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度重视,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共识。但迫于分数、升学、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启迪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挥舞想象的翅膀。
引导积累,唤起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把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在头脑中重新组合的能力。这里所指的知识和信息,就需要学生有—个积累的过程。因为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对各种事物规律性的深刻理解,不能产生创新能力。想象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靠阅读时教师的点化,更要靠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重视观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视观察,细心观察是丰富积累,唤起想象的基础。因为思维只能是具体化、形象化的,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视搜集 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重搜集,才能在想象时提供大量的形象、材料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在平时要求学生看新闻,向他们介绍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并举行“科技汇报会”“新闻汇报会”“小知识汇报会”等各种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平时搜集信息的习惯。
重视想象 有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中的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在学习《大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电视中的信息等等;课堂上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象。
填补空白,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富有哲理,课文的作者刻意地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或者基于感情的需要,省略一些内容。这些空白为读者留下了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凭借学生得天独厚的想象优势,发散学生从无意的想象到有意的想象,从再造想象到创新性想象,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空白,指点学生把握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去填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辟空间,鼓励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以教牵着学,学生成了学习的辅体,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营造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中从内、外、延伸三个部分来开辟空间,从而鼓励学生的想象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内部空间——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尊重、信任的关系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来主动到与学生沟通,在坦诚的对话与情感的交流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精心设问,启发学生,提倡童言无忌,鼓励学生表现出来的想象力,重视他们的创新精神。
外部空间——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游戏等各种方法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让课堂上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体验。教师要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分析课文,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允许他们保留一些自己充满想象的看法,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
延伸空间——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才是学生学习更为广阔的天地,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独立自主的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竭尽所能地发挥特长,挥舞自己想象的翅膀,从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异想天开,发散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从思维学与创造学的角度看,异想天开是一种值得大力倡导的创新思维方法。郭沫若给异想天开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的风格”。现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如在识记字形时,根据字形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雨”字怎样识记呢?一学生回答说:“我觉得雨就像一个窗户,透过玻璃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雨点。”多么大胆形象的想象,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创造学之父奥斯丰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而语文是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儿童的思维十分活跃而且富于想象的,他们处于发展想象的最佳时机,因此语文教学要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丰盈学生的生命,让他们收获人生幸福。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炎陵县中村乡民族学校)
引导积累,唤起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把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在头脑中重新组合的能力。这里所指的知识和信息,就需要学生有—个积累的过程。因为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对各种事物规律性的深刻理解,不能产生创新能力。想象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靠阅读时教师的点化,更要靠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重视观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视观察,细心观察是丰富积累,唤起想象的基础。因为思维只能是具体化、形象化的,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视搜集 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重搜集,才能在想象时提供大量的形象、材料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在平时要求学生看新闻,向他们介绍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并举行“科技汇报会”“新闻汇报会”“小知识汇报会”等各种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平时搜集信息的习惯。
重视想象 有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中的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在学习《大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电视中的信息等等;课堂上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象。
填补空白,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富有哲理,课文的作者刻意地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或者基于感情的需要,省略一些内容。这些空白为读者留下了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凭借学生得天独厚的想象优势,发散学生从无意的想象到有意的想象,从再造想象到创新性想象,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空白,指点学生把握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去填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辟空间,鼓励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以教牵着学,学生成了学习的辅体,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营造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中从内、外、延伸三个部分来开辟空间,从而鼓励学生的想象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内部空间——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尊重、信任的关系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来主动到与学生沟通,在坦诚的对话与情感的交流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精心设问,启发学生,提倡童言无忌,鼓励学生表现出来的想象力,重视他们的创新精神。
外部空间——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游戏等各种方法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让课堂上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体验。教师要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分析课文,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允许他们保留一些自己充满想象的看法,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
延伸空间——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才是学生学习更为广阔的天地,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独立自主的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竭尽所能地发挥特长,挥舞自己想象的翅膀,从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异想天开,发散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从思维学与创造学的角度看,异想天开是一种值得大力倡导的创新思维方法。郭沫若给异想天开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的风格”。现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如在识记字形时,根据字形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雨”字怎样识记呢?一学生回答说:“我觉得雨就像一个窗户,透过玻璃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雨点。”多么大胆形象的想象,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创造学之父奥斯丰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而语文是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儿童的思维十分活跃而且富于想象的,他们处于发展想象的最佳时机,因此语文教学要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丰盈学生的生命,让他们收获人生幸福。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炎陵县中村乡民族学校)