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法制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建筑的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大理白族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民居所体现的宗法制观念,对云南白族民居建筑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人文、文化与建筑内在的关系。
关键词:宗法制;等级秩序;白族民居;建筑
1.前言
白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中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的先民在3000多年前从我国西北逐渐迁移,在苍山洱海以北的地区定居下来。白汉两族的文化交流极其深远,由于中原文化较为先进,大理本土文化出现汉化现象,建筑也出现了 “汉式”民居系列,宗法制度作为古代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建筑也產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宗法制度所推崇的的礼、注重的等级秩序等等在白族民居都有所体现,本文从白族建筑的平面布局,大门设计和照壁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来研究宗法制度对白族民居的影响。
2.宗法制度
宗法制是一种西周以来形成的,以嫡庶与血缘亲疏来确定名分和继承关系的制度。它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后发展为以宗族为中心的族权和政权结合的政治制度。宗法思想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历史的洗礼,逐步演变为强调“忠孝、仁、义、礼、智、信”,成为礼教思想的精髓。同时宗法思想又起到了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作用。宗法制度注重体现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兄良弟悌、君仁臣忠的等级秩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文化、民族精神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宗法制度在白族民居的体现
3.1平面布局
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是儒家讲究秩序的等级观念,包含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等等。在一个家族内部的尊卑则是长幼与辈分。在建筑中则以离中轴线近为尊,反之则为卑,由于白族文化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在对[1]中国古代建筑的渗透不仅体现在汉族建筑上,在白族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白族民居讲究左右对称,强调尊卑有序,并且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自成天地。这与宗法制度观念中要表达礼制思想、等级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尽管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形式比较多样化,但其中以合院式民居较多,住房多采取“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形式,而这些平面形式就是大理本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白族民居功能组织关系,体现出宗法制中的等级秩序。本文以“三坊一照壁”平面形式来说明。
白族民居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一个三开间、两层楼的房子,习惯性把这种房子叫做“坊”,楼下三间,中间的明堂最为尊贵,是待客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两侧为卧室,左边为尊,是家中地位最为尊贵的长辈的卧室,右边则是长子居住的地方,正房地面比两侧的耳房要高,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礼制,楼上的三间一般是敞通的,中央明间的上部空间设置佛龛,供平日祭祀。楼上其余地方一般用来储物。两侧的厢房开间和进深较小,规模比正房要小,用做晚辈和次子居住的地方,在这种房屋的布局下,长辈和晚辈的住房区别明显,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体现的淋漓尽致。
图1 三坊一照壁形式鸟瞰图 图2 “三坊一照壁”形式一层平面图
3.2 白族民居门楼
宗法制度中白族建筑的大门和北京四合院大门类似,同样是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也是深受宗法制度所强调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影响。白族与游牧民族不一样,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注重文化教育,不乏获得成功的读书之人和商人,他们为突显自己成为权贵之人的社会地位,大兴土木,自家豪宅的门楼则成了重[2]要装饰的对象。这种做法,正是受宗法观念中所提倡的光宗耀祖思想的影响。而平常老百姓,由于金钱地位等原因,他们住宅的大门就简陋得多,仅仅在门框安上可供开关的门板而已,由此可见,白族民居的门楼代表着森严的门第观念与社会地位,封建礼制的等级观念在门楼上得到了体现。
图3 三滴水门楼
白族民居的门楼分为有厦和无厦两大类。其中有厦式门楼又分为“三滴水”和“一滴水”的形式。“三滴水”门楼历史悠久,建筑手法成熟,形式固定,该大门门楼的做法是在门的两边砌筑两个突出于墙面的柱子,之后在大门上建一个大屋顶,柱上造二个小的屋顶,形成一大二小的立面造型,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为“三滴水”。三滴水门楼有斗拱装饰,华丽多彩、气势雄伟,“三滴水”多为富贵和仕宦人家的住宅。“一滴水”大门则只是在门头上伸出一面坡的屋顶,用做遮风避雨和装饰的作用,与三滴水相比则显得朴素、简洁,“一滴水”形式的门楼在农村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从大门的形制上可以看出,宗法制观念注重等级秩序在门楼上得到了的体现。
3.3照壁
白族民居一大特点就是“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照壁是受中国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白族民居的照壁除了在继承了汉文化照壁的一些基本特点外,又根据白族自身特殊的自然环境、民族差异,以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重新塑造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成为白族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照壁的形式也分为“一滴水”和“三滴水”的形式,“三滴水”形式分三段,中间高两边低,“一滴水”则不分。这也是宗法制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两种等级形式。
白族照壁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懂白族文化的人看到照壁上的题字,就能知道这家主人的姓氏。比如杨家写“清白传家”(或“清白家声”),缘于东汉宰相杨震的清白为官,严家写“山高水长”,这是范仲淹曾经赞东汉居士严子陵的话语,李家写“青莲遗风”,因为李白别称“青莲居士”的缘故,宗法关系的基本社会组织就是宗族,姓氏也是有宗法制中的大宗小宗演变而来,白族民居照壁上题字,体现的正是宗法制中最早的父系氏族中宗亲血缘观念。
4.结语
白族民居建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但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宗法制观念对白族民居的渗透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层面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白族民居,宗法制也使得建筑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色,2009。
