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问题,教学界普遍认为应当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并且认可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应取法于课内。不过,怎样取法,目前看法众多。或强调在阅读中积累,或强调在阅读中练说,或强调在阅读中练写。仿习的内容涉及到仿词、仿句、仿段、仿布局、仿手法各个层面。读写结合主要依据系统论原理与迁移原理。“读”“写”是统一系统中的子系统。把他们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教育心理学很注重学习上的迁移原理。迁移产生的前提是学习的内容有相似性,有共同的因素。共同的因素越大,迁移的作用就越大。苏教版按单元组元,将阅读与写作统一于一个单元之中,为读写“迁移”创造了条件,有助于读写结合,能够实现以读导写,以写带读,良性循环。此文仅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3单元教材资源,谈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记叙文写作与教材生态结合的尝试。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写作训练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单元要求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单元要求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第三单元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第四单元要求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第五单元要求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第六单元要求自由作文。通盘考虑之后,我认为本册教材的写作要求除第四单元是关于写景散文之外,其余主要是关于记叙文的写作,并可归纳为三个维度的目标:1写出一篇规范的记叙文,特别是写清楚事情的起因、开头、结尾。2写出一篇优良的记叙文。那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详略得当,情节合情合理,首尾呼应。3写出一篇有深度的记叙文,即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第一个目标最基本、是最低要求,第三个目标是最高要求,是最有难度的。三个目标不仅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而且层次有深浅。每一个目标都要以前一个目标为基础,但又不满足于已达到的水平,更要有所提升。初二的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达到第三个目标的要求的,是能够写出一篇有一定深度的记叙文的。不过三个目标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具体的写作训练时,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写作安排进行训练。
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3单元教材中记叙文篇目的安排自有规律。
第一单元选了一篇典范的记叙文《老山界》,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交代得非常明确。它不仅内容完整,眉目清晰,而且在叙事方面有很多特色,概括起来就是: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文章脉络清晰。但是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部队在前进,这些情况什么时候交代,怎样交代,却很有讲究。作者埋了不少伏笔,又添了不少补笔,先设悬念,后面再慢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根据教材的特点,于是决定向《老山界》学“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仅要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要求讲究交待的艺术,铺设悬念,引人入胜。考虑到第一单元的写作安排是“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上完《老山界》正好又是教师节,于是第一次作文就定为:以“我与老师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铺设悬念,引人入胜。写完后,我们再回读另一篇在记叙顺序方面也颇有特色的课文,即第二单元的《枣核》。这篇记叙文短小精悍,却巧设悬念,令人回味无穷。这两篇课文在“巧设悬念”方面各有特色:《老山界》有好多的悬念,处处是悬念,《枣核》只有一个悬念,不过这悬念一直闷着,到结尾才揭示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写完、讲评完之后,反过来再回读《枣核》,更能体会悬念艺术的无止境。
第三单元选了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本文截取的闪光瞬间是父亲买橘的“背影”。“背影”最能体现人物的心境和遭遇。父亲老境的颓唐、买橘的艰难、父爱的执着都凝聚在背影之中了。所以朱自清对这一闪光的瞬间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刻画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可贵。“攀”“缩”“微倾”三个动词细腻地描写了手、脚、身体的动作,可见“爬”月台的艰难与努力,这就充分表现了真挚而可贵的父爱。根据这一个写作特点,决定向《背影》学习截取法——截取闪光的瞬间进行细腻地描写,通过描写表现深情。这第二次作文就定为《那一刻,我好感动》。写作要求:1截取最能反映亲情的闪光瞬间。2对这一瞬间进行细腻地描写,通过描写打动读者。如果说第一次习作是以写好一件事为目标的话,这一次就是以写好一个瞬间为目标。如果说第一次习作是强调“叙”的艺术,那么这一次习作重在培养“描”的能力。
第三单元还选了叙事散文《我的母亲》。《背影》与《我的母亲》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影》截取的是闪光的瞬间,而《我的母亲》截取的是闪光的片段;《背影》的抒情方式是叙事和描写,而《我的母亲》的抒情方式是叙事、描写、议论。每一个片段之中的议论或表达对母爱的感受,或分析母亲当时的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我于是决定紧承上一次的习作,再写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半命题作文《我的》。写作要求:截取2-3个闪光的片段;在记叙和描写中加入适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在写之前,大家共同交流、欣赏了前一篇习作中所描写的闪光的瞬间。“前写作”期除了通过欣赏上一篇习作中闪光的瞬间营造心理情境以外,还注重指导学生选取片段时要注意避免重复,保证各个片段的独立性,能独立反映主题某一方面的内涵。作文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达到了要求。议论虽然不算精深,但却可画龙点睛,点明中心。通过这三次训练,学生基本上能达到会叙、善描、能议的目标。
结合1-3单元课堂阅读教学,特别是典范文章的学习,八年级上册记叙文写作基本上共三次,依次为以“与老师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为话题,写一篇规范的记叙文;命题作文《那一刻,我好感动》,写一篇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半命题作文《我的》,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有一定深度的记叙文。1—3单元的记叙文训练并不是一个单元一次。第三单元就安排了两次,而第二单元却没有安排。如果恪守每单元一次的安排,就会破坏读写结合的合理性、生态性。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若遇到与整体写作规划序列相吻合,又是比较典型的文章,就马上布置写作。写或不写、写什么依据整体的写作规划来考虑,当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被置身于整体的坐标系之中进行,便能练之有“序”,循序渐进。所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写作规划很重要,这是整合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前提。以整体的的写作规划为依托,高屋建瓴地进行教材与写作训练的生态结合,就能在模仿中创新,就能灵活而不呆滞,学会如何更好地说真话,诉真情。
