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关注生活,这正是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整个线性活动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所在。
教师在“自主探索学习卡”上的运用可谓是匠心独运,在学习卡的设计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教法,也突出了学生的学法。相似的风格、友好的界面,既形成系列,又有一定的要求差异。通过学习卡,教师的设计、学生的灵感被物化,由内隐转向外显。另外,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同活动阶段填写相应的学习卡,也为活动积累了许多过程性资料,可作为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次活动中,教师的三次分组也极具特色:各自收集的材料在自然的学习小组内交流——根据收集资料的类别属性分组,实现同类资源互补,进行今昔比照——结合个人爱好特长,有创意地畅想,表达学生心目中未来的“苏州桥”〕
江苏苏州星海学校以课题《吴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研究》为引领,系统地开展了此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目前,“古韵今风姑苏情”为现阶段研究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转化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经历、参与中了解历史上的苏州,感悟现在的苏州,设想未来的苏州,关注并构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感悟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始于课堂,又大于课堂的。“苏州的桥”是“吴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之一。在此,谨以课堂活动实录的形式,力求以点带面,较为完整地展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如何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发挥系列活动实施过程“中继站”的作用,成为“活动链”中的“节点”,成为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活动主体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在与水为邻的古城苏州,苏州的水随物赋形、兼容并蓄,不但滋养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可以说,在水城苏州,凡是有河的地方,就有桥的身影……
(以语言引导为基础,播放“苏州的桥”相关视频剪辑,让学生在具象感受中融入活动情境,见图1)
〔点评:“身临其境,直观体验”。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视频中直观的“声像”和“情节”,对孩子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刺激,引起了他们基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很快便能“融入”活动情境之中〕
二、分层递进
(一)苏州的桥——了解感受
师:水乡就是桥乡,苏州的桥跨越时空,遍布纵横。这节课,我们就要踏上苏州的桥,看看它如何演绎苏州的发展,如何诉说历史的变迁!
(屏幕出示课题)
师:课前,我们通过图书、网络、采访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关于苏州桥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现有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你对苏州桥的了解,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知道”上的内容(见图2)。因为资料较多,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卡的提示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短时高效的交流。下面活动开始!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见图3)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开始进行组内交流)
师:现在,各组选派一到两名代表参加组际交流,向大家汇报你们组对苏州桥的调查资料。
生1(手持刚刚完成的图文并茂的学习卡,操作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我们介绍的是与苏州的桥有关的传说。当年……(内容略)
师:这组同学说得很好,言简意赅,介绍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苏州的桥”的故事及传说。我们可以模仿他们的样子,先说说你要介绍的是苏州的桥的哪个方面,然后再具体展开介绍。
生2:你们知道苏州桥梁的分布状况吗?让我来告诉你!苏州城桥梁众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石拱桥,那我就从桥的造型来说说苏州的桥……(内容略)
师:非常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交流的小组过会儿老师一定先请你们来说。
〔点评:在此活动环节,教师通过组织组内和组际交流,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层面初步了解苏州的桥梁,从中感受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独特。结合巧妙设计的学习卡,教师要求学生对所表述的内容进行属性归类,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了学生的表述技巧,又深化了学习卡的使用指导,使学习卡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有益的助手”和“无声的老师”,无形中也指导了学生的学法〕
(二)苏州的桥——今昔比较
师:刚才的几个小组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苏州桥的古韵,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独特。你们知道吗?一个城市的桥,往往反映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苏州的桥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果我们把苏州现在和过去的桥作一个对比的话,你能发现苏州的桥有怎样的变化吗?从中,又折射出苏州历史怎样的变迁呢?
(我们以刚才的“了解感悟”为基础,对原有资料进行重组,加以辨析比较。原有材料不足以解惑的,可以根据需要引进其他小组的资料深入学习。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比较”,见图4)
(屏幕出示活动要求,见图5)
(学生根据学习卡的提示,进行“苏州的桥”的今昔比较)
师:我们就请刚才没来得及参加交流的小组,先来介绍你们比较后的发现。
生3(根据完成的学习卡,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过去的桥建造材料主要是石块、木头,现在的桥很多使用了水泥、混凝土。
生4:以前的桥,桥身短、桥面窄,所谓“小桥流水”,现在的桥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整修的,桥身都比较长,桥面也拓宽了。
生5:过去的桥最长的也就三百多米,现在的太湖大桥全长四千多米,长多了……
师:谁能告诉我,苏州的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跟苏州的社会发展有没有关系?
