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谈及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时明确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在学生日常写作训练时,发现很多学生感到作文是头疼的事,无从下笔、无事可写,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也是无血无肉、淡如白水,令老师感到乏味。
作文教学一向是教学难点,学生一提写作就要翻作文类书籍、胡乱摘抄,作出来的文就像七拼八凑的一盘大杂烩,没有主题可言,再有就是互相抄袭,雷同作文很多,如何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东西,除了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独立思考,还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根据精彩语段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训练。
1 引导学生注重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联系
我们通常把季节与时令的变化、大地山川、日月星辰、风云雨雪
与花草树木等称为自然环境;把社会习惯、时代特征、风土人情和地域风貌等称为社会环境,学生每一天、每一刻都生活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感悟这种环境,并应用到写作中,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并能融入真情,就能使文章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如何融情于景,自然环境的精彩描写离不开修饰语的运用,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精彩的描写栩栩如生,动植物相映成趣,给人如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阅读、体会修饰语的妙用,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并引导学生课下留心观察花草树木,提笔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比凭空想像的生动了许多,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环境的描写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情,表现文章的主旨。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这段描绘了一幅破败、凄凉、黯淡的荒村景象,渲染了故乡的萧条沉寂的氛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悲凉之情,其实了正烘托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旧中国农村日趋破败这一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写景的目的性,不是单纯地写景而写景。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2 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特点表现人物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們每天都要和家长、老师、同学不断的交流,对人物形象也很了解,但在写作中如何刻画人物,学生往往滥用套话,如有的同学写自己的小弟弟、妹妹,有这样一句外貌描写 :“高高的鼻梁下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描写很精彩,写“我的老师”一文的时候,也用这样的描写语句,学生仅在脑海中储存了这样一句,不管描写哪个年龄段的人物,都这样描述,显得幼稚可笑,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积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导也必不可少,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先生的描写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高”、“瘦”、“须白花的”、“戴眼镜”几笔勾画出先生的特点,让你在众多人物中一下子就能认出他来,学生能从分析中感悟如何抓人物特征,再写写同桌,熟悉的人就得心应手。再如何立伟的《白色鸟》“却是两个少年!那白皙的瘦,着了西装的短裤,和短袖海魂衫,皮带上斜斜得有一把树丫做好的弹弓,那黝黑的呢,缺了一颗门牙,同时脑壳上还长了一包疖子”这种白描手法,让两个少年形象鲜明生动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可谓妙笔生花。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要想改变学生写作时往往感觉没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这样的普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体验、感悟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的同时,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讲读与写作有机地串联起来,教师要做有心人,在讲读课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注重对学生作文的引导,认真推敲与斟酌,使学生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优秀作文。
作文教学一向是教学难点,学生一提写作就要翻作文类书籍、胡乱摘抄,作出来的文就像七拼八凑的一盘大杂烩,没有主题可言,再有就是互相抄袭,雷同作文很多,如何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东西,除了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独立思考,还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根据精彩语段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训练。
1 引导学生注重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联系
我们通常把季节与时令的变化、大地山川、日月星辰、风云雨雪
与花草树木等称为自然环境;把社会习惯、时代特征、风土人情和地域风貌等称为社会环境,学生每一天、每一刻都生活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感悟这种环境,并应用到写作中,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并能融入真情,就能使文章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如何融情于景,自然环境的精彩描写离不开修饰语的运用,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精彩的描写栩栩如生,动植物相映成趣,给人如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阅读、体会修饰语的妙用,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并引导学生课下留心观察花草树木,提笔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比凭空想像的生动了许多,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环境的描写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情,表现文章的主旨。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这段描绘了一幅破败、凄凉、黯淡的荒村景象,渲染了故乡的萧条沉寂的氛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悲凉之情,其实了正烘托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旧中国农村日趋破败这一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写景的目的性,不是单纯地写景而写景。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2 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特点表现人物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們每天都要和家长、老师、同学不断的交流,对人物形象也很了解,但在写作中如何刻画人物,学生往往滥用套话,如有的同学写自己的小弟弟、妹妹,有这样一句外貌描写 :“高高的鼻梁下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描写很精彩,写“我的老师”一文的时候,也用这样的描写语句,学生仅在脑海中储存了这样一句,不管描写哪个年龄段的人物,都这样描述,显得幼稚可笑,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积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导也必不可少,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先生的描写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高”、“瘦”、“须白花的”、“戴眼镜”几笔勾画出先生的特点,让你在众多人物中一下子就能认出他来,学生能从分析中感悟如何抓人物特征,再写写同桌,熟悉的人就得心应手。再如何立伟的《白色鸟》“却是两个少年!那白皙的瘦,着了西装的短裤,和短袖海魂衫,皮带上斜斜得有一把树丫做好的弹弓,那黝黑的呢,缺了一颗门牙,同时脑壳上还长了一包疖子”这种白描手法,让两个少年形象鲜明生动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可谓妙笔生花。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要想改变学生写作时往往感觉没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这样的普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体验、感悟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的同时,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讲读与写作有机地串联起来,教师要做有心人,在讲读课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注重对学生作文的引导,认真推敲与斟酌,使学生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