[2]杨大禹.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等级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色,2012。
[4]刘雨婷,中国历代建筑典章制度(上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宗法制;等级秩序;白族民居;建筑
1.前言
白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中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的先民在3000多年前从我国西北逐渐迁移,在苍山洱海以北的地区定居下来。白汉两族的文化交流极其深远,由于中原文化较为先进,大理本土文化出现汉化现象,建筑也出现了 “汉式”民居系列,宗法制度作为古代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建筑也產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宗法制度所推崇的的礼、注重的等级秩序等等在白族民居都有所体现,本文从白族建筑的平面布局,大门设计和照壁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来研究宗法制度对白族民居的影响。
2.宗法制度
宗法制是一种西周以来形成的,以嫡庶与血缘亲疏来确定名分和继承关系的制度。它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后发展为以宗族为中心的族权和政权结合的政治制度。宗法思想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历史的洗礼,逐步演变为强调“忠孝、仁、义、礼、智、信”,成为礼教思想的精髓。同时宗法思想又起到了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作用。宗法制度注重体现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兄良弟悌、君仁臣忠的等级秩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文化、民族精神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宗法制度在白族民居的体现
3.1平面布局
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是儒家讲究秩序的等级观念,包含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等等。在一个家族内部的尊卑则是长幼与辈分。在建筑中则以离中轴线近为尊,反之则为卑,由于白族文化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在对[1]中国古代建筑的渗透不仅体现在汉族建筑上,在白族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白族民居讲究左右对称,强调尊卑有序,并且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自成天地。这与宗法制度观念中要表达礼制思想、等级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尽管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形式比较多样化,但其中以合院式民居较多,住房多采取“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形式,而这些平面形式就是大理本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白族民居功能组织关系,体现出宗法制中的等级秩序。本文以“三坊一照壁”平面形式来说明。
白族民居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一个三开间、两层楼的房子,习惯性把这种房子叫做“坊”,楼下三间,中间的明堂最为尊贵,是待客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两侧为卧室,左边为尊,是家中地位最为尊贵的长辈的卧室,右边则是长子居住的地方,正房地面比两侧的耳房要高,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礼制,楼上的三间一般是敞通的,中央明间的上部空间设置佛龛,供平日祭祀。楼上其余地方一般用来储物。两侧的厢房开间和进深较小,规模比正房要小,用做晚辈和次子居住的地方,在这种房屋的布局下,长辈和晚辈的住房区别明显,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体现的淋漓尽致。
图1 三坊一照壁形式鸟瞰图 图2 “三坊一照壁”形式一层平面图
3.2 白族民居门楼
宗法制度中白族建筑的大门和北京四合院大门类似,同样是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也是深受宗法制度所强调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影响。白族与游牧民族不一样,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注重文化教育,不乏获得成功的读书之人和商人,他们为突显自己成为权贵之人的社会地位,大兴土木,自家豪宅的门楼则成了重[2]要装饰的对象。这种做法,正是受宗法观念中所提倡的光宗耀祖思想的影响。而平常老百姓,由于金钱地位等原因,他们住宅的大门就简陋得多,仅仅在门框安上可供开关的门板而已,由此可见,白族民居的门楼代表着森严的门第观念与社会地位,封建礼制的等级观念在门楼上得到了体现。
图3 三滴水门楼
白族民居的门楼分为有厦和无厦两大类。其中有厦式门楼又分为“三滴水”和“一滴水”的形式。“三滴水”门楼历史悠久,建筑手法成熟,形式固定,该大门门楼的做法是在门的两边砌筑两个突出于墙面的柱子,之后在大门上建一个大屋顶,柱上造二个小的屋顶,形成一大二小的立面造型,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为“三滴水”。三滴水门楼有斗拱装饰,华丽多彩、气势雄伟,“三滴水”多为富贵和仕宦人家的住宅。“一滴水”大门则只是在门头上伸出一面坡的屋顶,用做遮风避雨和装饰的作用,与三滴水相比则显得朴素、简洁,“一滴水”形式的门楼在农村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从大门的形制上可以看出,宗法制观念注重等级秩序在门楼上得到了的体现。
3.3照壁
白族民居一大特点就是“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照壁是受中国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白族民居的照壁除了在继承了汉文化照壁的一些基本特点外,又根据白族自身特殊的自然环境、民族差异,以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重新塑造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成为白族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照壁的形式也分为“一滴水”和“三滴水”的形式,“三滴水”形式分三段,中间高两边低,“一滴水”则不分。这也是宗法制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两种等级形式。
白族照壁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懂白族文化的人看到照壁上的题字,就能知道这家主人的姓氏。比如杨家写“清白传家”(或“清白家声”),缘于东汉宰相杨震的清白为官,严家写“山高水长”,这是范仲淹曾经赞东汉居士严子陵的话语,李家写“青莲遗风”,因为李白别称“青莲居士”的缘故,宗法关系的基本社会组织就是宗族,姓氏也是有宗法制中的大宗小宗演变而来,白族民居照壁上题字,体现的正是宗法制中最早的父系氏族中宗亲血缘观念。
4.结语
白族民居建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但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宗法制观念对白族民居的渗透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层面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白族民居,宗法制也使得建筑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色,2009。
[2]杨大禹.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等级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色,2012。
[4]刘雨婷,中国历代建筑典章制度(上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