生6:过去人少,交通运输主要靠船,现在人多了,从桥上过的人也多了。
生7:现在还有很多载人、载货的车要从桥上过,所以桥面要拓宽,桥应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生8:经济发展了,社会也发展了,桥也变化了……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不但找出了桥的变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隐藏在桥的今昔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点评:这个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比古对今,体悟苏州的桥今昔变化背后潜在的社会因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桥的变化折射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感受到苏州人锐意进取,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改造城市、建设家乡的精神风貌。在此活动环节中,学生根据学习卡的提示与要求,把原有的学习资料进行了第二次的组合利用。教师提醒学生跨组横向学习,组际采风,取长补短,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上的互补性和活动方式上的互助性〕
(三)苏州的桥——未来畅想
师:“桥”字,字典中的解释是“架在河面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桥的作用还仅仅是连通河的两岸吗?随着苏州经济的迅猛发展,苏州的社会生活环境还将发生新的变革,到那时,你觉得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有,它将会以怎样的形象和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呢?
师:请你以“桥”为主题,畅想苏州将来的社会发展,畅想将来苏州的桥会是怎样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苏州未来的桥的畅想。喜欢画画的同学,不妨用笔把它画下来;喜欢模型制作的同学,可以选用这里的材料做个简易模型,然后介绍你的创想;喜欢话题交流的同学,可以与小伙伴三三两两畅谈你的宏伟蓝图,记下灵感闪现的瞬间……完成学习卡“苏州的桥——我畅想”(见图6),重新分组,寻找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出示活动要求,见图7)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活动,自主畅想。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加以即时指导,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以重组的小组为单位,对自主畅想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简易的设计、简易的模型、创意的图稿、富有启迪的叙说)
〔点评: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畅想苏州未来的社会生活环境,结合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推想苏州未来的桥。活动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关于主题的发散性思维,还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再次重新分组,既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又满足了学生友伴合作的心理需要,学生活动情绪明显高涨。由此,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的作品既符合主题,又富有灵感,如水底观光桥、人车上下分层的双层桥、装有太阳能接受器的节能桥、安装电脑程序控制车道的安全便捷桥、平面电梯做桥面的自动人行桥、疏导交通的并行桥等〕
三、评价设疑
师:完成展示交流的小组可以根据学习卡的要求进行本次活动自评,并与其他小组进行组际互评。最后,可以请听课的老师对你们的成果作个评价,听听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希望……
(学生自评、互评,虚心接受听课老师评价)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感悟、比较、畅想、评价,我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收获,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教训,但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课后,把你们的体会记录在学习卡“我的新收获”栏目里。
师(设疑):今天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可关于“苏州的桥”的研究,我们才刚刚起步。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作为一种客观实用的存在,我们总是要考虑桥的承重、成本等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将来成为桥梁工程师、成为城市规划师迈出的第一步吧!让我们带着疑问走出课堂,继续步入苏州桥的系列研究……
(出示课后思考要求,见图8)
〔点评:通过亲历、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必定会有所收获。一节课的课堂活动,需要大量课外探索的材料积累和交流思考作铺垫,来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关注生活,这正是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整个线性活动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所在。
教师在“自主探索学习卡”上的运用可谓是匠心独运,在学习卡的设计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教法,也突出了学生的学法。相似的风格、友好的界面,既形成系列,又有一定的要求差异。通过学习卡,教师的设计、学生的灵感被物化,由内隐转向外显。另外,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同活动阶段填写相应的学习卡,也为活动积累了许多过程性资料,可作为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次活动中,教师的三次分组也极具特色:各自收集的材料在自然的学习小组内交流——根据收集资料的类别属性分组,实现同类资源互补,进行今昔比照——结合个人爱好特长,有创意地畅想,表达学生心目中未来的“苏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