骆亮亮,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写作训练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单元要求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单元要求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第三单元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第四单元要求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第五单元要求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第六单元要求自由作文。通盘考虑之后,我认为本册教材的写作要求除第四单元是关于写景散文之外,其余主要是关于记叙文的写作,并可归纳为三个维度的目标:1写出一篇规范的记叙文,特别是写清楚事情的起因、开头、结尾。2写出一篇优良的记叙文。那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详略得当,情节合情合理,首尾呼应。3写出一篇有深度的记叙文,即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第一个目标最基本、是最低要求,第三个目标是最高要求,是最有难度的。三个目标不仅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而且层次有深浅。每一个目标都要以前一个目标为基础,但又不满足于已达到的水平,更要有所提升。初二的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达到第三个目标的要求的,是能够写出一篇有一定深度的记叙文的。不过三个目标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具体的写作训练时,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写作安排进行训练。
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3单元教材中记叙文篇目的安排自有规律。
第一单元选了一篇典范的记叙文《老山界》,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交代得非常明确。它不仅内容完整,眉目清晰,而且在叙事方面有很多特色,概括起来就是: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文章脉络清晰。但是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部队在前进,这些情况什么时候交代,怎样交代,却很有讲究。作者埋了不少伏笔,又添了不少补笔,先设悬念,后面再慢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根据教材的特点,于是决定向《老山界》学“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仅要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要求讲究交待的艺术,铺设悬念,引人入胜。考虑到第一单元的写作安排是“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上完《老山界》正好又是教师节,于是第一次作文就定为:以“我与老师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铺设悬念,引人入胜。写完后,我们再回读另一篇在记叙顺序方面也颇有特色的课文,即第二单元的《枣核》。这篇记叙文短小精悍,却巧设悬念,令人回味无穷。这两篇课文在“巧设悬念”方面各有特色:《老山界》有好多的悬念,处处是悬念,《枣核》只有一个悬念,不过这悬念一直闷着,到结尾才揭示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写完、讲评完之后,反过来再回读《枣核》,更能体会悬念艺术的无止境。
第三单元选了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本文截取的闪光瞬间是父亲买橘的“背影”。“背影”最能体现人物的心境和遭遇。父亲老境的颓唐、买橘的艰难、父爱的执着都凝聚在背影之中了。所以朱自清对这一闪光的瞬间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刻画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可贵。“攀”“缩”“微倾”三个动词细腻地描写了手、脚、身体的动作,可见“爬”月台的艰难与努力,这就充分表现了真挚而可贵的父爱。根据这一个写作特点,决定向《背影》学习截取法——截取闪光的瞬间进行细腻地描写,通过描写表现深情。这第二次作文就定为《那一刻,我好感动》。写作要求:1截取最能反映亲情的闪光瞬间。2对这一瞬间进行细腻地描写,通过描写打动读者。如果说第一次习作是以写好一件事为目标的话,这一次就是以写好一个瞬间为目标。如果说第一次习作是强调“叙”的艺术,那么这一次习作重在培养“描”的能力。
第三单元还选了叙事散文《我的母亲》。《背影》与《我的母亲》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影》截取的是闪光的瞬间,而《我的母亲》截取的是闪光的片段;《背影》的抒情方式是叙事和描写,而《我的母亲》的抒情方式是叙事、描写、议论。每一个片段之中的议论或表达对母爱的感受,或分析母亲当时的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我于是决定紧承上一次的习作,再写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半命题作文《我的》。写作要求:截取2-3个闪光的片段;在记叙和描写中加入适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在写之前,大家共同交流、欣赏了前一篇习作中所描写的闪光的瞬间。“前写作”期除了通过欣赏上一篇习作中闪光的瞬间营造心理情境以外,还注重指导学生选取片段时要注意避免重复,保证各个片段的独立性,能独立反映主题某一方面的内涵。作文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达到了要求。议论虽然不算精深,但却可画龙点睛,点明中心。通过这三次训练,学生基本上能达到会叙、善描、能议的目标。
结合1-3单元课堂阅读教学,特别是典范文章的学习,八年级上册记叙文写作基本上共三次,依次为以“与老师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为话题,写一篇规范的记叙文;命题作文《那一刻,我好感动》,写一篇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半命题作文《我的》,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有一定深度的记叙文。1—3单元的记叙文训练并不是一个单元一次。第三单元就安排了两次,而第二单元却没有安排。如果恪守每单元一次的安排,就会破坏读写结合的合理性、生态性。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若遇到与整体写作规划序列相吻合,又是比较典型的文章,就马上布置写作。写或不写、写什么依据整体的写作规划来考虑,当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被置身于整体的坐标系之中进行,便能练之有“序”,循序渐进。所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写作规划很重要,这是整合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前提。以整体的的写作规划为依托,高屋建瓴地进行教材与写作训练的生态结合,就能在模仿中创新,就能灵活而不呆滞,学会如何更好地说真话,诉真情。
骆亮亮,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